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歷史書上看不到的真相!

揭秘:歷史書上看不到的真相!

揭秘:歷史書上看不到的真相!



(圖)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關於項羽


項羽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男子氣概的人之一。他二十三歲隨叔父項梁起兵反抗暴秦,三十一歲在四面楚歌聲中兵敗垓下,自刎於烏江,八年中大起大落,走完了自己戲劇性的人生。古人云:少年登科,大不幸也。這話有些絕對,但對項羽卻很適用。


對大家耳熟能詳的「鴻門宴」似乎不用多說,不過裡面項羽的心理仍值得再三玩味。那時候的項羽根本就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而且自己也並不佔理,故而願意放過劉邦,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兩人位置置換,劉邦也會放過項羽的,因為在這種情勢下除掉對手,不僅勝之不武,還會落下很惡劣的政治影響。至於范增那種氣急敗壞的懊惱,也許是太史公的過分渲染,畢竟結果是項羽最終敗於劉邦,這樣寫實際是突出了劉邦做皇帝的「天意」,其實歷史充滿偶然性,范增固然看出了劉邦的潛在威脅,若是當時就認定項羽終將失敗,他也就不會再跟著項羽那麼年了。不過范增確實透視了項羽的性格,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以項羽的性格而論,即使他不殺劉邦,他也坐不了天下,因為他根本就不具備在那個年代做領袖的心理素質。


說到項羽的性格,真是有點奇怪。在戰場上他勇氣十足,想到就做,殺人眼睛都不眨一眨,可以說是蓋世英雄;可脫下戰袍,他就簡直是換了一個人,優柔寡斷,毫無決斷力,做一件事情總是拖泥帶水,又有一種年輕人的好勝心,總不願別人超過自己,對立功者不能論功行賞,還不如一個土匪頭目。韓信也看出了項羽的雙重人格,說他待人確實恭敬慈愛,部下生病還會同情的流下淚來,可等部下因功該封爵時,卻把刻好的印信,在手中摩弄的把印角都磨圓了,就是不肯授給該封賞的人,到最後終於封賞了,可受封賞的人卻一點都不感激他了,反而覺得這人實在討嫌。這樣的性格首先就失掉了群眾基礎,沒人會心甘情願地跟著這樣的人去拚命。

僅憑血氣之勇可以逞雄於一時,長此以往就會埋下失敗的伏筆。而且項羽的目光也很短淺,沒有那種深如懸崖的世故,成功之後便自作聰明,顧盼自雄,虛榮心很強。他說,富貴而不歸故鄉,就像身穿錦繡夜遊,誰知道他已經富貴了呢!十足小孩子的炫耀心理,難怪有人說他「沐猴而冠」。因為出身武將世家,只知道衝鋒陷陣,是一種破壞狂的心理,打進咸陽城後立刻放火焚燒秦始皇的宮室,據說大火三月不滅。所以歷史選擇劉邦而放棄項羽,不是沒有理由的。項羽自刎前說,此天亡我,非戰也。可能他恍恍惚惚的有點感覺了。


項羽少年成名,靠的是全是青年人的銳氣,若是專聽老年人的淳淳之言,成為一個少年老成的人,也許就伸不開腿,就不會有以後的西楚霸王了。但他後來的失敗也是因為年輕,剛愎自用,不懂反省,又經受不住挫折,臉皮也薄,不知道成功需要百折不饒。而不幸的是大他二十四歲的劉邦社會經驗極其豐富,善於用人且能駕馭人,所以敗在劉邦手裡也是自然的。有意思的是項羽和劉邦這兩個老對手都留下了一兩首歌曲,項羽的《霸王別姬》比劉邦的《大風歌》似乎更能感染人,因為大難臨頭他還能作出這樣恰如其分的歌曲,並且親自演唱給愛姬聽,這份從容也只有楚霸王才做得到吧!

揭秘:歷史書上看不到的真相!



(圖)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關於劉邦


劉邦是平民皇帝,這給了後代野心家以極大的鼓舞。劉三不必說沒有絲毫的貴族血統,而是一個好色酗酒的流氓無賴,我並不比他差多少,同樣可能坐上皇帝寶座的。司馬遷寫劉邦毫不為尊者諱,不僅他早年的浪蕩生涯,包括以後奪天下時的一些卑鄙伎倆也統統收入,這不光是因為司馬遷具有史家的良心,而是當時社會把如實反映歷史當作一件任何人都不能阻止的事情。反對朝廷可以定行為言論的大罪,唯獨寫史絕不能受到干涉。因此司馬遷為李陵多說了幾句好聽的話,就受到宮刑處罰,而寫劉徹的老祖宗如何如何卻平安無事。


凡是創業君主成功之初都有一種上天相助的錯覺,從九死一生中跑出來居然成為皇帝,自己也會覺得離奇,彷彿感到冥冥之中必有天意了。等坐穩位子才發覺自己也就是一個常人而已,竟然沒什麼特別之處,但這一點屬於國家最高機密,絕不能讓老百姓知道。這時候就需要在輿論上製造「神話」,一定要讓大家相信自己是真龍天子。劉邦的「神話」特別多,比如他躲起來的時候,老婆找他,總可以在有雲氣的山洞裡見到老公,這自然是劉邦和呂雉的合作了。又比如斬白蛇,又是劉邦和一個神仙老太婆的事情,旁人也就由的他說了。但當時的人就信這一套,司馬遷還寫進史記里,這應該與漢初的社會現狀有關係的,那時當然也有自己的「科學」,就是董仲舒的陰陽五行思想,糊塗著人民的思想;另外秦末戰亂,楚漢爭雄,人民已經禁不起折騰,而且項羽那樣的英雄也敗在劉邦手裡,不是天意助漢,還會是什麼呢?


不過劉邦的成功確實也因為他有過人之處,就是他善於用人,更善於駕馭人。用人自然是韓信張良蕭何三人,這三位人傑為他服務,替他打下江山請他把屁股坐在龍椅上,這就是劉邦最高明的地方。劉邦的駕馭能力來自他的判斷能力,因為他是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人,雖然他對戰爭形勢摸不著頭腦,但他對於於己有利的計謀似乎有天生的敏感,大體沒有判斷失誤過,即使弄錯了也會馬上改正過來,只要張良他們提醒他一下。另外他始終保持他的流氓本色,動不動就破口大罵,罵的對方無地自容,以至於忍受不了而反叛他也不改。《史記》中寫劉邦的髒話特別多,好像沒被他罵過的人特別少,但罵過以後還是照樣重用,並不因此受到處分。走的是少數,留下的是大多數,而這大多數是屬於和他同樣性情的人,當初跟著他,現在發現劉三還是以前的劉三,真正的「老哥們」,不是什麼漢王或天子,沒有被幾個文人圍著,就變得風雅起來,他們還是願意被他罵著繼續為他出生入死,這就是劉邦駕馭人的高超技巧,既沒有委屈自己變好人,還能讓大部隊跟著自己走,因為真正上戰場拚命的還是這些粗魯人。


劉邦有兩首詩作流傳後世,其一自然是《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另一首是《鴻鵠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冀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墩,尚安所施?」第一首寫當皇帝的感受,很威風也很有壓力。第二首歌寫自己貴為天子,也不能事事如意,連太子廢立也無法自己做主,尤其無奈。其實做皇帝是很累人的。

揭秘:歷史書上看不到的真相!



(圖)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山陽單父(今山東菏澤市單縣)人。


關於呂后

劉邦是地痞流氓,卻不是一般的地痞流氓,一般的地痞流氓混不上皇帝的寶座。呂雉嫁給劉邦時,劉邦還只是個小亭長,雖說當時已經顯出異相,也不過是當上漢高祖後追加的神話。那時候論經濟條件,呂家要遠高於劉家。後來劉邦加入革命隊伍,出來打天下,呂雉也跟著倒霉,幾乎可以說九死一生,不過終於當上了大漢的皇后。


呂后本來就是一個剛毅的女子,戰爭經歷更使她多了毒辣殘忍,這是很自然的,苛責反而天真可笑。成王敗寇,人們往往同情失敗者,可失敗者不是弱者,只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即如她與戚姬的矛盾,人們都覺得戚姬悲慘。不過戚姬也是個頗有野心的女人,利用劉邦的寵愛,要求換太子,屬於宮廷里最大的利害衝突了,而且幾乎成功。這對呂后來講,在太子確定之前,無日不在煎熬之中,怨毒已無可消解。劉邦死後她把戚姬弄成那樣,斬斷手腳,挖去眼睛,火灼耳朵,喂吃啞葯,扔在豬圈裡,而戚姬竟然撐了許多天,如果是真的話,可見她也是個和呂后相似的強悍女性。呂后帶兒子孝惠帝來看戚姬,結果孝惠帝大受刺激,讓人告訴母親,「這不是人能做得出來的事情,我是您的兒子,終究不能治理天下。」這裡呂后未必沒有鍛煉兒子的意思,想讓他從此強硬起來。劉邦因兒子不象他而準備另立太子,呂后當然也知道自己兒子的仁德柔弱,這樣的性格若不改變,自己死後又怎能駕馭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那群桀驁不遜的叔叔大爺?


劉邦死後,呂后之所以能乾綱獨斷,代行天子之事,全因她此前打下的根基。幫助劉邦除掉韓信,當也是她一生的傑作,足以威懾群臣。夫婦兩人都是天生的政治動物,行事果斷殘忍,在那個年代,也確實是非如此不能成大事。在劉邦故做猶豫之時,她早已體會到丈夫的用心,和劉邦的雙簧演的實在不錯。劉呂原是患難夫妻,彼此早有默契,心照不宣。但兩人感情冷淡,無法與項羽虞姬相比。當初劉邦被楚兵追趕,因車上帶著子女,車速緩慢,便將一對兒女推落下車。部下趕到,將小孩抱到車上,又被他推下,如是三次,才被部下勸止。當項羽以烹殺劉老太公相威脅時,劉邦也是那種無所謂的態度。當時呂后與太公同時被擒,太公死她自然也不能倖免。還是項伯看的透,「爭天下的人,不顧家」。劉邦好色正史也不避諱,和以上相比只是小事情了。呂后只不過坐穩了皇后的位置而已,表面顯赫,若論家庭幸福其實遠不及普通民家。許多大臣都和她是熟人,對她的性格自然很了解。只是漢初實行「與民休養」的國策深入民心,而呂后在這方面,做為當時最高決策者,也確實應提出表揚。《史記》中說,在孝惠帝及太后之時,老百姓才脫離戰爭之苦,君臣都希望無為以求休養生息,因此孝惠帝無所作為,太后以女主代行天子之事,發號施令不出房戶,而天下自然安定,罕用刑法,犯罪者少,人民努力於耕稼,衣食不虞匱乏。司馬遷不是拍馬屁的人,這段話已是對這位奇女子蓋棺論定。老百姓是不管宮廷的明爭暗鬥的,他們只要過安居樂業的生活,呂后使他們得到了,這就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群臣雖然對呂后提拔呂氏家人大為不滿,也只能在她死後發難,跟當時人民對呂后的擁護也是有關係的。「文革」後揪出「四人幫」,出了不少小冊子,把江青和呂后相提並論,本意是貶抑這位「紅都女皇」,其實卻是抬高了她,兩人只是在陰狠毒辣方面相似,以歷史功績而論,不免相差十萬八千里了。


中國傳統社會中,女性始終是被侮辱被損害者,女性若想反抗,對抗的就是整個社會。呂雉固然強悍,有時候也不免有心理的陰影,產生一些負罪感。《史記》中記載,在己丑這天日燭,白晝晦暗,呂后以為不善,心裡鬱悶,告訴左右說,「這是因為我的緣故吧!」在當時「不是劉姓不能封王」的輿論壓力下,她的內心是不可能平定的。臨終時已經意識到宗室大臣肯定會背叛,卻是無力回天了。縱然貴為皇后或皇太后,畢竟過的還是非人的生活。

揭秘:歷史書上看不到的真相!



(圖)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關於張良


蘇軾《留侯論》起首便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這裡說的留侯便是張良,他本是戰國時期韓國貴族之後,秦滅韓後從事復國運動,後歸附劉邦,輔助劉邦滅秦,戰勝項羽,被封於留,故稱留侯。張良雖有大才大志,為漢朝創建了不朽功勛,可相貌柔弱似女人,讓人覺得驚訝。蘇軾認為,這種外示能忍,內懷大志的女人形象卻正是張良的真實面目。這話說的很有意思,不過我們讀《史記》里的《留後世家》卻也沒有發現他很多忍耐的事迹,就是「老翁贈書」事件,也讓人半信半疑。張良雇兇殺秦始皇,雖然沒有得逞,可一個小青年敢做這樣驚天動地的事,毫無疑問是大勇的表現。可接下來就是逃亡,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遇到傲慢的老頭就決定忍一忍,把老傢伙打發走完事。沒想到遇到了大好事,最後還得到了《太公兵法》,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奇遇。不過這事確實太蹊蹺了,就像我們讀過的武俠小說里的主人公得到武功秘籍一樣。而且後來張良幫助劉邦時,只是在帳篷里出謀劃策,大多都是政治方案的取捨,並沒有像韓信那樣領兵上戰場,那樣《太公兵法》也就沒有派上多大的用場了。


劉邦喜歡罵人,大家都不堪其辱,可他始終對張良很尊重,沒有罵過他一句話。張良替他出的主意,他完全是言聽計從,因此君臣融洽之至。劉邦大封功臣時原準備把齊國給張良,可張良不接受,他說,我跟陛下從下邳起兵,跟陛下在留相會,這是老天爺把我送給陛下,陛下用我的計謀,很僥倖總能碰個正著,我還是願意受封於留就很滿足了。「留」在今江蘇沛縣東南,是劉邦的老家。從張良這段話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智慧。他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不像韓信那樣居功自傲,而是和劉邦扯起老關係,並且說自己的計謀之成功都是瞎碰上的,並不是能掐會算,最後希望在皇帝的老家呆著,這裡是劉家的根據地,造反的可能性最小,使劉邦一點疑心都沒法起。還有關於計謀的論述,也並不完全是謙虛的話,而是特別誠實有見地,因為計謀的成功都是以對方上當為前提,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可以自己控制,若對方一直不上套的話,謀士的威信和地位就可能動搖。古代很多謀士都是游擊作戰,從本方跑到對方的多的是,這並不是他們自說的是得不到重用,其實是出幾次點子都不能奏效,實在自己也沒臉再呆下去了。謀士其實也是高風險的職業。


張良雖然受封於留,可劉邦向西定都關中時,他也跟著過去了。因為身體不好,便呆在家裡做寓公,一年多足不出戶,順便也避開了剛建國所發生的是非紛擾,但對當前形勢仍然瞭然於胸。後來他又幫助呂后,保住了太子的儲位,呂家當然也對他感恩圖報,而回報也確實做到了使得雙方兩不相欠。晚年的張良神經出現問題,耽於道術,想要求仙了,竟然開始絕食,誰的話也聽不進去。這時呂后出現了,她覺得張良真是荒唐,人生如白駒過隙,何必自尋煩惱到這種地步呢!下令強迫張良進食,於是張良才又多活了八年。


原標題:古人四篇


*作者:田欣,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她當了四年皇后,死後竟遭廢黜毀陵,屍骨不知去向
歷史上的那些事兒,歷史書看不到的真相!
中國歷史上最驕橫的出軌女人,看她怎麼壓服丈夫?
歷史懸疑:古代王莽是個穿越者?還帶著傳說中的穿越物證!
他是《三國演義》中被埋沒的名將,沒有他,何來的呂布!
您可能感興趣

書上看不到的歷史真相
歷史上的那些事兒,歷史書看不到的真相!
揭秘歷史上真正的珍妃,死的不冤
在書上找不到的歷史故事
到死都不知的歷史真相!看後顛覆三觀
想不到!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與和珅竟是這樣的!
封神榜揭秘:歷史上居然真的有楊戩,還是個太監?
揭秘: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陳真這個人?
你所不知道的,關於秋褲的歷史真相?
罕見歷史照片:和想像的有點不一樣啊!
袁崇煥與毛文龍到底誰奸誰忠?揭秘歷史的真相!
歷史上真正的秦檜,才不是你們所知的那樣!
你一定也被誤導了!揭秘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武松?
歷史上乾隆真正的身世大揭密,到底是不是漢人呢?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驚呆了!
你死都不會相信的歷史真相,驚呆了!
解密甄嬛,揭秘清宮,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甄嬛
你知道歷史上清朝的妃子們都長什麼樣嗎?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