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秀全曾建吹鼓亭 每天不分晝夜地吹奏「天朝聖樂」

洪秀全曾建吹鼓亭 每天不分晝夜地吹奏「天朝聖樂」

美國環境保護局於1975年提出了保護健康和安寧的雜訊標準,如今許多國家都有限制雜訊污染的法規。可你知道嗎,早在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也有過一次限制噪音的行動。


那時,為了「假音樂以壯天朝之威」,洪秀全特在天朝宮殿里建了座吹鼓亭。每天不分晝夜,亭內鑼鼓喧天,八音齊奏。有一次洪秀全來到這裡,聽到驚天動地的「天朝聖樂」,大喜,即興賦詩一首曰:「日夜琴聲總莫停,停聲逆旨處分明。天堂快樂琴音好,太平天下永太平。」有了這樣的「天王聖旨」,府內琴師樂工自然是「皆不敢逆」,此後樂聲從不間斷。


不料,日子一長,天王府內的眾臣工莫名其妙地陸續患上怪病,一個個頭昏眼花、耳鳴心悸。洪秀全疑是「清妖」(太平軍對清軍的蔑稱)在府內投毒或下蠱所致,遂下令嚴查。然而,經過一番興師動眾的排查,並沒有發現投毒的跡象。府內挖地三尺,也沒有發現有下蠱作祟之物。洪秀全聞訊大怒,他認為是負責排查的官員辦事不力,立即擬旨準備罷免一批「庸吏」。

洪秀全曾建吹鼓亭 每天不分晝夜地吹奏「天朝聖樂」



這時,一直對排查保持沉默的御醫盧秋豐在天王義妺洪宣嬌的支持下,大膽上奏稱,府內怪病作祟者並非「清妖」,而是「天朝聖樂」。這個盧秋豐原本是個江湖郎中,因為拍馬屁糊裡糊塗地當上了天朝探花郎。洪秀全曾經打算外放他去安慶當地方官,他還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當官的料,請求洪秀全「量才錄用」,於是在天朝當了御醫。


盧秋豐當時並不能從理論上認識到「雜訊傷人」的原理,但他經過調研後已經意識到,天王府內終日鼓樂齊鳴,這種高分貝的音樂噪音正是府內怪病的「病灶」。所以,他懇請天王降旨「減樂以養心」。洪秀全准了此奏,下詔「減樂」,改奏一些相對緩和的音樂。此後,除朝會之期外,天王府內「天朝聖樂」到晚上就停,而且音韻也悠揚了許多。這樣一來,府內「怪病」不治而愈。

欣賞音樂也應有度,否則,將「樂極生悲」。洪秀全意識到噪音污染的嚴重性後,能及時改正錯誤,下旨限制噪音,此舉值得點贊。


順便提一下,同樣在高分貝音樂的雜訊污染下,當時眾樂工和洪秀全並沒有患上怪病。這是為何呢?原來,眾樂工因為實在是被吵得受不了,大都戴著用驢毛製作的耳塞。而洪秀全本人有耳背之疾,聽覺較差,所以他不怕「吵」。老於世故的盧秋豐在上奏時隱瞞了眾樂工戴驢毛耳塞的細節,要不然他們就會攤上大事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代也有雞尾酒 流行用蒸餾器製造花露配兌美酒
施耐庵引用蘇東坡的「經典佳話」 罵和尚裴如海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法海:歷史上真的有青蛇法海嗎?
解密:孫策為何選擇將最高權力移交給弟弟孫權
您可能感興趣

堵神虎門大橋、堵聖樂山大佛、堵王杭州西湖,誰才是堵界老大
聖樂家回娘家——好戲開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