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熙寧元寶背後的故事

熙寧元寶背後的故事

熙寧元寶,北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公元1068~公元1077年)鑄造,材質是銅。小平錢有篆書、楷書、隸書。旋讀,版別很多,背上有衡字者和隸書者少見。另有「熙寧通寶」和「熙寧重寶」錢存世。

熙寧元寶背後的故事


重寶年代同元寶,錢文有篆,真二體,為折二對錢;旋讀,徑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讀罕見。通寶年代同元寶,通寶唯有鐵錢,分小平,徑2.5厘米,折三,徑3--3.4厘米,旋讀,多為光背,以背穿上月為希有,集幣時如遇通寶銅錢均為鐵母,銅錢存世量數以枚計,極其稀少。另有折二,折五鐵母存世。

熙寧元寶背後的故事



宋神宗趙頊(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針,宋英宗趙曙長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 1064年(治平元年)。趙頊受封光國公,後進封淮陽郡王、潁王。1066年(治平三年)被立為皇太子。1067年(治平四年),趙頊即位。由於趙頊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趙頊在即位後立即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1085年(元豐八年),趙頊在福寧殿去世,享年38歲 ,共在位18年,廟號神宗,謚號為英文烈武聖孝皇帝,葬於永裕陵。

熙寧元寶背後的故事



在此期間,宋神宗最重要的貢獻即推行了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政府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保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元豐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熙寧元寶背後的故事


變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弊端和不足,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在變法的指導思想上,王安石偏重於謀求開闢財源,獲取儘可能多的國家財政稅收,如均輸法利用國家行政權力強制進行收購、運銷,以此手段來積累國家財富,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變法導致國富民貧,而這於王安石變法的初衷「去重斂、寬農民、國用可足、民財不匱」是大相徑庭的,而且新法實行也過於急進。


編輯:八號小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古董古玩收藏 的精彩文章:

愛之深,恨之切!古玩人的心聲
字如其人 圖解十大元帥書法真跡一覽
天價琺琅彩瓷的仿製史
藝術品拍賣風生水起 西藏59部古籍新入國家名錄
那些正在消失的歐洲傳統工藝

TAG:V古董古玩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宋代」目前市場最火的錢幣——熙寧元寶
熙寧元寶——幣文楷書之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