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從政非一步登天:曾遵循潛規則參加科考

李白從政非一步登天:曾遵循潛規則參加科考

本文原載於《百家講壇》2008年第3期(籃版),原題為:「李白參加過科舉考試」


唐代大詩人李白才高八斗,壯志凌雲,要麼當高官做大事,不然就從道參禪,浪跡山水。由是,不少人(包括研究他的專家學者)都認為:李白從政是一步登天,沒有參加過當時比較完備的科舉考試。


其實,據《唐摭言》、《唐音癸簽》等許多唐代典章記載,當時的科舉考試實行的「兩條腿」走路,一是人們熟知的「常科」,即每年由縣、州(府)、道至中央禮部層層考試,有時由皇帝拍板。這種考試雖顯得有一點公開、公平,但內容繁雜,關卡多多,錄取的人數極少(每年能進京參考的有七八百人,被錄取者僅20人左右),遠不能滿足泱泱大唐治理國家的需要,才能出眾的士子不願在此蹉跎歲月,而是選擇「制舉」的形式作為入仕的捷徑。制舉,是唐代主要的科舉考試形式,由皇帝不定期下詔考取非常人才,參考者由名人高官直接推薦給皇帝,由皇帝面試後一錘定音。一年可開考數次,人數不限,曾出現萬人參加制舉考試的盛況。參加制舉須有三個重要條件:一是有特別才能,二是有重要人物推薦,三是所具備的特長適合皇帝的口味喜好。李白正是具備了這三點並按章循制、身體力行而一登「龍門」的。

首先,李白在老家四川江油「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作賦凌相如」。20歲前,還讀了許多道書、佛經、並師從附近的鹽亭縣人、著名縱橫術大師趙蕤,鑽研了安邦定國之術《長短經》。他知識的廣度、深度,以及對前人的經典古籍超常的理解,是那些一步一個階梯埋頭參加常科考試的儒林士子們不可望其項背的。另外,李白的詩坦白直率,民歌氣息較濃,他青少年時在家鄉又學習了「番文」(江油在唐代為少數民族氐人居住地),這兩大特長更是其他士子無法想到或去學習的,也歪打正著,後來客觀上受到唐玄宗賞識。


二是李白受到諸多要人的宣傳和推薦。他十六七歲時向趙蕤學習《長短經》時,「廣漢太守聞而異之,因舉二人以有道,並不起」;他21歲時,帶著自己的詩文向益州刺史蘇頲自我舉薦,蘇曾說他「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可以相如比肩也」,即可與西漢大辭賦家司馬相如一個檔次;他三四十歲時,曾拜謁過荊州韓長史、安州李長史、裴長史、邠州鄭長史、皇帝的女兒玉真公主、女婿張垍、與皇帝有往來的道士吳筠等……所交朋友北至雁門,南達湘沅,東臨越中,西屆武功不下百人,雖然他42歲被皇帝直接召見,是玉真公主、道士吳筠和太子賓客(皇帝的家庭教師)賀知章等三人先後舉薦,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他人也起了很大助推作用,因為皇帝接見他時曾說過「卿是布衣,名為聯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得此」。可見李白參加「制舉」中公關這一科是得了滿分的。


三是李白的特長適應了皇帝的需求。李白友人之子、宣歙(今安徽省)觀察使范傳正為他撰寫的新墓誌,說他曾「草答番書,解若懸河,筆不停輟」。明代文人由此編寫出《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後者雖為小說家之言,但李白懂番文,在翰林院處理過一些外事文書是可信的。唐王朝疆域廣大,西至今中亞地區,急需大批「雙語」人才。再是李白才思敏捷,作詩立馬可就,語言通俗流暢,用典豐富,貼切,隨手拈來,這對聽厭了宮廷傳統詩歌的唐明皇來說,猶如股股新風撲面而來。


綜上所述,李白的確遵循當時的「潛規則」參加了科舉考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林彪為何沒有領兵抗美援朝:身體確實有病
晚清官場「門子」索賄:沒有紅包休想進門
宋朝的那些老規矩:官員們不得進酒店吃喝
揭開曾國藩九年連升十級之謎
張學良晚年親述:九一八不抵抗的誤會我不計較
您可能感興趣

雅思閱讀:做單選題必須遵循的兩個規則
三條丟棄規則請遵循
秋季調養五臟如何遵循自然之道
從兩次元宵節看賈府遵循的「規矩」
舉鐵必須遵循的5個訓練原則
婚後女人要遵循的三個潛規則
秋冬跑步穿衣,遵循「洋蔥式」法則!
複合大師康納:挽回送禮要遵循情感法則與規律
「厚德載物」,究竟遵循什麼樣的規律?
夏至飲食一定要遵循這些原則
跑馬者應遵循的最高原則
《從前有隻小貓》系列——順其自然 遵循規律
不遵循摩爾定律的蘋果
吃夜宵遵循四個原則
遵循自然與本性,謹防倒春寒
會調情的女人要遵循的三條基本原則
設計師應該遵循的原則
奧運冠軍楊麗萍:跑步要遵循正確方法量力而行
盆景設計應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