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何藩(1937-2016)

香港攝影師,演員,導演


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文|夏楠


(媒體人,策展人)

2014年11月,何藩先生個展《香港回憶錄》在香港舉辦。在那之前,他已經十數年不曾回港,即是身體原因。這趟堅持,是專程為了給香港打氣。展覽的冊頁上寫道:「香港正處於遭受身份認同危機的敏感時期。何藩的最新作品高度真實地重現了舊香港風貌。利用雙重或多重疊加舊膠片形成的影像被賦予一種超現實感。將貫穿其作品中的抽象意象再次推向全新的高度。這是他多年來再次回到這片他最摯愛的熱土。」


何藩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總有一道光,將畫面中的日常變得非比尋常。無論晨昏時的巷道斜影、熙來攘往皆為利忙的眾生、安靜一隅寫作業的孩童、別無二致的中環街景……一種時常陷入隱約的憂慮,卻也在光中平淡前行。照片中的人物雖看似普通,也許背負著各自生活的重擔,而由於光的參與,悄悄地給予你某種撫慰和安靜——那不是同情,而是來自深處的理解。有很多光的地方,也有很多的陰影。陰影是光的產地。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午後閑聊》,攝於 1959 年,何藩憑此作入選 2012 年攝影專業網站 Invisible Photographer「最具影響力的亞洲攝影家」,是香港唯一獲選者。

何藩那張最廣為傳播的,一幅很高的白牆,牆腳下一位穿黑衣的女人站著,極樸素的形體、構圖和光影,一幕令人一望而喜的景緻。這幅作品令何藩在國際和地區的各類影像比賽中獲獎無數(至今獎項還在增加中),據資料僅在1956-1967年間即收穫54個獎項。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靠近陰影》 何藩 攝於1954 年


但絕大多數人不知道,這照片是他在暗房放大時,將畫面上牆的對角加上了一半陰影。唯美苛求的何藩,即便上天沒有給予那道光,他也要努力追求,在反覆試驗中找到平衡。想必年輕時的何藩,必是很為此技驕傲,每當夜晚萬籟俱寂,他便在屬於一個人的浴室暗房裡酣戰。那次在我們談到這幅照片時,何藩先生輕易地推翻了自己,說「這根本是一幅欺世盜名之作嘛!」他的真實、謙恭,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隱私》何藩 攝於1960 年


何藩1931年10月8日出生於上海。父母都是廣東人。祖輩累世經商,傳到何藩父親手上,家族經營的「香雲紗」已名揚四海。香雲紗的工廠設在父親的老家順德,店鋪卻是在上海、漢口、重慶、廣州等貿易港口全面開花。家境優越,又是獨子,父母對何藩的呵護可想而知。

13歲生日時,父親送了一台Rolleiflex雙鏡頭相機給何藩,「大概是給我當玩具的吧。因為那是很古舊的、初級的老式相機,不用調焦、光圈這些……我也是把它當玩兒,黃昏時候從黃浦江邊走過,我大概有一點點直覺,感到它蠻詩情畫意的,就隨意地拍下來。」彼時就讀郇光小學的何藩,沒有料到這隨意拍下來的照片使他成為了學校的模範兒童:「品學兼優第一名」。學校後續又推薦他的攝影作品參加上海市青少年美術比賽,結果,何藩又得首獎。


從何藩幼年經歷看,他似乎是攝影的天才和愛子。但他自己的解釋是,拍照純粹是因為被鼓勵,他倒是想做一個作家。從小喜愛詩詞歌賦,夢想成為一代「巴金」,在搬遷到香港之後的中學階段,更是刻苦閱讀和寫作,而一度患上劇烈頭痛症。父母憂及健康,命他歇筆。至於道路為何讓他在周遊了一圈電影夢之後仍然回到了攝影,他答,這大概是天意,是最不可思議、無形無狀的力量在指導著人生。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何藩與他的攝影作品


每位初識者對何藩的作品都驚艷又驚訝。驚艷自是來源於他對光的敏銳捕捉,驚訝是如此優秀的攝影家,資料少得可憐,也遍尋不到他拍攝香港以外的題材。他關於自己的創作資料,除了攝影作品,電影、海報、文字等一概不留,導致展覽單位也無從整理。


由於做生意不靈光,何藩開始走自己的路,沉迷導演夢。他尤其喜歡費里尼。但電影夢對他是殘酷的,為了保持一個導演機會——接導三級片。「攝影你拍一張不好,可以丟掉,再拍一張;可是電影我丟不起。一部電影成本那麼高,就算我們實驗電影成本都不低,不好就丟不好就丟,有什麼資格和本錢丟那麼多次呢。為了保持在電影界生存下去,我委曲求全。」言及此事,他說起藝術界朋友因為他一直存有兩派觀點相爭,一派覺得,你為三斗米折腰;另一派覺得,先適應環境待東山再起。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在邵氏當演員時期的何藩


1982到1985年的這三年,何藩停下拍攝,為台灣的12所大學教課《攝影與電影》。當時不止一個學生這樣問他,「你好像性格分裂吧?怎麼可能在你的攝影里,那麼純樸,一點香艷、情色的畫面都沒有,而你居然在香港拍很多情色電影,而且大受歡迎,票房那麼好,怎麼搞的,你是不是同一個人?」何藩是在意不要給任何人製造任何的不舒服。直到最後,他還記得這些話,當然這些曾經刺痛過他的話。


何藩曾這樣評論攝影藝術者:「在他每一張照片中,我們便可看出他整個的『人』——他對人生和世界的特殊看法:他的觀念和感覺,想像和偏見,理想和了解,以至於『他的』哲學。」這段話使我聯想,他說及假如他自己能有一張照片留存後世,那必定是「日暮途遠」。作品名稱的斟酌,也能看出何藩對中英文字的精準的感覺。太陽下山,孤伶伶一個三輪車夫,工作一整天提起疲乏的步伐回家。英文他譯為「Evening Hurries by」。很多人不解其意,從英文名稱直譯為中文「夜幕來臨」。其實何藩用詞多麼審慎。當時他凝視著這張照片,解釋道:「『日暮途遠,人間何世。』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根本就是悲慘世界。我愛它,因為它有靈魂,這靈魂有一種悲劇性的莊嚴感。」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夜幕降臨》 何藩 攝於1954 年


我還深深記得何藩給我的第一印象:步履緩慢,身形比想像中瘦削。我們都穿襯衣,但他穿灰色套頭毛衣,毛衣上翻出細格子襯衣領。握手,手比較涼。他微笑著跟大家招呼,普通話的音調,出奇地保持著大陸原味。他體貼關切每個人,剛見面就主動詢問我,「你打算我們可以有多長時間?」在因為咳嗽而中斷的時段,何藩先生抿下兩小口茶,「最近我講話太多……他們準備了人蔘茶。」雖然當刻並沒有工作人員在旁,但他還是(對他們)點了下頭以示謝意。

何藩:光影世界哪有完美夢



何藩


2016年6月19日,何藩因病在美國去世,享年84歲。他在職業生涯中扮演過三個角色:獲獎無數的攝影師、邵氏演員及之後的電影導演。他可謂香港的街頭詩人。


刊於《財新周刊》2016年第26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文化 的精彩文章:

王曉漁:一切都已扭曲,一切都在閃爍
沒眼人:坦坦蕩蕩地活著,自由自在地死去
吳建民:外交早應轉化成經濟發展的資源
宋徽宗:在聖君與亡國之君之間,只有一條細細的紅線
英文好書 欠債不還

TAG:財新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獨有的透明教堂,光影效果塑造絕美風景
光影紙雕:放一座童話世界在家裡
【光影世界】為荷而來
光影世界中的「詩意情境」
光影里的世界,俄羅斯攝影記者:讓你震撼的非洲
光影超美的唯美插畫欣賞
光影魔術:和陰影做朋友的攝影師 完美詮釋欲遮還羞
加拿大攝影師用不到四美元的熒光棒打造奇幻光影世界
這些光影世界中的情話,有多人當真了?流淚了?
這才是玩光影的最高境界……
開眼看世界:光影時空 南北東西何其美
3D玻璃光影畫出的巴黎,美得太夢幻……
我愛祖國的每一處光影
世界名畫選:遠山閃爍著耀眼的光影
攝影-愛的光影,好美!
美國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攝影師的天堂,可我就是沒有趕上好光影
那些小眾而美麗的國內電影拍攝地,那些光影里的真實世界,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
聽障攝影師:無聲世界裡的繽紛光影
光影造夢,現實卻比夢更美的五大電影拍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