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關注【Punk的互聯網藝術】微信公眾號,成為Punk的朋友,聊聊與藝術有關的一切。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藏民人物 水墨作品)


梵高生前潦倒,死後一幅作品過億,再高的價格與他無關,如果萬分之一到他手裡,當然也不至於困苦至斯。


別唏噓,這已是很好的例子了,多少生前潦倒,身後仍無人所知,無法給家人留下一點滴財富傳承。這是很現實的生活,做得好不如吹得好,吹得好不如長得好,長得好不如生得好。


能在身後,引起一點轟動,至少藝術家的心血沒有完全白費,也是已萬幸了。在中國,這樣的藝術家也不多,李伯安就是其中的例子,在我眼裡,他就是東方的梵高。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1944-1998) 河南洛陽老城人)


李伯安的代表作,是一幅125米的水墨長卷作品:《走出巴顏喀拉》,面世時轟動整個書畫界,被譽為是中國美術史上最震撼的史詩性水墨人物長卷作品,認為中國21世紀藝術的代表作。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走出巴顏喀拉》的轟動是必然的,因為它的技藝水準及藝術境界,已是藝術界的國寶級作品。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這幅畫高1.88米,總長121.5米,全卷266個人物,連綿不絕的以十大主題呈現,分別是肅穆的【聖山之靈】,莊嚴的【開光大典】,虔誠的【朝聖】,狂熱的【哈達】,超然【瑪尼堆】,艱辛的【勞作】,親和的【歇息】,歡樂的【藏戲】,激烈的【賽馬】,尋道的【天路】,從巴顏喀拉延伸出黃河,九曲連環,將藏族百姓人物魂形前行呈現。畫中共266個神態各異的形象,把人的魂都刻畫了出來,神情之性震憾至深深處。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走出巴顏喀拉》被曝光後,自此之後,在書畫界,每年李伯安都會被津津熱道,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藝術界認可他的造詣,讓更多人知道了他的作品,作為藝術瑰寶不至於禾草蓋珍珠。壞在有心人藉機炒作,獲利豐厚卻與其及家族傳承無關,風氣敗壞。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於此盛名之下,其個人生前的默默艱辛酸才被媒體追妹曝光出來。


李伯安於1998年5月2日累倒在自己的畫前,享年54歲,已經過去18年了,生前的默默無聞。其只是一個河南美術出版社的編審,日常就是白天上班,晚上畫畫,逢假期則外出寫生。這是一位真正的醉心藝術的人兒,這樣一心撲在畫作上,這樣的人,當然沒有所謂的交際情商,但沒有時間精力去參與各種能提升個人知名度的展出與媒體報道。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他的朋友說,伯安沒有出版過一本畫冊,也沒有辦過一次個展。聽起來真讓老納心酸。真正的藝術者,窮苦潦倒,並非他的藝術造詣不夠,而是交際不夠,藝術機制不夠,以至於逝世後作品才能得以發揚,與梵高何其相似。


說起來更汗顏,這幅作品的淵源竟起源至外國人的資助。1988年,日本企業家西部基夫先生計劃在日本建一座亞洲最大的水墨美術館,要在一樓展廳辟出60米的展線,永久陳列一幅堪稱罕世之作的水墨人物長卷,便在中國尋尋覓覓水墨人物畫家,最後發現了李伯安的作品,傾其才華,並約定四年時間,資助其為水墨美術館創作60米水墨人物長卷作為開館之作。由此,李伯安開始了為此畫創作的艱苦寫生投入。但天有不測風雲,四年之約到期,而西部基夫期間逝世,收藏之約不了了之。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雖然意外使得資助中斷,李伯安反而繼續放大了題材,繼續更大長卷創作的考慮,把長卷畫作的高度定為1.88米是有原因的,來源於他的傲氣和藝術抱負之心。因為在水墨人物長卷中,最著名的是日本的水墨人物長卷《原子彈災難圖》, 畫的是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後的人間地獄場景,畫高1.77米多一點,畫了14段,每段3米多,屬於當時的世界級大作。而我看來,李伯安 的《走出巴顏喀拉》不管從規格、畫魂已更甚一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赤松俊子夫婦,了解其作品)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事實上,我們看到《走出巴顏喀拉》的121.5米,只是其計劃的黃河之源藏民那一部分,伯安大人原計劃以黃河為主線,串起來表現藏、回、蒙、滿、汗五族,現存作品只是表現了藏族。


假如伯安大人還在世……


可惜已經沒辦法假如了,李伯安生前只有一個二十幾平米的客廳當畫室,這房子還是夫妻之間以「離異」的方式爭取到的單位福利,這是幾十年前中國的分配製度所致。而藝術創作所需的材料、精力及寫生素材的遠行成本,常年累月下來都是十分驚人的,說此事,我當然是為了表達ZF對待藝術文化機制的不爽。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一位工薪人員為籌畫資,省吃儉用,生活自是困苦。我印象中,看過一些友人訪談資料中有提到其一友人精通命學,其死前的三年便已告知他時限不多,只剩三年。自知時日無多了,他反而更加拚命的投入畫作中,這幅整整畫了十年的世作,其中凝結了其無數次在踏入甘南和青藏寫生的心血,還有無次數素材創作、易稿,個中糾結,只有畫畫的人才能心有體會。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我們常說,文如其人,其實畫也如其人。從各方友人同事的訪談中,現實中的伯安,即低調又溫和,但卻鏗鏗鐵骨。來自畫家、編審乙丙先生所述,其性人品如下可見:


一句話,他是「外柔內剛」。外柔,大家都見了,文弱,靦腆,謙恭,真摯,甚至膽小,怕事。有時候一肚子委屈,外面受氣,憋著;裡面受氣,也憨著。但他的內心的確有極其強悍的一面。他心血來潮可以拍案而起,不顧性命。他認準一個事,就會義無反顧,九死而不悔。我要說李伯安會當眾揮拳頭打人,誰也不會相信。二十年前一位老編輯借職務之便開美術班,玩弄少女。公安局抓他那天 ,李伯安一見他就霍地怒從心頭起,滿臉漲紅,不顧一切地上去就是幾拳。大家一下愣住了,這就是那個平時被人戲稱「大姑娘」的李編輯嗎?不錯,這就是李伯安。再舉一個小例子:他幾次到藏區,都是只身前往,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去體驗原始,體驗蠻荒,體驗剽悍,這需要何等的膽量!即便是一個彪形大漢也需要掂量幾掂量。而他回來後卻輕鬆地說:「不會有什麼危險,我帶著幾盒煙 ,一見誰就先讓煙,我待人家好,人家也待我好。」「再說我一個人自由,能把自己融進去,能更好地體味:人多了像觀光,味就變了。」


伯安大人逝世後,為了讓其作品面世於眾,146位中國畫家,捐出了自己的作品籌得資金,才為其辦了死後第一次個展,出版了其個人畫集。也算是藝術界稍有溫度的舉動。

以十年生命來交換:走出巴顏喀拉



(李伯安 《走出巴顏喀拉》局部 水墨長卷)


真正的藝術大作,說開了就似說不完,只能淺談至此,現在老納也只能在畫冊上觀摩,已是震憾致極,希望有生之年,能真正站在展廳前靜靜欣賞這幅曠世之作。


向李伯安大人致敬!向真正的藝術者致敬!


(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Punk的互聯網藝術】微信公眾號,成為Punk的朋友,聊聊與藝術有關的一切)

您可能感興趣

莫拉塔:走出去的少年,回不去的從前
俄羅斯垃圾場里走出的女孩,歷經十四年過上幸福生活
他們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何姿秦凱:給全世界發了一波狗糧
《轉山》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從十年到七天,走出暗戀
從古堡里走出來的美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歲月,歸來依舊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初二女生作文走紅: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大連一方,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一日略 |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初二女生作文走紅: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跑步日簽 | 6月29日,人生的路不是說出來的,是走出來的
走出去,看世界 50歲後,來這幾個國家找回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