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對黨員夫妻的「夕陽工程」

一對黨員夫妻的「夕陽工程」

田玉生 唐婷


6月24日,晴空萬里。湘潭縣梅林橋鎮楊柳村的星星書屋裡,不時飄出歡聲笑語。


這是一次特殊的聚會。主人和客人全是七八旬老人,年齡最長的已87歲。老人們各有文化愛好和特長,每隔一段時間,就帶著自己的新作,或木雕,或書法,或繪畫,或詩詞對聯,在書屋展出,互相觀摩品評,其樂融融。

星星書屋創辦於1996年,老年書友們緣於書屋相識,對書屋有著特殊感情,更對書屋創辦人何文新、唐翠蘭夫妻倆的高尚品德讚不絕口。


初衷,點燃求知慾望


今年83歲的何文新老人,退休前曾任株洲日報副總編輯、株洲市監察局局長、株洲市紀委副書記。夫人唐翠蘭也已8旬高齡。老兩口都是老黨員。


1992年,行將退休的何文新夫妻,萌生了退休後回農村辦農家書屋的念頭。但這事很不簡單:要放棄城裡的優越生活條件,要放棄與四個子女的天倫之樂。還有,老祖父留下的是一塊雜草叢生的空地,要找材料、砌房屋,要買書訂報、日常管理,還要種菜、打柴。老人做得到嗎?兒女們放心嗎?

有一段難忘的經歷,堅定了何文新的決心。


1951年,湘潭解放不久,l8歲的何文新在鄉政府打雜,借了一間教室辦農民夜校,開設掃盲識字班。只讀過小學的他,憑著勤學苦練,自告奮勇當教員,每天下班後趕到夜校去教書。半路上,總有幾個熱心學員提著馬燈在暗夜中等候他。那一雙雙熱忱求知的眼神,令他終生難忘。


「農民,要靠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何文新的切身體會。正是靠刻苦自學,他干出了一番事業。一個「夕陽工程」的想法堅定了:回去辦個農家書屋。


活著,就要做點好事


子女們理解父母,沒一個投反對票,但十分擔憂老人的身體。何文新患有肺結核、高血壓、心血管梗阻,是個「藥罐子」。

何文新不以為然。他說:人總是要死的。只要活著,就要儘力做些好事。多帶救心丸回去就是!


因為工作需要,何文新的退休時間推後了兩年。這樣,他有了幾年時間做「糧草先行」的準備。株洲市當時發展河西新城區,大片舊建築要拆除。何文新業餘收廢舊材料,全家一起幫他收,兒子會開車,把收集來的廢舊材料一點一點運到農村,兩口子的積蓄和5萬元住房津貼,也都花光了。


1996年,何文新和老伴終於回到楊柳村。有眾人相助,佔地百餘平方米、磚木結構兩層樓的書屋,個把月就建成了。大門門楣上,嵌著何文新自撰自刻的「星星書屋」青石匾額,左右對聯也是他自撰自刻:屋依龍盤地,書育棟樑才。


也是熱心人幫助,老人從學校、書店、廢品站收購了大量書刊,加上自家藏書、朋友贈書,總量近4萬冊,有政治、文化、歷史、文藝、科技、農村百事通、青少年讀物、中小學生讀物多種,還訂了人民日報、湖南日報、湘潭日報、文萃報、中國剪報、益壽文摘、老年人雜誌等等,兩間書屋不夠用,樓上又辟出半間放書。


農村青年大都外出謀發展,書屋讀者主要是周圍幾個村子的老人和孩子。附近的小學搬遷之前,每逢放學,娃娃們像小鳥歸巢,嘰嘰喳喳湧進書屋,爺爺奶奶喊聲不斷,為夕陽下的書屋平添生機。

借書也沒什麼手續,免登記,免押金,想看就拿去,想還就送回來,真正是「偷書不算賊」。


環境幽雅,主人和善,屋裡屋外有椅子,還有茶水自用,到書屋看書是難得的享受。隔壁銀塘村的陳根生老人是忠實讀者,重病中還常拄著拐杖來看書,後來實在走不動了,老人戀戀不捨,臨終前特別囑託哥哥和女兒,一定要代他到星星書屋感謝何老夫妻。


奉獻,不止於圖書萬卷


何文新老人並不滿足於圓夢書屋。他說,有限的生命不可加長,但可以增寬,在有限的生命中釋放更多能量。

老人拓寬了書屋功能,增加中轉服務,免費代人收存報紙和收發郵件;


老人拓寬門前小路,出資修了近百米水泥路,方便了10來戶鄰居出行;


老人發揮書寫之特長,義務為鄉鄰打報告、寫對聯、寫詩文、刻墓碑。他深入調查上百位農村老人的生存狀況,寫出詳實的調查報告遞交上級部門;為一位受到不公正處理的老農送飯送錢,抱屈申訴,四處奔走……


老人心裡裝著別人,惟獨不愛惜自已。3年前的一天下午,老人突發心梗暈倒,鄰居聞訊趕來幫忙,妻子唐翠蘭才得以掰開老人的牙關,餵了三次救心丸,每次15粒,老人終於醒了過來,竟不讓送醫院。書屋也照常開門。


去年,唐翠蘭也積勞成疾,進了湘雅醫院動手術。何老也舊病發作進醫院。但只要一出了醫院,老兩口又「忘乎所以」,好像總有使不完的勁。如今,他倆又萌生了擴大書屋規模,辦個圖書室的新夢想。


星星書屋,一種堅守,一份大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 的精彩文章:

慶祝建黨九十五周年詩詞選
粟裕攻下車橋嚇得日軍集體自殺 戰後為何反而挨批?
朱德聞彭德懷遺願遭拒老淚縱橫:要死的人 還能做啥
「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蔣築英
老知青回憶:在農村過第一個春節時使勁憋回了眼淚

TAG:鳳凰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農民工小夫妻建立的簡陋的夫妻床的照片,望社會多給予關注
夫妻陰陽和合規則
建築工地上農民工混亂不堪的「夫妻床
建築女工的尷尬,幾對夫妻同擠一間屋
大奸臣嚴嵩的另一面:古代官員恩愛夫妻的典範
恩爱的鬼夫妻
圖揭工棚里的農民工臨時夫妻
五對動物界的「模範夫妻」,實行一夫一妻制,你都認識嗎?
工地設夫妻房解不時之需 為民工夫妻搭建溫馨的港灣
韓國總統可能娶了一個假的老婆……真實曝光文在寅與夫人金正淑的夫妻關係
中國歷史上齊家治國的一對夫妻
實拍:農民工男女混居建築工棚, 晚上不敢有夫妻生活的尷尬
實拍男女混住毫無隱私、幾對夫妻同居一室的農民工尷尬居所
男女混住毫無隱私、幾對農民工夫妻同住一室的尷尬居所
唯一的夫妻開國將軍,丈夫猝死辦公室,終身無子女財產全交公
農民工在外組臨時夫妻,留守婦女在家怎麼辦?
一對夫妻,冒充國家博物館策劃部人員策划了一場騙局!
民国罕见夫妻照:一妻十二妾
一對合法的俄羅斯異性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