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



楊絳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



李健吾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

楊絳的成名與李健吾先生



——從楊絳先生的一封信談起


已逾期頤之年的楊絳先生,駕鶴遠行,魂歸道山了。

楊絳先生晚年企慕蘇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的人生境界,幾乎謝絕一切社交活動,默默而專註於自己自由而獨立的精神世界,尤傾全力於構建「我們仨」的心靈家園和文化世界。晚生有緣,因研究李健吾先生之故,曾與楊絳先生有過「一函之交」——楊絳先生手書並「錢鍾書同候」的一封書函至今珍藏在我的書篋中,倏忽之間已二十六年。


緣起


因研究李健吾而與楊絳通信


那是1990年5月的事,楊絳先生年近耄耋(79歲),我26歲,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歲。


我自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一度專註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並因研究李健吾先生而與楊絳先生通信。李健吾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戲劇家、小說家、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翻譯家,以「劉西渭」筆名的印象式的文藝評論風格冠絕現代。我在搜集李健吾先生研究資料的過程中,獲知李健吾與錢楊夫婦有多年的交誼。他是錢鍾書楊絳夫婦的清華學長,其妻尤淑芬女士是楊錢夫婦的同鄉且有遠親。李健吾上世紀四十年代在上海淪陷的「孤島」時期、抗戰後的上海一度與錢鍾書楊絳夫婦過從頗密。李健吾與錢楊夫婦的往來由上海而到解放後的北京,由校友、朋友而朋友加同事,他們又相當長時間一直「住在一個大樓」,他們之間的交誼近40年。

李健吾是法國著名喜劇家莫里哀的翻譯者和研究者,他翻譯的《莫里哀喜劇》1982年4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錢鍾書先生為之題籤,題的是:「李健吾譯 莫里哀喜劇 錢鍾書敬署」。李健吾去世後的1983年8月,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健吾文藝評論選》時,楊絳為之題籤:「楊絳敬題」。兩個題籤均分別加蓋個人印章。


錢鍾書、楊絳夫婦饒有個性,他們夫婦常以互為對方的著作題籤為樂,絕不輕易為人題籤題字。我據此認為李健吾與錢楊夫婦交往多年,應當知曉李健吾更多的生平事迹,同時也希望了解他們對李健吾文學成就的認識和評價。我斗膽向錢楊夫婦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請教。1990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收到了楊絳先生寫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信箋上的親筆信。她在大函中用端莊娟秀的字體這樣寫道:


解讀


信函蘊含多重文化信息

楊絳先生的信函不長,卻傳遞並透露出多重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一是他們夫婦很尊重李健吾先生,稱李為「先生」和「前輩」。前述兩個含「敬」字的題籤即見敬重、推重之意。李健吾生於1906年,錢鍾書生於1910年,楊絳生於1911年,李不過年長他們夫婦四五歲而已哉;二是她寫劇本,曾受李健吾鼓勵;三是她與李健吾丈母是同鄉和遠親,與李妻是同學,因此與李健吾同為清華校友、學長、友情外另加一份親情;四是用一路爭辯和「好大言」對李健吾為人的真誠俠義、慈父特別是天真性格做了極簡潔而形象的描述,有讚賞也不無某種諧趣;五是似乎不無刻意地以帶有澄清某種歷史事實的意味說明一個歷史事實:「但錢鍾書的《圍城》在《文藝復興》刊出,主要是由於鄭西諦先生的關係。」一個「但」字,語氣陡轉,頗費思量。學界眾所周知,《文藝復興》是鄭、李二先生聯合主編的啊!當年我對「但」字後的敘述有所疑問,本想再致函楊先生尋個究竟,但猶豫再三,終於未敢再叨擾先生。


1906年出生的李健吾成名極早,上世紀二十年代尚在就讀北師大附小時就在北平劇壇以出演旦角聞名,是北平亦即中國新興話劇運動的積极參与者。1925年夏,李健吾考入清華大學。他原報的是中文系,後來聽從朱自清的勸告,岦年轉入西洋文學系,從此與朱自清結下師生之誼。李健吾與楊絳先後成為朱自清、王文顯(著名戲劇家、時任西洋文學系主任)、著名的溫德教授的學生。朱自清讚賞李健吾的小說和戲劇創作,熱情地給予指導和推薦發表,並為《一個兵和他的老婆》、《心病》(中國第一部長篇意識流小說)寫評論、寫序推薦。楊絳求學清華大學研究院時,選修了中文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習作」。


一貫愛好文學的楊絳開始文學創作,得到朱自清先生的欣賞,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腳印》和第一篇小說《璐璐,不用愁!》都被他推薦至《大公報·文藝副刊》上發表,引起了文壇注意。當時不免稚嫩的楊絳尚是楊季康,由此作為女作家嶄露頭角。楊絳先生終生難忘朱自清先生的提攜,晚年編訂《楊絳散文選》、《楊絳全集》時分別將《收腳印》和《璐璐,不用愁!》作為自己的散文、小說處女作收入,並特別各自加附註、附記說明緣起,「承朱先生稱許」,「承朱先生鼓勵後學」,「留志感念」,以表達對朱自清先生的感念之情。


李健吾為人確有俠義之風,正如楊絳所言很重「哥們兒義氣」。巴金晚年在名著《隨想錄》中兩次深情撰文回憶李健吾,稱讚他總是「掏一把出來」,「有一顆黃金般的心」。李健吾出生於山西安邑(今運城市)古舜帝廟、關帝廟附近,一方有古道熱腸和關公俠義的水土,一個耕讀傳家的家庭。父親李鳴鳳是辛亥革命晉南主要領導人之一,後被軍閥暗殺。孤兒寡母一度靠馮玉祥等父親生前好友的資助方勉強完成學業。自幼失怙,生活艱辛,但並未消磨李健吾的厚道和赤誠俠義性格。


上海「孤島」時期,李健吾靠教書和翻譯勉強維持一大家人的生機,生活極為拮据,當知悉鄭振鐸為「復社」籌資出版《魯迅全集》時,慨然拿出50元資助。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王文顯先生在上海淪陷後道路阻塞,流落滬上生活艱難,他常去看望先生和師母。他放下自己的事,把王先生的英文劇《北京政變》翻譯成為《夢裡京華》,先後由美藝劇社、聯藝劇社演出,每學期去劇場收6%的上演稅送給王先生,解決了他們一家的生計問題。當時任教西南聯大的朱自清先生也將滯留上海的家眷托他照顧,他都盡心竭力。


據楊絳回憶「孤島」時期那段灰暗的歲月,鄭振鐸、李健吾是他們「經常往來的朋友」。錢楊對此當有所耳聞。十年浩劫時,人人自危,李健吾獲知翻譯家汝龍生活窘迫,偷偷地去看望他並給他200元資助,給了汝龍一家生活下去的勇氣。儘管汝龍謝絕了他的好意,但終生感激他的雪中送炭,李健吾去世後他通宵未睡,寫信向巴金表達他對李健吾的感激之情。李健吾關心老朋友巴金的生活,悄悄地借大女兒、二女兒出差上海之際專門給巴金送去500元(李健吾動議汝龍出錢)、200元錢。巴金晚年卧在病床上一筆一畫地撰寫專文兩篇,讚美李健吾「一顆黃金般的心」。


「孤島」末期,李健吾和楊絳有一個共同的悲慘遭遇。李健吾「孤島」時期因參與進步戲劇的編譯,曾遭日本憲兵的迫害,受到水刑折磨。幸得清華校友保釋出來。楊絳也險些遭遇同樣的迫害,家裡遭到日本憲兵的搜查,被迫到日本憲兵司令部接受訊問。迫害他們的,竟然是同一個叫荻原大旭的日本憲兵。


李健吾後來寫了《荻原大旭》、《罪案》和《小藍本子》三篇紀實散文,記敘他的在日本憲兵司令部所遭到的迫害,憤怒地控訴荻原大旭這個和尚出身、人面獸心的強盜的猙獰嘴臉。楊絳在四十多年後的1988年,寫了散文《客氣的日本人》,記敘日本人對她的「客氣」和她的所謂「運氣好」。文中記敘她與李健吾先生談起他經受的種種酷刑,特別是「水刑」直灌到他七巧流水昏厥過去後,楊絳先生這樣寫道:


大概我碰到的是個很客氣的日本人,他叫荻原大旭。


李先生瞪著眼說:「荻原大旭?他!客氣!灌我水的,就是他!」


勤國同志:


你好!你的信昨天才由所(指楊絳先生工作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注)里的同志轉來。李健吾先生是我們夫婦的學長和前輩(大學裡畢業早四五年便是長一輩),沒有同過學。我寫劇本,曾受他鼓勵。但錢鍾書的《圍城》在《文藝復興》刊出,主要是由於鄭西諦先生的關係。我和李先生曾是同事,但對他的生平,可說一無所知。記得四人幫得勢時,他忽對我說:「我的丈母是貧農出身」。(他丈母是我同鄉,且有遠親)。我說:「絕不可能。」他和我從社科院辦公處一同步行回宿舍(20-30分鐘的路),一路爭辯——當然是友好的辯論,末了他說:「我的事,你知道什麼?」我想想他的話很對。他的生平,我實在一無所知。我只能說說他的為人。他自奉甚儉,工作勤懇,對貧困的親友很重「哥們兒義氣」。他是好丈夫,對妻子(我的同學)篤愛體貼,對子女是十足的慈父而不是嚴父。他好大言,吃了虧或上了當就「打腫臉充胖子」,朋友都說他天真。我們所知,僅此而已。專復。


即致


敬禮


楊絳五月九日


錢鍾書 同候


(下轉B11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網 的精彩文章:

夏日,記憶躁動
《英雄廣場》淚水即是最好的證明
《燈塔》:為粗糲的現實主義賦予詩意
在巴黎,追尋普魯斯特的腳步
您可能感興趣

王俊凱、周杰倫、黃渤、李宇春、吳亦凡、趙薇成名前都被人看扁!
古代文人相敬互助:韓愈提攜李賀成名
從早期的微博,帶你認識成名前的李易峰和趙麗穎生活的艱辛
劉伯承陳賡第一次與彭德懷分歧:竟是因為李雲龍的李家坡成名戰!
誰是傅抱石、張大千、陳逸飛、范曾、吳冠中等人成名的幕後推手?
明星成名前照片曝光,吳亦凡鹿晗趙麗穎李沁讓人認不出
王小波艱辛的成名
王俊凱的成名改變了父母的生活,聊聊凱凱自豪的爸媽
孔侑女友是誰?傳和林秀晶隱婚真的假的?揭孔劉坎坷成名史在韓國比宋仲基還火
鹿晗楊洋黃軒李易峰,這些「小鮮肉」都是如何成名的?
天津教案:曾國藩的滑鐵盧 李鴻章的成名戰
寧遠大捷:袁崇煥一戰成名
童星出道,「力王」成名,有真功夫,卻成甄子丹趙文卓吳京的配角
呂雉如何助劉邦逆襲掌權?劉邦為功成名就真小人?
註定能功成名就的生肖
女星滿清扮相,劉詩詩一戰成名,趙麗穎雖美卻不及王艷
宦溪楊桃曾一戰成名
與趙薇、黃曉明同室學習,長相嚇暈蔣雯麗,今成名卻屢次被人嫌棄
《歡樂頌3》謝童成名回國,王柏川成男小三?楊紫:希望見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