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傳統文人摺扇清賞丨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文字丨中式精緻生活


李叔同說「人嘛,就是要干一行像一行。」所以他是公子哥時風流不羈,成了文人就才高八斗,當畫匠嘛,那就技驚四座。最後他終於去做和尚了,再後來終於死了。他死時說:『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扇子的出現,估計就像用胳膊枕著頭,用石塊砸獵物一樣,不過是熱極隨手一扇或搖起一片樹葉的「順手」之舉,而這順手一扇卻扇出了一個關於扇子的萬般風情。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相傳扇子最初叫「五明扇」,有舜帝所創,用雉雞的羽毛做成扇,裝飾在車上,而非後來手搖拂暑之扇。西漢時才出現素白扇面色,以扇柄為軸左右對稱似圓月的合歡扇,也稱團扇。唐人王建《調笑令》中的名句『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而產生了「並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稱。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對文人來說,扇子不僅在夏月用來引風納涼,更是生活中的時尚雅玩,有「良友」之稱。宋陶谷《青異錄器具》:「商山館中窗頰上有八句詩云『凈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是帚與扇明矣』」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文人雅士搖起來事溫文儒雅,大家閨秀搖起來是顧盼生姿,農人工匠搖起來是虎虎生風,甚至歌舞藝妓搖起來也是別有風情,可謂上至陽春白雪,下至下里巴人,老少咸宜。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明人文震亨云:『扇,羽扇最古,然得古團扇雕漆柄為止乃佳』他如竹篾、紙糊、竹根、紫檀柄者,俱俗。又今之摺疊扇,古稱"聚頭扇",展之盈尺,合之僅量值許,所畫多作侍女、乘車、跨馬、踏青、拾翠之狀,又以金銀屑飾地面,及作星漢人物,粗有形似,其所染青綠甚奇,專以空青、海綠為之,真奇物也。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明人劉元卿《賢奕傳編》:"摺疊扇一名"撒扇",蓋收則摺疊,用者撒開,以扇骨聚其頭而散其尾,故又稱"聚頭扇"。"對於這種摺扇,一說宋人發明,一說日本傳入,還有朝鮮傳入說,只是至今未有定論。而摺扇扇面則在明末開始流行,清代風行,成為時代潮流。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文震亨的曾祖父文徵明是明中期著名的"吳門四家"之一,他創作的不少扇面,至今仍保存於北京故宮,如《蘭石》、《紅杏湖石圖》、《紅蓼蜻蜓圖》等。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唐寅《江亭談古》亦堪稱銘心絕品,圖繪江邊山石嶙峋青松翠柏掩映下,二高士茅亭端坐,談古論道,亭外江面微瀾,一漁船撐桿前來,船頭立一人,拎魚叫賣,刻畫生動傳神。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唐寅《江亭談古》


傅山《秋林圖》繪山林秋景,林木叢生,密而不亂,巧用墨色濃淡,層次分明。山石皴擦,隨意自然,呈現一派蕭散冷寂之秋意。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傅山《秋林圖》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現如今的「文人」到是挺多,可惜金錢的味道重了些,以前的那些讀書人,隨便說幾句就是文章,隨便勾幾筆就是山水,清賞猶在,遠去的是那枝風骨。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文字為「中式精緻生活」原創,微信號 ZSjingzhishenghuo,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縱萬般風度,不如這一枝風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式精緻生活 的精彩文章:

像苔蘚一樣,靜靜的生長
對不起,你這果蔬長得太好看 能讓我咬一口嗎
今年的節氣似乎有些不尋常
姑且不談當下教育,回望百年!看大師們小時候讀的教科書
到了這個人的家,你的時間都會靜止

TAG:中式精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