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名將為何悲劇結局?

戰國名將為何悲劇結局?


大家好!谷園講通鑒,這才是歷史!

戰國名將為何悲劇結局?


講通鑒


. 谷 園 講 通 鑒 .


第二十一章,戰國名將的悲劇

前面咱們講到韓非子被老同學李斯害死,捎帶又講了兩期《韓非子》。在我看來,它就是一部小號的《資治通鑒》,大有看頭,也有講頭,不愧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可是,即便韓非子不死,即便他拿這套思想在韓國被重用,估計也絲毫影響不了秦國一統六國的結局,韓國也難逃一亡,因為,大下大勢已經到那份上了嘛。前面,孔子的六世孫子順不是說過一句話嗎:


死病無良醫。


東方六國你再怎樣掙扎,不論你有怎樣的名將,或者搞什麼刺殺,其實也沒治了。


就在韓非子死後的第七年,公元前230年,韓國被秦國滅亡。


接下來的十年,其他五國也都前赴後繼,一個挨一個地被滅掉。

在這個過程中,秦國遭遇的最頑強的抵抗,來自趙國和楚國。而秦王嬴政本人遭遇的一次最大的危險來自燕國。


這回,咱們先講趙國。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趙國的軍事實力一直就很強。前面也講過啊,趙武靈王做間諜,到秦國去,那就是想要打秦國的。多厲害啊。可是,到了公元前262年,打了那場長平之戰,一下子就完了,一下子死了40多萬,遭受重創啊。當時,國內就光剩下老弱病殘了,國力空虛。


於是呢,就被燕國給盯上了。弱肉強食嘛,它要趁火打劫。


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姬喜,派了一個使者出使趙國,給趙王帶了很多禮物,「約歡於趙」,咱們加強睦鄰友好吧。其實呢,是去趙國打探虛實。這個使者回來就跟燕王喜說了:


趙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

趙國的壯年男子都在長平戰死了,他們的兒子都還沒有長大,可以打趙國。


現在咱們看國際間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啊,頭一天,一國元首到另一國訪問,倆元首把酒言歡。結果,轉過天來,兩國之間就撞軍機、撞軍艦的整出事來了。為什麼?因為,把酒言歡之間,真事常常是去摸對方的底牌。摸到了,心裡有底了,才放手整事嘛。


打趙國這是大事啊,燕王喜把文武大臣們都召集來,徵詢大家的意見。結果,大傢伙都同意:打,這機會不打,錯過了就太可惜了。只有一個人反對,就是昌國君樂閑(jian)。昌國君本來是樂毅的封號,這位樂閑就是樂毅的兒子,世襲封爵,所以,他也叫昌國君。這也可見啊,當年樂毅是晚場善收的,他兒子還是燕國重臣嘛。


注意啊,剛才字幕里加上拼音了,這個「閑」字,這裡念作「jian」,二聲。為什麼呢,因為胡三省注釋里就這麼寫的:「索隱曰:閑,音紀閑翻」。這是個古代注音的方式,用是「紀」字的聲母,「閑」字的韻母,拼在一起,就是jian。這些古代人名的讀音,讓我頭疼,哈。

樂閑講:


趙,四戰之國,其民習兵,不可。


什麼叫四戰之國呢?就是說,趙國的位置是四面受敵的,東邊是齊,北面是燕,南邊是楚,西邊是秦魏韓。哪邊都不消停,所以,趙國人鍛鍊出來了,很能打。所以,最好不要招惹。


可是,燕王喜不以為然,就你一個人這樣說,你少數服從多數吧。發兵攻趙。


結果,怎麼著?趙國這邊,當時平原君趙勝還活著,前面第15回時講主角們的結局,咱沒講上他。他讓趙王派老將廉頗,帶著都是老弱病殘的趙軍,硬是把燕軍擊退,還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燕國都城之下。


打得燕國跪地求饒:真不起啊,我們錯了,咱別打了,我們給你賠戰費,您快退兵吧。趙國這才退兵。然後,平原君就在這一年死的,他的結局算是最好的了。


這段故事裡,包含幾點信息:


一是,這個燕王姬喜,不是個好東西,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不地道。後面咱還會說到他,那事做得就更不來勁了。下下期會說到。


二是,趙國確實能打,一群老弱兵殘就把燕國給辦了。


三是,廉頗不愧名將啊。前面也講過,他最早在趙惠文王手下就是頂級的名將了,跟藺相如還有個將相和的故事,那是公元前280年的事,三十年前的事了。在長平之戰的前期,他作為趙軍主將,戰略上是很穩健的。如果趙成王不是中了范雎的離間計,用趙括把他換下去,沒準長平之戰就是另外的結果了。


這裡還有一段小故事。廉頗剛被趙括換下來時,那是他一個人生低谷,失勢了。他手底下的門客們就都散了,樹倒猢猻散,都轉投別的大臣門下去了。後來,廉頗帶兵把燕國給揍了之後,那又厲害了。很多門客又紛紛回來,又要繼續跟他混。廉頗就煩了:你們這都什麼玩意啊,滾。


有一個門客,跟他比較親近,一直跟著他的,就提醒他:您別這樣啊。


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人與人的交往,就跟做買賣是一樣一樣的,你有權勢,我就跟你混;你沒權勢,我就不跟你混了,這很正常啊,就該這樣啊,你有什麼好抱怨的啊。是吧。


廉頗一聽,有道理。好,弟兄們,回來吧,咱還是好兄弟啊。


所以啊,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你要看淡。

戰國名將為何悲劇結局?



然後,廉頗又得勢了幾年,直到公元前245年,趙成王薨了,趙襄王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趙襄王就把廉頗給免了,派了一個新將軍接替他的軍權。廉頗呢,畢竟武將出身,火爆的脾氣,竟然跟這個新來接管的將軍幹起來了,最後,弄得在趙國呆不了了,就跑去了魏國。


到了魏國之後,魏王也不信任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只好每天閑呆著。


趙國這邊呢,接下來幾年,連吃敗仗,跟秦國屢戰屢敗。趙襄王就想啊,看來這個新將軍水平不行啊,離了老廉玩不轉啊。就派使者到魏國來看望廉頗,看看廉頗是不是還有心思回趙國啊。


廉頗很高興,他也明白趙王的意思。我得好好表現表現。於是,當著使者的面吃了一斗米飯。一斗是多少呢?一斗是十升。一升差不多就是咱們家用的一大碗。他吃了十碗。他也不是干吃米飯啊,他還得就著肉、就著菜吃啊。肉吃了多少呢?十斤。十碗米飯,十斤肉,就這飯量。


單田芳評書里要說誰能吃,有個說法,叫:大餅,吃一筷子;饅頭,吃一扁擔。怎麼叫一筷子呢?就是把大餅啊,可著鍋烙的大餅,一張一張摞起來,有一筷子高,一尺來高;扁擔呢,兩米來長吧,他吃的饅頭從扁擔這頭擺到那頭。


有這飯量的,一般都是頂尖的猛將,類似李元霸、羅世信、牛犒那樣的,而且都是年輕力壯的。或者就是高老莊的姑爺那樣的。


廉頗別看老了,還這麼能吃。中醫上講,這叫脾胃好,脾胃是後天之本,後天之本強,身體就強。吃飯倍兒香,身體倍兒壯。


吃完了飯,廉頗又披掛上馬,揮舞長槍、大刀,具體使什麼兵器,咱也不知道啊,總之,就是極力地展示了一番。你看吧,咱廉頗絕對是寶刀不老!


可是,他哪知道啊,這個使者來之前就被一個叫郭開的人,給收買了。這郭開是廉頗仇家,對頭,他就告訴這個使者了:我給你錢不是白給的,你一定得給我想辦法,別讓廉頗回來,不能重回趙國。


於是呢,這個使者回來就跟趙襄王講了:大王,我見著廉頗了,確定老了啊,飯量還可以,可是跟我見面的那一會兒啊,他就上了三次茅房。


有句話叫:好漢難架三泡稀啊。總是拉肚子,你這個體格就不行啊。或者,你總去尿尿那也不行啊,尿頻、尿急,那是前列腺不行,腎有問題。


總之吧,趙襄王就放棄了廉頗。


好吧,咱不請他回來了。


廉頗呢,最後又去了楚國,最終,一代名將客死他鄉。這不能不說是一出悲劇。


廉頗死在外國了,那麼,秦國打趙國是不是手到擒來了呢?也不是,不但不是,反而還吃過大敗仗。為什麼啊?因為趙國還有一位名將。誰啊?李牧!


前面咱們講過,趙武靈王時,趙國跟北方胡人經常作戰,還修了長城。

戰國名將為何悲劇結局?



胡人,這是個籠統的說法,北方游牧民族,都叫胡人。其實呢,他們也是很多部落,各有各的稱謂,什麼林胡啊、樓煩啊,還有什麼戎、什麼狄的,等等等等。


春秋之前,還有一說法,叫: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周朝這些諸侯國大致都在中原地區,然後,東邊的少數民族統稱叫夷,西邊的叫戎,北邊的叫狄,南邊的叫蠻。


其實,按錢穆說的,當時很多少數民族區域跟中原的諸侯國交錯雜處的,並沒有明顯的東西南北的地理上界限。所謂華夷之分,主要還是一個血統和文明方面的差異,地域在其次。


《論語》里有段著名的話: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不是周遊列國,四處碰壁嗎?鬱郁不得志的,有時候,他就特沮喪,也發牢騷,也抱怨。有次就跟弟子們說了:TMD,我以後不在中原混了,我「欲居九夷」,要搬到「九夷」那邊去住。這個「九夷」大致就是說當時的東夷有九大主要的部落。


有個弟子就勸啊:老師啊,陋,如之何?九夷那邊,條件太簡陋啊,物質條件也艱苦,文明也落後,怎麼生活啊。


孔子就講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我這樣的君子住哪都一樣,因為我根本不關注外界的物質的東西,我只關注內心。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這種情懷與自信,挺好的啊。


好了,扯遠了。


接著說啊。到了戰國後期,特別是秦漢以後,北方少數民族大致就統稱胡人了,其中,最大的一支是誰呢?就是匈奴。這時候,匈奴登上中國歷史舞台了。《漢書》里說,有一次匈奴使者出使漢朝,帶來大單于的國書,上面有這麼一句話:


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為小禮以自煩。


由此可見,「胡人」這是匈奴的自稱,他們是認可的,不帶貶義。而且,「天之驕子」這個詞就是從這出來的,我們匈奴是天之驕子,上天的寵兒,「不以小禮自煩」,見不上你們漢人的禮樂文明,那都是給自己找麻煩的。


行了,這背景交待的差不多了。這位李牧,起先就負責在趙國北疆防守匈奴。他是邊防司令。


他採取的戰略就是防守為主。平時里加緊練兵,而且撒出去大量的偵察兵,匈奴那邊只要有來侵擾的動向,李牧這邊都能提前及時掌握,然後,就堅壁清野,把老百姓們都集中到城裡,牛羊糧食也都弄城裡邊,調動軍隊把城守住就完了。


匈奴這邊呢,很容易就打過來了,路上也遭遇不了什麼阻擊,很輕鬆就打到了李牧的城下。可是,攻城他們就費勁了,攻不下來,一點招也沒有。匈奴都是騎兵,長於野戰,不善攻城。最後,糧食什麼的也搶不到,只好空手而回。


匈奴當然不甘心啊,有時就在城底下罵陣:你們這些孬種,縮頭烏龜,有種的出來決戰啊,打個痛快啊。這叫激將法。李牧呢?不吃這套,你愛怎麼罵,就怎麼罵,我就是不出去。


他手下將士很多都不服氣啊:大帥,咱讓他們這麼罵幹嘛,咱們天天練兵為的不就是打匈奴嗎,出去跟他們拼了吧。


李牧把眼一瞪:誰再說出戰,我就砍了他。不但現在不能出去打,就是在外面碰上了,能占點上風的,搞個突襲,能打個小勝仗的,也不許打。違令者斬!


手下人們就老不解了。


匈奴呢,雖然沒劃拉到什麼東西,但也看不起李牧,膽小鬼,這是個無能的對手。


趙王也不理解,以為李牧怯戰,就把李牧給免了,召回,派了個新將軍去。


這個新將軍呢,主戰派,到任之後,就跟匈奴開了幾仗。結果,怎麼著?一仗也沒打勝,損兵折將,老百姓也都跟著遭了秧,損失很大。


趙王一看不行啊,還得換李牧。


結果,這回李牧拿了一把,稱病不起:大王啊,我去不了,我有病,身體不行啊,實在去不了。


趙王也只好說軟話:李牧啊,我知道,上次免你,你窩著口氣,是我不對啦。可是,這次,你必須得去。


李牧就講了:您要非讓我去,咱們必須提前講明了,我去了還跟以前一樣,還是只防不打,我怎麼干,您不能干涉。


趙王立即就同意:你愛怎麼干就怎麼干吧,我保准不管了。


然後,李牧就回到了北疆,還像之前一樣,平時加緊練兵,發展生產,匈奴來了,就防守,不打,但也不扔東西,糧食什麼的,匈奴一點也弄不去。


就這麼弄了幾年,匈奴過來就跟旅遊似的了,反正也沒什麼抵抗,李牧這個慫包也不敢打,沒什麼戰利品,那也是勝仗啊,也是政績嘛。

戰國名將為何悲劇結局?



這一年,李牧故意賣了一個破綻。明明知道,匈奴又來了,卻好像沒發覺似的,沒什麼防備,「大縱畜牧,人民滿野」,牛啊、羊啊,老百姓啊,都在外面撒著呢,都沒進城。


這下行子,匈奴來勁了,一鏢人馬,呼啦一下子,就撲上來了。李牧這邊倉猝應戰,根本擋不住匈奴啊,不堪一擊啊。這下子,匈奴大單于高興了,以為逮著機會了,親自帶了十好幾萬人浩浩蕩蕩就來了。然後,就進入了李牧精心準備的包圍圈。李牧帶著他攢了好幾年勁的大軍,突然出擊,「殺匈奴十餘萬騎」,把這支匈奴主力,一舉全殲。


這一下子,就把匈奴就給打服了,以後十幾年再也不敢來了。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典型的運用孫子兵法進行的軍事案例。


《孫子兵法》講:


兵者,詭道也。


兵法,就是看誰能把誰給糊弄了。這句話有名啊,下句是什麼?哈,往往有句的話,下面那句話更得記住。下句是: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放在李牧這,是不是太合適啦?


另外,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叫「假痴不癲」: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意思就是,要裝傻、裝慫,不出風頭、不表現;而不能裝聰明、輕舉妄為。雲雷屯[zhūn],這是《易經》64卦里的第三卦,乾坤屯蒙需訟師,這個屯排乾坤兩卦後邊,是第三卦。屯是個會意字,上面這一橫,表示是地面;下面的這部分「屮」,也是個字,念chè,或者cǎo,就是草,小草芽的意思。整個的屯卦就表示,一個小草芽要破土而出的樣子,這是挺艱難的過程,需要在土底下積蓄很長時間的力量,積蓄能量,也就是「靜不露機」。


我的《簡易經》里有一篇《六十四卦與三十六計》,對這個有解讀。您要是有興趣,可以上噹噹網買來看看啊。哈。


總之,李牧的兵法很了不起。他準備了好幾年,然後打了這麼一個大勝仗,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對匈奴作戰的第一次偉大勝利。


公元前234年,也就是呂不韋死後的第二年,秦國跟趙國打了一次大仗,趙軍大敗,被斬首十萬。李牧臨危受命,被調了回來,跟秦軍接著打,竟然成功逆轉,反敗為勝,將秦軍擊退。


兩年後,秦王「大興師伐趙」,派出秦國主力,全力以赴去打趙國,結果怎麼著?


「遇李牧而還」,又被李牧給打回來了。


又過了三年,公元前229年,秦國再次派出全部的精銳兵力來打趙國。這次的秦軍統帥是僅次於白起的名將王翦(jiǎn),可還是被李牧給擋住了,生生就打不過。


怎麼辦呢?玩陰的唄,李斯派出間諜,到趙國收買了郭開,就是廉頗的那個仇家,他也是趙國大臣,他就在趙王跟前陷害李牧,說李牧要謀反之類的。


趙王還就真信了,他就想把李牧召回。李牧也摸著了這個消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沒聽招呼,沒回來。最後,你猜怎麼著。趙王愣是派了兩個刺客去,把李牧給殺了。


是不是有點像岳飛啊,以後岳飛式的人物可太多了。

戰國名將為何悲劇結局?



李牧死後,王翦率領秦軍,長驅直入,第二年就攻克了邯鄲,俘虜了趙王,把趙國給滅了。


對於李牧和廉頗,這兩位戰國名將的悲劇,我想到的一句話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這出悲劇里,趙王昏庸無能,還有個小人郭開,也算是極品了,算計完廉頗,又陷害李牧。所有的悲劇里都得有這樣的角色。不過,這出悲劇的本質在於:你上的就是一條破船。它可能暫時還沒破,泰坦尼克號剛出航,還沒事。可是,當這個船觸礁,要沉的時候,船上的人,有大的本事,那也是白搭了。


所以,你上了什麼船,很重要。


中國古代童蒙讀物--就是小孩子們的識字課本,以「三百千」最著名,《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字文》里有句話叫: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起就是白起,頗就是廉頗,牧就是李牧,翦就是王翦。這四位,用兵最精熟,最了不起,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兩個在秦國,兩個在趙國,這也可見趙國軍事之強!


講到這裡,咱們知道了,白起、廉頗、李牧的結局都是悲劇,那麼王翦的結局怎樣呢?他有怎樣的故事呢,咱們下下下期再講,下期咱們講什麼呢?講荊軻刺秦王。


第一章「跟司馬光學做人」


第二章「三家分晉多方博弈的智慧」


第三章「魏文侯的得人智慧」


第四章「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


第五章「大丈夫的復仇方式」


第六章「蘇秦、張儀玩的就是心跳」


第七章「趙武靈王的普京范兒」


第八章「兩個國家的絕地反擊」


第九章「齊國君主權臣高人門客」


第十章「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們」


第十一章「秦國的三世攻伐」


第十二章「戰國名相范雎快意恩仇」


第十三章「戰國第一大戰的教訓與啟示」


第十四章「戰國三大牛人聯手威振天下」


第十五章「戰國牛人們都怎樣死的」


第十七章「政商奇人呂不韋的生死智慧」


第十八章「先秦最後一位縱橫家」


第十九章「韓非子冷酷的東方帝王術」


第二十章「韓非子講的最精彩的故事」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 丨谷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作為劉邦的私生子,他是生的糊塗死於驕橫
戰國時期因禪讓引發的一大場血案
古代的謚號、廟號、年號,傻傻分不清楚
北京故宮的全景是長啥樣的?
為何說顏良與文丑之死,實在可悲?
您可能感興趣

戰國名將廉頗,長平之戰後有何作為,結局如何?
「國宗」的最終結局如何?
二戰後,戰敗的德國女軍官們的悲慘結局
戰國時期,七雄之外的國家結局如何?
秦國名將王翦的後代結局如何?
長平之戰趙國堅持用廉頗的戰術,戰爭結局會改變嗎?
三國結局最悲劇的十位名人
他們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戰功赫赫卻結局不同!
戰鷹軼事集:同為戰國名將的秦軍將領白起與王翦結局為何不同?
美國,號稱百戰百勝的「別動隊」,朝鮮戰爭,這支部隊結局?
二戰德軍最神秘部隊,作戰之勇猛、結局之悲慘,少年軍?
二戰德軍戰敗,數十萬女兵結局怎樣?部分被蘇軍俘虜,結局悲慘
沙皇俄國一戰「婦女敢死營」的悲慘結局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希特勒的結局不如日本天皇呢?
英國退役掃雷艇的悲慘結局
美日印三國戰略無「道」,結局難免很悲催!
長平之戰中趙國不換廉頗 戰爭結局會改變嗎?
二戰,這個「符號」如被英國發現,戰爭的結局?
唐代詩人的悲劇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