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蕩氣迴腸的移民史——湖廣填四川

蕩氣迴腸的移民史——湖廣填四川

你是四川人嗎?你真的是四川人嗎?在元末明初,或者明末清初,你的祖先可能在廣西、福建、湖南……在任何一個不在四川的地方生活了上千年。「故鄉不過是我們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腳的最後一站。」回溯歷史,你的故鄉在哪?是什事情影響了這一切,是天災?人禍?還是無可抵擋的歷史進程……蕩氣迴腸的移民移民史


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多半是湖廣移民的後代。南宋時四川近一千萬人,至1234年蒙古人入侵到宋亡,人口耗減大半,1282年全川只剩60萬。1362年隨州明玉珍在重慶開創夏國,不少楚民入川,1371年明軍滅夏後,繼續大量移民,到1401年才接近尾聲,明末四川約有400萬人。



蕩氣迴腸的移民史——湖廣填四川


《四川通志》:「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據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統計,經歷過大規模戰事的四川省僅餘人口9萬餘人,清朝康熙年間,經歷過兵荒馬亂,四川盆地終於平息下來,一批批新任地方官員也開始走馬上任了。在這些躊躇滿志的官員眼中,四川不知是怎樣的豐肥沃土。然而當他們騎馬、坐轎趕到新的官邸以後,才發現傳說中的天府之國竟然是這般的荒涼殘破、千瘡百孔。


康熙七年,四川巡撫張德地憂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摺,表露出強烈的憂患意識。他說:「我被皇上榮幸地任命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員,來到這片飽受戰火摧殘的地方一展宏圖。但現在當我站在滿目瘡痍的昔日天府,增賦無策,稅款難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寢食俱廢。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報國效忠朝廷。經過幾日思索,我覺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徠移民開墾土地,重建家園,除此似無別的良方上策。」《明清史料·戶部題本》。張巡撫還在奏摺中提及了一些移民辦法。比如,可以命令與四川相鄰各省的地方官清查那些因戰爭而背井離鄉的四川原籍人口,加以登記註冊,然後由四川「差官接來安插」。或者直接由政府出台一項移民政策,通過行政手段把人口密集省份的人民移來四川。


康熙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龍椅上也正為全國的稅收和重建問題焦頭爛額。他接二連三地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摺,召集相關部門聽取有關彙報,正式頒布了一份名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的詔書,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


蕩氣迴腸的移民史——湖廣填四川



宋金之戰


在巴蜀軍民盡最大努力堅持了長期的抗金戰爭,終於取得了使金兵未能進入四川盆地的巨大勝利之後,又堅持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抗蒙戰爭。這場戰爭基本上是在盆地內部進行的。蒙古軍先後曾三入成都,而蒙古大汗蒙哥也被擊傷而死於重慶合川釣魚城下。


長期的拉鋸戰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極大的損失。從整個重慶和四川地區來看,以至有"蜀人受禍慘甚,死傷殆盡,千百不存一二"(虞集:《史氏程夫人墓志銘》,見《道園學古錄》卷二〇)的記載。

這些文字難免有某些渲染誇張的成分,但經濟極度殘破,人口急劇銳減則是無可懷疑的事實。因為在近50年的拉鋸戰中,除了戰火的破壞,還有長期戰事帶來的農業生產的凋殘而嚴重缺糧,「沃野千里,蕩然無民,離居四方,靡有定所,耕疇不辟,堰務不修,秋不得收,春不得種」(見上引吳昌裔疏),這是當時必然存在的現實。


此外,宋朝官軍中也有不少軍隊在戰亂中趁火打劫,殘害百姓,或「剽掠於民財」,或「焚毀於仕族」,以至「騷動慘於敵禍,……故田裡有內敵甚於外敵之謠,此害非一日矣」(吳昌裔:《論救蜀四事疏》)。


農民起義


元代末年,紅巾軍農民大起義的烈火四處燃燒,原來屬於徐壽輝部下的明玉珍率軍攻入巴蜀,以後在重慶自稱隴蜀王,再改元稱帝,建立大夏國。


明玉珍是湖廣隨州(今湖北隨縣)人,他的軍隊也基本上是湖北地區的農民。明玉珍不僅帶來十幾萬軍隊,也有大量少田缺地的農民隨之進入人少地廣的巴蜀地區開墾務農。這應是著名的「湖廣填四川」的開始。如吳寬在《劉氏族譜序》中所說:「元季大亂,湖湘之人往往相攜入蜀」(見《匏翁家藏集》卷四)。

明玉珍的「大夏」政權只存在了兩世9年,就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統一。明代初年,湖廣地區的移民繼續大量入川,到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川人口就上升到146萬,外地移民,特別是湖廣移民佔了這一時期所增加人口的主要部分。


正如光緒《潼川府志》卷五所載明人王維賢《九賢祠記》所說:「元法,軍所至,但有發一矢相格者,必盡屠之。蜀人如余玠、楊立諸公堅守不下,故川中受禍獨慘。明初,中江縣開設,土著人戶業七八家,余皆自別省流來者。」這些移民,不久也就成為四川人。


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巡撫張德地曾在一篇奏疏中記錄了蜀中父老的一段回顧:「查川省孑遺,祖籍多系湖廣人氏。訪問鄉老,俱言川中自昔每遭劫難,亦必至有土無人,無奈遷外省人民填實地方。」(《明清史料丙編》第十本康熙七年十一月十六日《戶部題本》)所謂「湖廣填四川」這一大規模的移民運動,就是這樣開始,而在明末清初進入了第一個高潮。


清初戰亂

在明末清初,四川遭受了一場大浩劫。


在這個地域上,長期處於大規模的戰爭之中:1639年明末農民領袖張獻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後建立大西政權,地主武裝、清軍、南明軍一起攻向起義軍,次年十一月,張獻忠在西充陣亡,使川人死亡過半;1647至1650年,明軍內部爭權奪利,戰火不斷;1650至1659年,張獻忠余部孫可望、劉文秀進入四川,在川北與清軍激戰;1660至1664年,清軍鎮壓義軍,搜捕明軍殘餘分子;1673至1680年清軍平西王吳三桂叛亂,攻入四川,其叛軍與清軍的「三藩之亂」歷時七年。


這些戰爭持續達三十多年,地主殺起義農民,農民殺反動地主,滿人殺漢人,漢人殺滿人,「殺得雞犬不留」。


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極度稀少,需要充實。明末清初30年戰亂,四川被禍最慘。1644年,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等入川,12月稱帝建立政權,國號「大西」,定成都為「西京」。


四川成了四戰之地:明軍濫殺,清軍濫殺,地方豪強濫殺,鄉村無賴濫殺邀功,張獻忠也有濫殺之嫌。繼而是南明與清軍的戰爭;還有吳三桂反清後與清軍的戰爭。四川人民遭到了一次次的戰亂和屠戳。


據官方統計,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萬人。一些州縣的戶口存損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殘餘人口約為60萬人。


三百多年前的「湖廣填四川」給四川帶來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為四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甚至四川無與倫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來源於厚重的移民文化,這些外省移民還成為多數四川人的先祖。這一段蕩氣迴腸的移民史成就了如今的四川。


你還在糾結你是從哪裡來嗎?回溯歷史,把握當下,每個人都是歷史進程中的浪花,每個人都是文化融合的推進者,跟隨歷史的發展前進,更重要的是到哪裡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樓市大觀園 的精彩文章:

TAG:樓市大觀園 |
您可能感興趣

蘭州國際馬拉松:驕陽下 「蘭」得經歷一次蕩氣迴腸的全城狂歡
東晉王朝最蕩氣迴腸的一場賭局
蜀地四大才女之一黃娥:與明代大才子楊慎的蕩氣迴腸的絕美愛情
璀璨奪目的文藝復興、蕩氣迴腸的環球航海、波瀾壯闊的時代改革,都在黎明破曉的世界!
蛇蠍心腸的美貌帝君北齊武成帝高湛
硬心腸的水果界新晉「網紅」——芒果
歷史上那一段段蕩氣迴腸的「君臣佳話」
火腿腸的江湖,誰才是真正的「王中王」?
中國古詩史上最唯美最斷腸的七首詩詞
東北農村灌豬血腸的畫面,城裡女朋友看完連說好噁心
從璀璨奪目的文藝復興到蕩氣迴腸的環球航海,盡在這個黎明破曉的世界!
音樂故事之《一壺老酒》-陸樹銘,一首蕩氣迴腸的唱給母親的歌!
一根植物腸的告白
一位寧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一首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充盈天地之間
《權力的遊戲》里蕩氣迴腸的配樂,都是他寫的
都說萌紅興CP,其實張藝興和黃磊才是一幕蕩氣迴腸的大戲
飄香鹵肥腸的做法
農村裡外形似香腸的寄生植物,這個植物叫鎖陽
川味小炒之爆炒鹵肥腸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