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在天涯社區天涯劇社版塊舉行的短劇本大賽上,陽光慧奪得第一名。這個活動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看好,甚至冷嘲熱諷。陽光慧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抽出一點時間寫了一個短劇本。


陽光慧是絕對的行動派。在網路上,不少人攻擊她,而她用大部分時間思考,寫劇本。對她來說,每天進步一點,每天創造一些成果,這一天就是充實的。


我只是通過網路這個平台了解她的一些信息。但我相信行動派最終會成功。這次訪談,只是通過郵件的方式,雖然簡單,但是我希望是一次擺渡,當作她通往成功路上一陣借力的風。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編劇陽光慧


CFT:聽說你之前是寫童書的,怎麼會想到要做編劇呢?

陽光慧:寫童書很有趣,我自發感興趣,天然就喜歡。寫了5年左右,出版了30餘本,策划了100多個選題。這策劃與創作也是自髮式的,不是別人約稿,就是想到一個點子感覺有意思,先策划出來,仍感覺有意思,就寫成書。不是說一有點子就寫成書,因為人的各種點子實在太多,不加以篩選全靠激情頂起來,往往是出版商不認可。最好先用選題策劃這種既保留激情又融入理性的專業方式做出來。我在《編劇資本論》里將「策劃」做了詳述,這裡不贅述了。童書寫作也是寫作,和成人寫作沒有絲毫區別。我不認為童書就好寫這說法,也不贊同反而比成人書更難這觀點,除了讀者定位不同,其它沒有分別。隨著寫作的積累,在思想上更成熟,有些人物、某些觀點已經不太適合兒童閱讀,如我在《180度人生》塑造的小女孩形象,簡直可以說是中國最黑暗的孩童形象,但故事很有深度,這樣的讀者或者觀眾定位就不能是兒童,一定是成年人。童書的低幼化越來越嚴重,不是故事不是選題的低幼,是讀者定位的年齡更小;而且繪本化日趨嚴重。在童書領域我恐難發展,於是跳出來,破釜沉舟式進入了影視領域,做了一名編劇。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陽光慧的部分童書作品

CFT:請說說你目前編劇方面取得的成績吧?


陽光慧:做編劇之前,我便得知編劇入行極難,沒有幾年功夫很難進入這圈子。我當時也沒想這麼多,就一個字:寫吧!寫唄。把自己感興趣的想法創意寫出來。但不是隨便寫,這樣難產生價值。如何才能把想法或創意寫得可能有價值呢?感謝我在童書時期自發策劃一百多個選題而形成的一點點能力。用選題策劃的方式寫出來。選題策劃其實是一種商業策劃,需要挖掘賣點。有人說他這個故事很好,對不起,你這只是有一個賣點。看看能不能在人物上有賣點?我某部大綱寫得很爛,但有一個好人物,製片人就讓我去北京談合作。看看能不能在立意上或者在別的地方上還有賣點?一個劇本項目包含了太多,我們就要爭取在每一個層面做出色。我還算比較幸運,預計用5年時間入行,沒想到第二年就好運了。一開始我寫電視劇,不擅長,磕磕絆絆不好走,試試電影吧,沒想到處女作就順利賣出了。就是喜劇愛情電影《愛情也瘋狂》,製片人是馬桂平先生,該劇由國訾集團旗下的北京燊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北京輝煌視界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3000萬,已經啟動,很快開機。有一個簽約項目遠遠比沒有任何項目好太多,你會提升很快,別人也會更信任你。於是我又很順利賣出了一個青春愛情喜劇院線電影本子,由北京五家房地產商聯合投資成立的北京小矮人影視出品製作,2016年下半年開機。這時上海一家新公司的製片人找到了我,用不太高的價格問我願不願意寫一部院線電影?我立刻答應。在我2015年入行的一年裡,我簽約了三部院線電影,簽約了兩部網路大電影。但因時間實在太緊,最後解約了一個網路大電影,另一部網大是《180度人生》已經殺青,即將上線。


從此我一發不可收拾,不斷策劃電影選題,挑選一些讓自己最激動的寫齣劇本或者劇本樣張給一些製片人看。隨著不斷地寫,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和製片人導演交流,真的會提高很快。今年我的院線電影有兩部已有人有投資意向,另外一個導演找我寫的一部喜劇風格的動作片院線電影已啟動將開機。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編劇陽光慧:我是一個行動派



陽光慧編劇電影的開機儀式


CFT:你對打算入行的人,想說些什麼呢?


陽光慧:還是要真正的熱愛,而不是看編劇掙錢多。只有真正熱愛才會自發性去關注這個行業,去研究一些成功的編劇和作品,了解多了,會自發性產生思考,這是外因。最重要的內因是因為熱愛創作,才會想各種各樣的點子,產生很多創意。那就努力挖掘出好創意。一部電影因為創意不同,必然帶來立意不同,那麼深邃度、解讀方式也會不同,從而需要的主人公就不同,最後帶來的故事就不同。對於電影,創意影響一切。對於打算入行的,我想說創意是我們唯一可行的法寶。如果製片人要找技術工,不會找你我,大量的職業編劇才是他們的選擇。只有我們的創意或者因為創新或者因為獨特而讓製片人心動,我們才有機會。所以創新這念頭,要時刻印在心中,融進血液里。有時我們不能帶來一部整體的創新,那麼局部和細節就要追求創新,以求取勝。要不怕苦,只要能有一點點創新,或者可能會帶來那麼一絲好創意,就努力奮戰,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在所不惜,只為那一點點閃光。


CFT:請說說你接下來的計劃。


陽光慧:純粹才會強大。我後面還會一直寫電影。如果可能,我願意成為一名純粹的電影編劇。也許電視劇編劇掙錢更多,不心動。我未來計劃是先把手上的項目動作喜劇做好。然後修改我的一部科幻喜劇。有個編劇出身的高人,目前是一家公司的CEO,對我的科幻喜劇提出了三點建議,我醍醐灌頂,感覺太好,激動不已,熱情滿懷。我渴望有人指點,同時感恩。我會好好修改這個作品。再接下來仍然是策劃電影選題,挑選出好的寫成劇本,周而復始。


CFT:你一直說李亞玲是真正喜歡編劇,看了你的編劇資本論,感覺你說的有術,有法,李亞玲是不是就是你所說的法,而你所走的是術的路線呢?


陽光慧:李亞玲是我欣賞敬重的編劇,她十分努力,據說一次她寫劇本寫到昏倒,極少人能夠做到這個境界。很多人做編劇是為了錢,什麼活都接。長期以往他們的創意能力就會遲鈍。而李亞玲堅持原創,創意的刀越來越鋒利。原創說明她有想法,部部原創劇大火,說明她對原始創意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她是我學習的榜樣。對,我感覺李亞玲就是走的我說的法,首先產生創意,然後雕琢,且與市場結合,最後完成劇本。我自己走的也是這路線。但如何產生好創意,如何用策劃能力雕琢,如何與市場結合,如何用各種編劇技巧把最終的劇本完成出來?編劇最高的技巧就是悟,每個人領悟的層次、境界、空間、領域等不同,就會產生他們獨特的方法,形成自己獨特之術。這樣才是人才百花齊放,作品種類繁多。


附:陽光慧的《編劇資本論》


很多觀點認為,自學或者跟著師傅認真學習一些編劇知識和技巧,就掌握和具備了編劇的基礎。


然後不懈地鍛煉,超出常人的努力,基本上就能成為一名編劇。


這是純粹的賣油工匠,萬事無它,唯手熟爾。


我個人認為,能學習的,都不是做編劇的基礎,而恰恰不能學習的那部分才是。


我把編劇分為四層基礎,層層遞進,相互影響,緊密相聯,匯聚成整體。


這個整體,我稱為編劇的資本。


第一層基礎:各種各樣的念頭層出不窮,想像力充滿激情,充滿火花。


在原創一個劇本選題前,我們腦子裡都必須有一個模糊的想法,繼而這想法讓人激動不已,用全身的能量、巨大的熱情把它寫了出來,最後呈現一份影視選題或者劇本。


那麼,這個模糊的想法從哪兒來的呢?不可能無緣無故就誕生出來。


它來源於我們對編劇真誠的熱愛、充滿憧憬,是天然的興趣又是真正的理想等。這些就是產生想法種子的土壤。


開始的時候,土壤都是貧瘠的。


想要成為編劇,我們必須把土壤變成沃土!那會是這樣的景象:各種各樣的點子層出不窮,想像力充滿激情,充滿火花這種高端程度。


這時,你土壤里的元素上升為:巨大的熱情、燦爛的憧憬、超越理想,超越興趣與愛好,已成為事業和夢想!


做好這一步,已經有了巨大的編劇基礎,但離真正的編劇還有萬里之遙。因為這一步只是長種子。


還需要第二層基礎。


第二層基礎:關注整個天空


這是第一層基礎的升華,還是這些元素:巨大的熱情、真誠的熱愛、激動的憧憬、熱烈的夢想、真正的渴望等,它們不僅存在於培育種子的土壤之中,還必須從蓄積能量的黑暗中突破出來,游離出去,去觀察整個天空。


土壤外面的天空很大,似乎包羅萬象,我們需要細細觀察。


最核心最重要的是:觀察行業與市場。而且不能刻意。


必須是無意識的、感興趣的、自發性的點滴與長期觀察,映入腦海慢慢分析。


當然,一些法律法規、政策方面的因素等也要觀察和分析。


然後很重要的就是觀察與分析生活。


這裡有一點讓人感嘆,如果是刻意的,功利性的,這種觀察就會失敗。


如果第一層基礎是天生的,那麼這一層就是天然的。


這種觀察和分析到一定濃度,就是一種輝煌,然後是輝煌的沉澱。這些冷靜沉澱下來的東西,才是能力。


有了這種能力,第二層基礎形成。


第三層基礎:天賦。


這是做一名編劇最重要的因素。


看第一層基礎,如果我們的種子長出來都是雜草,其實表明沒有這種天賦。


長出白菜,那只能賣出白菜價。


唯有長出珍貴的、稀缺的蒼天大樹,才是真才。


編劇的天賦究竟是什麼?


敏感、強大的選題策劃能力、深刻的思想能力、深邃的觀察和剖析能力、強大的解讀能力。


因為有了第一層基礎,那就會各種各樣的念頭層出不窮,想像力充滿激情充滿火花。這裡面就有很多原始的創意,也就是上面說的「模糊的想法」。


這個很重要,這是選題的母體。


選題是劇本的母體。


敏感也是一種天賦?當然。不然「模糊的想法」從何而來呢?


你的視覺、味覺、嗅覺、觸覺、你的觀察力、領悟力,思考力、解讀力必須比別人敏感。唯有敏感,你才能捕捉到獵物。哪怕你是豹子,若不敏感,別說捕捉,你甚至找不到獵物。


獵物就是最原始的創意。


因為敏感,任何一個不起眼的東西、一件小事、一段新聞、一處風景、甚至一幅畫,一句台詞等等等等,都會在某一瞬間對敏感的你產生觸碰或觸動,這觸動會讓你捕捉到某種訊息,進而帶來模糊的靈感,最後誕生模糊的想法。


敏感這種天賦,會使我們不斷地有創意,不斷地有新的想法。長生不老,永駐青春就靠它。


接下來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天賦:選題策劃能力。


什麼是策劃?策劃就是創意嗎?不全是。創意,每一個人都有,但策劃,不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出來。策劃凌駕於創意之上。


策劃的源泉,源於上面說的第一層基礎和第二層基礎。


第一層基礎給我們帶來創意;第二層基礎給我們帶來賣點。


策劃就是把創意和賣點完美地結合一起。


只有具有賣點的創意才有價值。


我們的原始念頭,一個模糊的想法,一開始可能是一個點子,一個創意,其實我更喜歡比喻成一個石塊。一開始可能是小石塊,那就必須構思另外閃光的小石塊去堆積;如果一開始就是一大石塊,這太好。


用策劃能力,這個不是寫作能力哦,用策劃能力,從最精準的切入調度,雕琢這個大石塊,仔細雕琢。


讓獨特概念更明確,讓價值更突出,讓賣點更閃亮……


隨著你用策劃能力精準切入與仔細雕琢,這塊創意的石頭,慢慢變成了一具雕塑。


這具雕塑,你雕琢得如何,很明顯就能看出來。


你的賣點創意,這創意可能是新穎的、深刻的,用策劃力把它變成獨特的,讓創意更明確,把創意變成獨特的概念,進而形成獨特的價值,最後發掘出真正的賣點。


策劃能力,就是編劇的任督二脈。


如何才能打通擁有這項能力?


唯有一種方式:錘鍊。


刻苦的錘鍊。想要練成武林絕學確實不容易。


這裡的錘鍊,需要一個入門條件,就是先讓第一層基礎和第二層基礎量變積累形成質變。


大量錘鍊,一方面鍛煉手感,有了手感,你容易對一塊石頭雕琢;一方面,這是思維和眼力、思考力的流動,多錘鍊,思維、眼力、思考力不僅靈活,而且濃郁,進而深刻。


策劃這把刀是越磨越快,越磨越光,會爍爍生輝


我雖然進入編劇行業不久,但我之前獨立創作五六年,出版了30餘本童書,獨立策划了近200個選題。從我自身角度,我策劃能力提高了不少。


那麼究竟鍛煉什麼呢?


第一,對最原始創意的開發;


第二,鍛煉開發賣點的能力,就是有市場。


什麼是賣點?如何才能有市場?


每一個作者每一個編劇原創東西的時候,他們都認為有市場,有賣點,否則不會去原創。


究竟有還是沒有呢?


大部分都沒有。


這就是為什麼最大量的那部分書稿其實是沒有被出版的,最大量的劇本其實是沒有被拍攝的。因為出版商和製片人認為不具有賣點。


這個問題很現實殘酷,也很無情冷酷。大部分的情況是我們認為有賣點有市場,在決策人看來,沒有。


這是原創一個劇本最難的一點!也是最重要,最關鍵,而且必須克服的一點。否則就是一堆廢紙。


再次提問:什麼是賣點?別說中國人,放眼全世界都沒人能精確回答。


《哈利波特》有賣點嗎?很多出版社拒絕出版,最後找個小社印1000冊。《泰囧》有賣點嗎?20家影視公司拒之門外。


躊躇滿志的高希希製作《露水紅顏》,自信滿滿的伊能靜大搞《我是女王》,兩人都想大幹一場,打個漂亮勝仗。市場無情掀翻了他們,高希希慫了,伊能靜哭了。因為他們沒有找到賣點。


賣點很難判斷,又最難挖掘。太多時候,你覺得挖出了金子,在別人眼裡就是一把土。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要找賣點!必須找!


如何找?先從自身找起,先從源頭審查,我們用所有能力的總和開發的這個創意是真的有賣點還是只是認為它有賣點?


如果真的有賣點,那麼,人物、大綱、立意、劇本等每一個字是否緊緊圍繞著賣點寫的?


如果是後者,是不是策劃能力還沒有近一步精確與成熟?對賣點的理解是不是有偏差,對賣點的把握是不是不夠精準?


又或者是不是這種情況?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深挖三十多米終於挖到一塊烏金鐵礦,鎚子是上乘的,火焰是猛烈的,打造了一把好剪子,製片人說我要刀。


那就尋找需要剪子的製片人。


這製片人說剪子還不夠精緻啊,沒關係,我用錘繼續砸,我知道該往哪兒砸了。砸來砸去,我的鐵匠技藝高了。


在主流意識內,只要我們挖掘的賣點正好與製片人認為的賣點相契合。它就是金子。否則就是土。


至於什麼是具體的賣點?我說不清楚。如果我說清楚了,你就學習了,正好出現悖論。我最上面說了,能學習的,都不是編劇的基礎和資本。


是不是說能學習的部分不重要呢?不,很重要。


簡單比喻一下:上面那塊烏金鐵礦,是學習不來的,只能靠自己尋找和挖掘,而鎚子、風箱、火焰等一堆鐵匠工具,和打鐵的基本技能都是學習來的。學好了,就是學徒,只渴求師傅給塊鐵給把剪子模型,打出的剪子會被師傅刻上王二麻子;如果師傅不給鐵,便茫然無措,在迷霧的泥潭裡看不清方向。


第四層基礎:會寫


上面幾條很牛了,不會寫,可以做製片人、導演等,做編劇,必須會寫。


上面說了,用策劃能力把一個具有賣點的石塊雕刻成雕塑,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創作,給這個雕塑增添血肉,讓其活起來。


這需要創作能力,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創作技巧是可以學習的,一些創作經驗不懈努力反覆鍛煉也能獲得。


但高明的技巧只有領悟。且不單獨存在,會伴隨深刻的思想能力、生活的剖析力、強大解讀能力等等。


這也是為什麼江湖上流傳:三流編劇寫故事、二流編劇寫人物、一流編劇寫認識。


認識影響立意、立意影響人物、人物影響故事情節。


我目前創作一個院線電影,步驟如下:先自我審查這個創意夠不夠好,立意夠不夠深刻獨特或者充滿力量與激情;是不是鮮明獨特個性化十足的人物;最重要的是,呈現出來的是不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


無論什麼類型,這是最基本的基礎。


最後還要有意思,所以要和類型化結合在一起。類型化我的理解是,如果是懸疑,就需要層層懸念,步步驚天反轉。哦,這一點我做得不太好,總是反轉太多。


如果是喜劇,必須是喜劇人物,這是肯定的,然後密集的笑點、一些感動點,就是所謂的淚點,可能還需要一些驚爆點。喜劇類型競爭太厲害。


我本人主攻喜劇與懸疑類型。


第四層基礎要把前面三層全部包括。


各種各樣的念頭層出不窮,想像力充滿激情和火花,不僅用於創意的誕生與開發上,更要用於人物的設置、人物關係、故事核設置、故事情節與橋段的設置,甚至要用在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上。


具體的劇本是所有能力,無論是天生的、天然的、還是錘鍊出的感悟以及後天學習的技巧升華,是所有能力的完美綜合與呈現。


這裡不贅述了。


我說點別的,一份商業電影劇本選題策劃怎麼寫?


我給出的答案是金字塔技巧。


金字塔是從下往上蓋的,我們的選題策劃是從高往下策劃的。頂點就是金字塔的塔尖。


什麼要放在頂點上呢?就是賣點。


這個賣點,是主題,是立意,是獨特的概念,是認識帶來的商業價值。


下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從它出發,由它發展。如果這概念足夠創意,賣點濃烈,就會往下發展得越結實。


但是圖書選題策劃和影視選題策劃略有不同。


圖書是從地上看,遠遠的,塔尖便映入眼裡,然後一層層直到看到塔基。


那麼圖書選題策劃,除了標題、作者、題材等,第一句就要放上賣點,圖書的賣點其實都是獨特的概念。這個概念將來會出現腰封上。


為什麼要把精彩的創意放在最前面放在塔尖?看文章沒有人從中間看起,更不會從後面往前看。


接下來是創意思想、創作技巧、結構編排、語言風格等等。


我們把一個公司比喻成金字塔,如果高層出現問題,中層基層是無法挽救的。


電影選題策劃略有不同,看的視角不同。


很簡單,一個獨特的概念是撐不起一部電影的。


所以他們是站在天空往下看選題金字塔。


大綱就很重要很重要!


他們先瀏覽塔基,塔基就是故事梗概;然後看塔身,塔身就是人物、故事核、立意、創意等,最後是塔尖,就是賣點!


塔尖足夠高嗎?足夠閃耀明亮嗎?


塔身結不結實?不結實的話,金字塔會塌的。


塔基的磚頭是不是多了?有些磚頭似乎沒用上力啊……


接下來是很關鍵的一步,叫心神共鳴。想要做好,需要變態的意志和強大的功力。


即,大綱上的每一個字,都應該被創意包裹!否則這個字就是危險的,是叛逆的,那就粗暴地強女干它!還不能帶套。完事後問它舒不舒服?若這個字是痛苦的,準備躲閃、意圖報警。殘暴不能有底線,手起刀落,這字人頭落地,屍體會被打掃乾淨。


試想:大綱上每一個字都被創意緊緊包裹著?這是什麼景象?


死氣沉沉。好像每一個靈性的字,都被暴力挾持了一樣。心不甘情不願。


怎麼破?變態起來要打破高度。


作為最高意志,最強大的王——創意,它必須雌雄同體,大綱里不僅有男字,還有女字,甚至還有小字!奮起斗創意君,讓每一個字都處於這樣的狀態——人生興奮、生命蓬勃!


對!讓每一個字都高潮!千萬別打馬賽克,必須高清無碼,外加3D特效,才會讓看官爽。


一篇好的大綱,必須讓製片人看爽!


上面有點開玩笑。


但如何做到?本人給出的心血感悟是:超級廚師法則。


你就是廚師,製片人就是食客……


有人說,我把菜做成美味就OK啦,鮮咸合一,入口即化,唇齒生香。


我要的是,這道菜讓他吃後,心神共鳴。難度係數增加了數倍,如何攻破?又分五層。


第一層:心態和情緒。哪怕遇到最傷悲憤恨最痛苦的事情,你也只能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悄悄痛哭,然後洗乾淨臉,仔細化好妝,調節好心情,微笑著走出來。臉上的笑容真誠而自然,把心裡最好最美最溫暖的情緒融化,然後蒸發,形成一種氛圍包裹你全身,你才能開始做這道菜。等你拿起食材與烹飪工具,這氛圍會向前延伸和流淌,進入鍋裡面,潤入食材中……


你的情緒,菜能感受到,食客能感受到。


同理,作為編劇,開始寫大綱之前,你必須燦爛興奮,激動萬分,激情滿懷,每一個字都應被這情緒感染,製片人看的時候,也會被感染。


下面不贅述了,簡單說一下。


第二層:認真做這道菜。出神入化的廚技,把這道菜的營養搭配得恰如其分,美味追求得精彩絕倫。不僅滿足於口感和味蕾,更對身體健康有益處。如此,美食被提升一個檔次。


第三層:深入研究地做這道菜。看清食材深邃的真相。搭配到對情緒、心理、智力等有一種很微妙的益處,做出一道滿足心理的美味。把美食做成高端。


第四層:做出境界。境界就是禪意,就是人生哲理,就是成長哲學。


悟出食材的本質和升華,悟出背後的情感,勵志和哲思。


任何一道食材,都有獨特意義、價值和靈魂藏匿其中。


通過美食闡述人生之道,觸動心靈。


還不夠,這四層都是面向美食鑒定家或者製片人,必須超越。於是還有隱藏的第五層,就是敬畏和愛,直接面向消費者。飽滿的深情,傾注在語言上,字裡行間流淌著對觀眾深沉的真誠。努力讓觀眾感動。


如此,製片人就心神共鳴,熱情激動,會帶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奔跑。這不就是寫好大綱的終極目的嗎?


當然,大綱確實不好寫,表面看是幾頁紙,幾千字,其實融入了很多小層,很多大層在裡面。每一層都有獨到用處和價值。


作為編劇,必須會寫大綱。必須會寫劇本。


當你策劃與創作了一個電影劇本,要清晰選題和人家的不同處,要明晰選題的價值、獨特性和適應性、要明確賣點,要把劇本寫好,會寫推銷性的商業文案等等。


綜上,就是我認為的編劇資本論。


擁有了這四層基礎,擁有了成為一個編劇的資本,就一定能成為編劇嗎?不一定。有時還需要運氣和機緣。


運氣垂青有準備的人、下苦功有抱負的人,灼愛這個行業並堅持不懈的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二少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窺探衰老:劉光慧等發展新型染色質成像工具
衰老研究,看看劉光慧教授已經做了多少!
Cell Res:重大突破!劉光慧等通過單鹼基基因編輯重塑超級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