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點擊頁面底部「訂閱」可訂閱玉雕界,每日鑒賞玉雕藝術!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對於玩玉的人來說,很多都知道陸子岡的大名,其所制子岡牌被後世所效仿,但其實在中國幾千年的玉文化中,有很多像陸子岡這樣的玉雕名家,本文我們一起來領略那些古代玉雕大師的風采。


周王獨裁玉府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史前中國高古玉中的五駕馬車,紅山、良渚、齊家、龍山、巴蜀,那是一個神玉時代,也可稱之為巫玉時代,許多玉器是多人合作經年累月共同完成的,因而不可能留下姓名。到了周代,已經有了專門管理制玉的政府部門,叫「玉府」,其職責是「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貨之藏。」玉府不僅掌握著王上的寶物製作,也掌握著王上的收藏和衣食起居等,足見地位之高。玉府下設的「玉人」具體管理和玉有關的一切事物,所以玉人是周代制玉工人的專用名詞。玉府,是中國文獻中記載最早的專業制玉機構,那時,周王是天子,至高無上,玉工水平再高也不可能留下他們的名字。


春秋戰國玉雕師成批卻埋沒其名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瑪瑙街,這裡是一個分享,交流,品鑒的平台,聯繫瑪瑙街小秘書 X:mnjxms01

春秋戰國是中國玉雕業的第一次巔峰,百家爭鳴的思想成就過一大批玉雕師,但由於歷史久遠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可是,那些出自他們之手的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卻釋放著永久的光輝!


秦出現制玉大師先輩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到了秦朝,文獻中記載了中國玉器發展史上最早的兩名制玉大師的名字,他們是孫壽和烈裔。史料稱「秦兼七國稱皇帝,李斯取藍田之玉,玉工孫壽刻之,方四寸,斯為大篆書,文之形製為魚龍鳳鳥之狀,稀世之至寶也。」另一位大師烈裔的記載來自《拾遺記》,文中說,始皇元年,騫霄國獻刻玉善畫的工匠,名裔,刻玉為百獸之型,毛髮宛如真矣。曾刻兩白玉虎,不僅形象生動,毛髮皆栩栩如生,這位玉工被人們稱之為烈裔。

漢代的蘇州玉雕老祖宗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到了漢代,厚葬之風盛行,葬玉數量加大,大師應該輩出,但史書記載非常少,只看到一位,他是當時廣陵國吳郡人,即今天的蘇州人,名叫顏規,他常被叫到廣陵王府解玉制玉。這位顏規可以說是蘇州玉雕的老祖宗了。

魏晉南北朝一來戰亂頻繁,玉路中斷,二來佛雕盛行,三來煉丹食玉,玉雕業大大衰落,也無大師記載。


隋代大師級玉工出世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到了隋代,《大業拾遺記》記載,隋煬帝幸江都,看中墊腳女吳絳仙,但她已嫁玉工萬群為妻。這個玉工應該絕非一般底層玉工,他的老婆能被隋煬帝看見,此玉工活動範圍絕對在高層,一定也是大師級人物了。隋代還有一位大師名叫何通,《隋書》只有三個字的記載「善斫玉」,斫者,用刀斧砍。能進入《隋書》的人,焉能不是大師?


宋、明制玉高手雲集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宋代,達官顯貴文人士大夫都追求和賞玩美玉,制玉工匠文獻留下姓名者逐漸多了起來,有趙榮、林泉、崔寧、陳振民、董進等,但無太多事迹介紹。元代邱處機,大名鼎鼎,道號長春真人,傳說他能「掐金如面,琢玉如泥」,曾被元帝封為高官,掌管造辦機構。後被北京玉石業行會尊為琢玉業的祖師爺。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明代治玉已呈產業化發展,當時的蘇州治玉工藝被推為全國之首,對明代玉器工藝的發展創新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一書,就曾盛讚過蘇州玉工,「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古方說,當時蘇州湧現出了一大批治玉精湛的高手,代表人物有賀四、劉諗、陸子剛等人,他們以將白玉、琥珀、水晶、瑪瑙琢成精巧的小品而譽滿天下。


這些知名藝人社會地位較高,是文人富豪的追逐對象,作品價格往往高出普通工匠數倍,其中陸子剛名氣最大。陸子岡是明末最為著名的琢玉巨匠,在許多文人筆記中都有記載,《蘇州府志》載:「陸子岡,碾玉錄牧,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髮。」徐渭《詠水仙簪》:「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峰盡終南似,愁釘蘇州陸子岡。」直到今天,刻有陸子岡款的玉器仍有許多流傳於世。


宮廷玉雕名家成就「乾隆工」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清代距離現在較近,史料記載的名家達幾十個。比較有名的有五位: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朱永泰:乾隆宮廷玉雕名家,蘇州人。朱永泰的玉器具有簡樸渾厚的藝術特色,深受乾隆喜歡。大家熟悉的《大禹治水玉山》,便是出自他之手。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姚宗仁:清代蘇州琢玉高手。姚宗仁的祖父和父親都擅琢玉。雍正七年(1729)姚宗仁和都志通、韓士良同時被選進北京,在宮廷造辦處琢玉。姚宗仁能識料畫樣,又能幫皇帝鑒別真偽古玉。乾隆帝很賞識他。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朱時云: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玉雕高手。擅長在玉石上刻字。朱時雲被蘇州織造衙門選送北京,在宮廷造辦處供職一年有餘。


芝亭:乾隆宮廷玉雕名家,芝亭仿古玉已初顯端倪。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謝士枋:清代乾隆年間吳縣人,故居在香山附近的圓通庵。謝士枋少年喪父,家境貧寒,鄰翁招他為徒,帶至揚州,習學玉雕。乾隆年間被召入皇宮內廷。其一作品,形似半爿西瓜,外皮綠如翡翠,內瓤紅似珠霞,好似剛剛剖開,甘露欲滴,見者無不稱奇。乾隆帝對之愛不釋手,藏於圓明園。l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英軍所得,後賣到上海。看到這件玉器的人都驚詫不已,以為至寶。

「善斫玉」:玉雕史上的「陸子岡們」



玉文化是一棵成長几千年的樹,經過歷代無數人的栽培,成長至今!今天我們共同站在這棵樹下,願它更加枝繁葉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雕界 的精彩文章:

玉雕創作如何表現意境內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