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忽必烈騎馬橫掃歐亞大陸,但兩次遠征日本均告失敗

元朝忽必烈騎馬橫掃歐亞大陸,但兩次遠征日本均告失敗

元朝忽必烈騎馬橫掃歐亞大陸,但兩次遠征日本均告失敗



成吉思汗在攻西夏時身故,依家法,大可汗由選舉產生。但其孫子忽必烈自稱大可汗,並與其弟弟兵戎相見。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漢臣慫恿下,創建元朝。公元1279年,忽必烈率領水師,在廣東崖山海上與宋水師決戰,宋戰敗後,其末代皇帝、8歲的宋懷宗趙昺被陸秀夫抱著一同投海而亡。宋亡。其人口只有百萬的蒙古人,在忽必烈帶領下,歐亞大陸幾乎全在其操縱之下。

元朝對日用兵兩次。南宋尚未完全滅亡時,忽必烈以朝鮮作跳板,聯合艦隊里利用了800艘大小船隻,上載蒙古與朝鮮兵員25000人。在佔領了日本沿岸幾個小島之後,在九州博多灣登陸。日本軍在完成防禦工事之後等待援軍的來臨。當天戰事勝負未決,是夜颶風掃境,元軍淹沒于海中達13000人,首次遠征失敗。公元1281年的第二次遠征在南宋覆亡之後,分兩路並進。北路進攻部隊有蒙古和朝鮮部隊40000人,船隻900艘,仍循第一次路線前進;南方軍由宋降將范文虎率領,有大小船隻3500艘,載兵10萬,由浙江舟山島起航。部隊在博多灣登陸,又有颱風來臨,船舶覆沒數百艘,范文虎率領巨艦逃脫,淹沒的軍士難以計數。陸上殘存部隊則被日軍在灘頭拘捕集體斬首。日本方面的記載指出:蒙古輕騎兵不能發生力量,而中國軍則裝備低劣,士氣消沉。忽必烈於是準備第三次遠征,維持其聲望。造船的工作及於全中國沿海,海上水手全被召募,甚至海盜囚犯也被宥免而予以官職以便往日本戴罪圖功。最終忽必烈還是放棄了第三次遠征日本。《元史》稱「帝以日本孤遠島夷,重困民力,罷征日本。」要維持一個大艦隊又要承當其損失,使付出之代價過於龐大。因為海上冒險要強迫大量人民往與他們日常生活相反的方向進出,險也。


但元朝的造船技術達到了最高峰,中國很多橋樑,尤以在長江之南的,在碑鐫上皆提及系元代所造;編修《農桑輯要》,棉花與高粱,此時開始輸入中國。


忽必烈晚年被痛風病糾纏,每年暮春及初秋之間都去上都(今察哈爾之多倫)避暑,以後的繼位者也因循著這春去秋還的辦法。忽必烈於公元1294年去世時,皇位由孫子鐵木耳所得,在位13年。此後26年之內,出現了8個皇帝。如同傳統一樣,新舊交替很少不生陰謀及宮闈之變。隨著這八個皇帝之後,又有元朝的第11個皇帝-元順帝,其在位期間,王公官吏貪婪無度,加之大旱災害,不斷爆發農民起義。分元1368年,明軍攻克大都(今北京),其逃亡漠北應昌,兩年後亡。使元朝在中國歷史里成為一個被驅逐出境的朝代。


摘自《中國大歷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步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忽必烈曾兩次發兵遠征日本 為何都失敗
揭秘:忽必烈大軍遠征日本失敗原因不是遇到颱風?
元朝滅亡後為何還有第三次「蒙古」遠征日本?
歷史上忽必烈曾三次遠征日本,其結局卻令人唏噓
今日精彩:元世祖忽必烈遠征雲南 為何包圍大理卻被突然罷黜
漢朝名將俘虜羅馬遠征軍,如今在中國仍有後裔
元朝遠征日本失利並非天災,因派此將出征!
揭秘:元朝滅亡後為何還有第三次「蒙古」遠征日本
漢朝名將俘虜羅馬遠征軍,如今在中國仍有後裔,就生活在這個地方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為何隋煬帝還執意要遠征高句麗?
蒙古鐵騎遠征日本失敗後,日本怎麼對待蒙古俘虜?遵循一個原則!
抗戰期間,中國空軍曾遠征轟炸日本本土?
忽必烈的稱霸海洋的夢:舉兵遠征東南亞諸國
忽必烈鐵騎兩次遠征日本,假如不是這終局,那汗青就會轉變!
緬甸戰役後期的日軍悲慘無比,曾從遠征軍的糞坑裡撈大米吃
忽必烈為什麼會遠征日本,蒙古使者連續被高麗人忽悠是關鍵
橫渡南海:元朝五千大軍遠征爪哇破敵十萬
直擊!緬甸戰役後期的日軍悲慘無比,曾從遠征軍的糞坑裡撈大米吃
抗戰時期他率遠征軍入緬作戰滅敵十萬,被稱為「東方隆美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