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微軟和華盛頓大學研究打破DNA數據存儲記錄

微軟和華盛頓大學研究打破DNA數據存儲記錄

微軟和華盛頓大學(UW)研究人員稱其通過在人工合成DNA鏈上存儲200MB,打破世界記錄。


雖然200 MB存儲容量對比一款現代存儲設備的存儲容量有些相形見絀,但DNA的優勢在於存儲密度:研究人員能夠將由15億核苷酸組成的數據壓縮到一個幾乎和鉛筆尖大小相同的空間里。DNA存儲極為密集,以至於研究人員推定全世界的數據(約700EB)都可以放進一個鞋盒裡。


研究人員還認為在合適的條件下,DNA能夠保存數百萬年,甚至上億年。(大部分傳統數據存儲只能保存數十年)

微軟和華盛頓大學研究打破DNA數據存儲記錄



然而,該技術必須要快速實現。研究人員表示雖然他們通過控制隨機數據檢索,讓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實現DNA存儲依舊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DNA基因排列和解碼設備也是大規模的。由於恢復時間短,研究人員正在針對備案來定向新技術。而這些限制條件意味著這項技術,至少以它現有形式是沒法用在手機上的。


一項新技術的相關性還取決於每比特數據的存儲成本。DNA存儲遠超出了具有成本效益的範圍,而且研究人員還未列出設備的價格。

DNA,與所有的存儲設備類似,並不完美。在回讀數據時,研究人員遭遇了很多次失誤,但他們正在應用傳統糾錯技術,比如ECC和LDPC來解決難題。


DNA存儲研究始於1999年,一直在高速推進中;研究人員僅在去年一年就將其存儲密度提高了1000倍。不過,性能和成本的長期挑戰也意味著,未來短期內,我們無法將音樂庫存儲在DNA鏈上。


關於DOIT


DOIT是中國領先的科技新媒體,始於2003年,關注科技與數據經濟,洞察IT走向D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IT 的精彩文章:

TAG:DOIT |
您可能感興趣

微軟展示黑科技:DNA存儲技術 數據中心濃縮到方糖大小
為更好地存儲數據 微軟推出DNA存儲技術
美國羅德島大學楊慶教授:如何把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數據存儲系統? | CCF-ADL 火熱報名中
進軍新領域?微軟正在開發DNA數據儲存技術
科學家在細菌 DNA 中儲存視頻數據
AI和機器學習的快速發展惠及數據存儲行業
新研究證實未來的數據存儲介質是DNA
傑和發布新一代NAS 聚集企業級數據存儲
心靈的「數據機」,DARPA 授權矽谷創業公司研發大腦晶元
大數據HDFS技術乾貨分享
IPTV數據、OTT數據、行業數據、行業動態
韓春雨提交基因編輯新數據,河北科技大學NgAgo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諾維信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DNA上成功存儲計算機數據,包括電影
打造3D NAND固態硬碟 西部數據ITB藍盤測試
Stratifyd公司聯合清華大數據產業聯盟成功舉辦大數據學術交流會
IBM研究重大突破 一盒磁帶存儲330TB數據
文本直送科技新聞:HP 發表搭載達 160TB 容量的 ARM 架構大數據儲存主機
英特爾發布採用3D NAND技術的數據中心級固態盤
深度丨中科院田捷博士:基於醫療大數據和AI技術的影像組學及其應用丨CCF-GAI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