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在建築和平面間尋找樂趣,我們和他聊了聊「玩設計」這件事
Federico Babina 是一位擅長跨界創作的義大利建築師及平面設計師。我們之前報道過他的建築師撲克牌系列,是把勒·柯布西耶、妹島和世、密斯·凡德羅等 12 位當代國際知名建築師的特色用平面設計表現出來。其實他創作的類似系列已經有 25 個了,除了用平面設計解釋建築,也常以建築設計表達電影、藝術、文學等主題。
他的最新系列名為「Archiwriter「,圍繞 27 部著名小說家、詩人和劇作家的文學作品,用尖頂、螺旋、階梯等常見元素搭建出體現文本內在情感的 27 幢小房子,讓作家們的個人風格瞬間立體起來。
如同海明威曾說的:「散文是建築,而不是室內裝潢」,Babina 也認為讀者們在理解文學時除了看見優美的文字,也可以用三維立體的思維去解讀一段文本。「在無垠的空間中,看見虛與實如何達成微妙的平衡。只需要一點點想像,其實就能在詞句間發現那個第三空間。」
針對每位作家,Babina 都專門設計了一種建築語言去描述其敘事風格。比如《在路上》的作者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是「即興之旅(the improvisation journey)」,莎士比亞是「中世紀隱喻(the improvisation journey)」,而海明威則是「不抒情(the absence of lyrical)」。顏色與圖形符號的排列組合共同搭建出一片新舊並存的宇宙,「文本風格、作家個性、中心問題以及圍繞這個問題展開的故事,就是建築的原材料。」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在路上》,即興之旅(the improvisation journey)
莎士比亞,《麥克白》,中世紀隱喻(the improvisation journey)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寂寞喧囂(the noisy loneliness)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無限隔絕(the timeless isolation)
但丁,《神曲》,抒情之旅( the lyric travel)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記憶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memory)
除了這些文學作品,你還可以看到 Babina 把達利、米羅、蒙德里安等藝術家,以及《月升王國》、《狗鎮》、《星球大戰》等電影,都做成了建築圖。因為作品在 twitter 上收到不少好評,有粉絲要求出周邊,Babina 就在 society6.com 上開了間店,把作品做成帆布畫或帶框印刷品出售,價格在 20 美元到 150 美元不等。
Archistyle 系列,將 16 種建築風格濃縮成 16 個建築
我們對這位高產的設計師感到非常好奇,就通過郵件和他聊了聊設計、生活以及如何保持好奇心。下面是我們的對話。
Q: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把建築和平面設計融合在一起的想法?靈感來自何處?
Babina:
我既從事建築設計也創作平面設計,尤其享受兩者相交叉的時刻。任何一位建築師都需要用繪圖來解釋自己的作品,設計是讓作品成形立體的第一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位建築師也應該是平面設計師。
「在繪畫中改變建築、在建築中改變繪畫」的想法令我著迷。我不相信「靈感」這件事。各式各樣的想法就在那兒等著我們,可問題是我們卻常常看不見。我的辦法是嘗試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比如把這個世界倒過來看,能激發很多創意,讓我從一種」視野沉睡」(sleep of vision)的狀態中清醒過來。
我覺得把不同領域融合在一幅圖畫中是件相當有意思的事。這意味著你得找到不同領域間的共同語言。其實不同的藝術形式間本就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我所做的就是嘗試發現其中的一些。
表達越簡單越好。「簡化」是最難的:你得去掉多餘的部分,而這意味著你得知道什麼是多餘的。
Q:你的畫都有點像小時候看的漫畫書或者童書插畫。你是不是也是漫畫迷?
從我出生開始繪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一開始是看漫畫讀故事,後來就這麼成為了建築師。對我來說,建築畫系列以及其它繪畫創作是回憶和整理思緒、感受、情緒的一種方式。每個系列都有故事要說,每個系列也都是故事的見證者。
我最喜愛復古圖形的一點是它的溝通方式很簡潔。每幅圖片僅用幾個簡單的圖標表達觀點。如果我的畫也能做到這樣那我就滿足了……
Q:這些系列是你用業餘時間做的嗎?你每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做自己所愛是我唯一的工作。我不知道從何時算起它叫「工作」,而到何時為止它才叫「愛好」。我平常最愛做的事就是「玩」,一點小事也能玩得很開心,這種能力我儘力讓它活躍著。
也許可以這麼說:保持一種「遊戲」的態度對我來說是件很「嚴肅」的事情……
每天我會試圖用孩子的眼光,從不同視角重新觀察這個世界。孩子們總是能夠用純粹的眼光看待事物,不受經驗的約束。
Q:據說藝術家工作的時候都有些怪癖。你有沒有什麼怪癖?
我工作時都很規矩的,講條理。喜歡獨自呆著,在那種有大量自然光的地方。
Q:你的顧客裡面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人?有沒有人給你奇奇怪怪的留言?
Babina:
呃,不太了解我的顧客。最喜歡的反饋還是「我喜歡你的作品」。
Q:你最喜歡的建築師是誰?
我特別喜歡柯布西耶的作品(他是我的最愛!),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不喜歡做這樣的選擇。我有很多愛人,但沒有娶誰的想法。
我也不想列排名表,很多建築師、藝術家和建築作品都很棒。大自然里也有很多偉大建築的靈感來源。每個建築都經歷過不同的形成階段,因此每個階段的參照物都可能有所不同。
並不是所有在我筆下出現過的藝術家或建築師都是我喜歡的,但這不重要。挑選標準是這個主體能激發我的感受,積極或消極的都行。總得有點火花才能誕生出一個想法。
Q:最近在忙什麼?
我總是同時進行多個項目,這樣整個人更靈活。是的,多面手就是我啦。
即使不知道下面要做什麼,我也會同時做幾件事。
光是認識「現在的我」和記得「過去的我」已經很難了,所以我也不打算考慮未來了……
Q:除了建築和平面設計,還有什麼別的事是你很感興趣的?
音樂、藝術、電影、戲劇:只要背後有想法,一切都會很有趣。
Q:來過中國嗎?對中國建築或繪畫有什麼印象?
沒來過中國,之前有些作品是受中國和中國建築啟發。
現代建築越來越像「全球化之子」。我信任的是人本身,而不是他來自哪個國家。
建築即人。建築是由人而造,也是為人而造。我很難把建築看作一個抽象實體;建築隨社會變化,追隨它,在某些時刻也引導著它。建築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每天,我們活著、呼吸著、觸摸著、聆聽著建築。我最喜歡的時刻就是某個建築給我帶來驚喜,喚醒了某種未知的感受。
Q:你是一位非常高產的設計師,怎麼保持對世界這麼豐富的熱情和好奇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只對自己有效。我的方法是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想什麼做什麼,最重要的是千萬別失去做夢的能力。
題圖、配圖來自 federicobabina.com






※這是我見過的最會偷懶的平面設計師,沒有之一!
※平面設計就像鑒賞美食,厭倦了尋常風格,這家公司總能喚醒你的「唯蕾」
※平面設計:平常設計難以喚醒你的味蕾,那「唯蕾」便是你唯一選擇
※看看最美平面模特都是怎麼穿搭的!這些照片驚艷不到你的話來打我
※眼力好的看過來,看看這是「立體」還是「平面」
※他說:「我喜歡更高的拍攝位置,如果你永遠跟拍攝對象在同一個平面,你會看不見很多東西。」
※海平面上升淹沒開始,這裡的土地卻在增長!專家:這並非好事
※這個情人節怎麼過嘞?看看這些平面廣告就知道了
※他能夠讓平面上的字跳起來,好想學會這項技能啊
※《創意@平面》 有了這麼酷炫的海報,還擔心演出沒人看?
※《創意@平面》有了這麼酷炫的海報,還擔心演出沒人看?
※神奇的3D錯覺紙雕看起來很立體,但其實都是平面的
※平面設計 師是怎麼看同事的?
※它們到底是雕塑品還是平面繪畫,簡直就是從畫中走出來的故事啊
※平面設計 萬一你P的圖都變成了真實的
※驚呆|長得太美被星探挖去做平面模特,沒想到結果竟然是這樣……
※為什麼宇宙星系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
※這些別具一格的平面設計案例是印度人設計的,你信不?
※洗衣櫃用高低盆好還是平面盆好?同事這麼一說,才知我家的不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