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張錫純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張錫純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張錫純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導讀山茱萸大補肝腎之精,收斂正氣,為救脫第一要葯,本文介紹名醫張錫純用山萸肉的經驗醫案,其「來複湯」對後世李可老中醫救治急危重症裨益甚深,可借鑒學習。

張錫純是民國時期的一位著名的中醫,他特別擅長使用單味葯來治療病人。例如山萸肉。


山萸肉是什麼?在六味地黃丸裡面就有這味中藥山萸肉,山萸肉是一種叫做山茱萸的果樹,它長的果子,這果子把核去掉,把它肉晒乾了,就叫山萸肉。

張錫純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張錫純使用山萸肉的故事



山萸肉這東西非常酸,有點微微的澀味,它做什麼用?它滋補肝腎的作用非常強。中醫認為:


山萸肉酸、澀,藥性微溫,入肝腎經。


六味地黃丸,裡面是三個補藥、三個瀉藥。補藥是熟地:補腎陰,山萸肉:補肝陰,山藥:補脾陰。但是這幾味葯都有點兒特點,您說它是補陰的,但是它藥性都是溫的。

在中醫裡邊有這麼幾味葯很獨特,我們經常說它是滋陰的,滋陰的葯一般說應該是涼的,但是比如說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它藥性都是溫的,其實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像熟地、枸杞子、山萸肉這種葯,都是補精的,就是陰陽之間還有精,這精是什麼?比如說腎精,腎精是什麼?腎精是介於陰陽之間的物質,精會化生陰陽,所以它補的是根本的物質。說滋陰,但是實際上它又有補陽的作用。在中醫書裡邊,一般說是山萸肉滋補肝腎,實際是補肝腎之精。


中醫里認為,山萸肉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收澀。山萸肉藥味是澀的,所以它有收斂的作用,對於那種遺精、尿頻等等有治療作用。對於經常的那種出汗,它可以斂汗、固脫,尤其是對於那種病危的狀態,這人突然大汗淋漓,正氣欲脫的時候,山萸肉可以收斂它,把正氣給斂回來,這是山萸肉特殊的地方。


張錫純《山萸肉解》


張錫純專門寫了一篇《山萸肉解》,他說山萸肉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所以張錫純特別擅長在病危的時候,這個人大汗淋漓,正氣不能支撐的時候,用山萸肉,大劑量的山萸肉把正氣給斂住,不使病情繼續危重下去。張錫純認為這個葯還可以固澀滑脫,比如說你有滑精、遺精等等這些病的時候,用它可以收縮住,有些出汗、大汗可以收住。


張錫純認為它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它一邊幫你收澀,一邊又能幫你通,「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能夠把這血脈通開。所以,治肝虛自汗,這個肝虛、脅疼、腰疼,比如說腰疼、兩脅疼痛,兩側,身體疼痛的時候,肝虛內風萌動一定能治,山萸肉效果特別好,而且它斂正氣又不斂邪氣。一般有的葯一收斂,容易把邪氣給斂住,這山萸肉就沒這毛病,給你斂正氣,同時不收斂邪氣,非常好。所以張錫純特別擅長用山萸肉來收斂正氣。另外一方面用它來通經絡。

張錫純重用山萸肉治病醫案


我們通過張錫純治病的醫案,看看山萸肉獨特的地方。


張錫純他的朋友(叫毛仙閣),他的兒子印棠,年20多歲,在冬天得了傷寒症,治療了十餘天,表裡皆解掉了,外邪解掉了,攻邪以後正氣不足,這時候發現出什麼癥狀了?突然渾身發熱,吃一頓飯的時間,大汗淋漓,這熱一下就解掉了,渾身本來發熱,發燒,一身大汗熱解掉了,然後過一段時間又熱了,又出汗又解,如此來回反覆兩晝夜,兩天,「勢近垂危」,病很重了,都接近病危了,這個時候趕快來請張錫純,病了兩天了才請張錫純,為什麼?


雖然是好朋友,但是過去村與村之間距離挺遠,請一個醫生不容易,必須把張錫純給請來了,於是就把張錫純給請來診治,一進屋,正好趕上汗出,渾身大汗像洗了澡一樣,這時候這人的表情可不對了,什麼表情?「眼睛目上竄」,眼睛往上翻,這就是什麼?我們通常說的翻白眼,眼睛往上翻,「不露黑睛」,到什麼程度?全是白眼珠,眼睛的黑睛已經翻到眼睛裡去了。

張錫純診他脈,左脈是微細模糊,一摸若有若無的狀態,就是非常弱的脈,張錫純認為:肝膽之氣已經非常非常的虛弱了,元氣要往外脫出來了。元氣一脫,這人就要不行了。他病象為寒熱往來,但凡病在肝膽上,在肝膽之經上,會寒熱往來、忽冷忽熱:他這種一會兒大汗、一會兒熱,一會兒大汗、一會兒熱,張錫純認為這就是肝膽之氣欲絕的明證,很明顯的一個證據。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張錫純趕快,讓他買了乾淨的山萸肉,什麼叫凈萸肉呢?他說凈萸肉,凈萸肉就是把裡邊的籽,山萸肉的籽挑乾淨的這種凈萸肉,因為這個山萸肉的籽,藥性和山萸肉正好相反,山萸肉是收斂的,它的籽恰恰能夠滑脫,能夠讓人滑脫,所以要凈萸肉。用凈萸肉二兩煎服,咕咚咕咚給他喝下去了,結果這二兩山萸肉熬水喝下去以後,患者的熱和汗馬上就好了一半。


「來複湯」


山萸肉二兩,生龍骨、生牡蠣各一兩,生杭芍六錢,野台參(党參)四錢,炙甘草二錢


這時候張錫純再開方子,為什麼?前面那二兩山萸肉是爭取時間的,把元氣固住,然後開什麼方?用山萸肉二兩,生龍骨、生牡蠣各一兩,龍骨、牡蠣經常用來和山萸肉配在一起用,為什麼?龍骨、牡蠣也具有收斂的作用。有的人會大汗淋漓,總是出汗,吃點龍骨、牡蠣可以收斂,張錫純這裡用的是生龍骨、生牡蠣。


然後用生杭芍,什麼杭芍,就是杭州的杭白芍,白芍藥,這個白芍藥和山萸肉也是一對葯配,山萸肉和白芍都具有酸斂、收澀的這個作用,但是山萸肉補腎固精,白芍呢,柔肝養血,兩個配合在一起,既能滋補肝腎,又能止血止汗,所以這個配合非常好。


張錫純在裡面放了野台參(党參)四錢,炙甘草二錢。這些葯合起來,實際是張錫純創的一個方子,叫「來複湯」,其實有滋補肝腎,收斂的作用。這方子最主要的成分是什麼?就是這個山萸肉配龍骨、牡蠣,往回收斂,再加點芍藥、加點党參,效果非常好。


結果給這人喝下去,什麼效果?連服兩劑,病就好了。


李可治療病危陽氣欲脫,重用山萸肉收斂元氣


山萸肉這個葯特別平和,滋補作用非常好,但是張錫純用在什麼?用在大症、重症,最後這人病危的階段,收斂元氣,效果非常好。後世很多中醫都受張錫純的啟發,善用山萸肉,比如說李可老中醫,他就特別擅長救危急的這種病,比如說這患者已經到病危狀態了,陽氣欲脫的時候,李可老先生創了一方子,叫「破格救心湯」,裡邊就用了大量的山萸肉,李可老先生自己說,就是受張錫純的啟發,您看沒?張錫純的影響多大,他是受張錫純的啟發,然後創了這個方子,裡邊加了山萸肉,收斂元氣的。


「破格救心湯」


方劑組成:附子30-200-300克,乾薑60克,炙甘草60克,高麗參10-30克(加煎濃汁兌服),山萸凈肉60-120克,生龍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沖服)。


本方脫胎於《傷寒論》四逆湯類方,四逆湯合參附龍牡救逆湯及張錫純氏來複湯,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湯為中醫強心主劑,臨床應用1700餘年,救治心衰療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錯綜複雜,不但陽氣衰微,而且陰液內竭,故加人蔘,成為四逆加人蔘湯,大補元氣,滋陰和陽,益氣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


重症病人的治癒率可達十全。而垂死病人救活率,僅可達十之六、七。


由於個人學識淺薄,思路狹窄,只見局部,不見整體,但著眼於「心衰」一端,而忽視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全局——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散失,故本方的治癒率停滯在生死參半的水平,約10年之久,後讀近賢張錫純氏《醫學衷中參西錄》,張氏為我國近代中西醫結合的先驅者。他在書中創立「來複湯」一方,可補四逆湯之不足。其論云:


……寒溫外感諸症,大病瘥後不能自復(陰陽氣血脫失過甚,全身功能衰竭狀態)寒熱往來,虛汗淋漓(大汗亡陽,氣血將脫)……目睛上竄,勢危欲脫(腦危象休克先兆);或喘逆(呼吸衷竭,氣脫於上)或怔忡(早搏心室纖顫,心跳驟停之先兆);或氣虛不足以息(呼吸衰竭)。諸症只見一端,即宜急服。


張氏認為,


「凡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故人虛極者,其肝風必先動。肝風動,即元氣欲脫之兆也。」


古人論肝,皆與高級神經活動相關,亦即現代腦危象出現前兆,為全身功能衰竭之最後轉歸,張氏盛讚,


「萸肉救脫之功,較參、術、芪更佳。蓋萸肉之性,不獨補肝也。凡人身陰陽氣不固將散者,皆能斂之」,故「山萸肉為救脫第一要葯」。


余師其意,於破格人蔘四逆湯中重加山萸肉,生龍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湯方。方中山萸肉一味,


「大能收斂元氣,固澀滑脫。收澀之中,兼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斂正氣而不斂邪氣。」


李可老先生救過很多在醫院裡面最後病危,正常本來按照通常的急救方法,這人可能會不在了,但是李可老先生把他給救過來這種病例,有很多。


張錫純對中醫的貢獻非常大,像這種山萸肉,在人元氣欲脫的時候,能夠收斂元氣這種用法,張錫純給大家做了非常好的示範。在他的醫案裡邊,有好多危重患者,最後就是用這山萸肉給救過來的。


本文由多篇文章整理,由中醫思維十編輯,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聯繫我們=========


加入親情會員網路學中醫,歡迎諮詢我們:


電話18810707008  


微信hulutcm2(18810707008)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李奕霖:七問三伏貼
每天幾點泡腳最補腎?
夏至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
酸梅湯、綠豆湯、白開水——夏季消暑「鐵三角」
芒種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

TAG:中醫思維十 |

您可能感興趣

花澤香菜與雞的故事……
「西王母」與和田玉的故事
孝賢純皇后的故事 孝賢純皇后的軼事有哪些
毛澤東的幽默故事:怎樣使貓吃辣椒?
山西「宋美齡」與閻錫山的故事 閻錫山的一妻一妾生活
陶純純講鬼故事:回魂
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愛情故事
太白山張道長故事
毛澤覃有幾個老婆?毛澤覃與賀怡的愛情故事
鬼故事:毛氏紅燒肉
心靈雞湯勵志小故事 最珍貴的施捨
石斛的故事
寒山、拾得與豐乾的故事
嬴政的母親趙姬的故事 趙姬與呂不韋的故事
智取生辰綱梁山好漢與楊志鬥智斗勇的故事
桂東故事:沙田燕崖橋的奇異事
「真皮」,「假皮」的故事—「論和田玉籽料里的師道」
智慧故事:木魚槌
禪味小故事:牛與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