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媽媽手預防、改善、治療超全攻略!媽媽們福音來啦!

媽媽手預防、改善、治療超全攻略!媽媽們福音來啦!

手腕疼痛、手指無力,連包尿布都痛得掉眼淚!相信這是許多媽媽曾經有過的經驗,一旦讓「媽媽手」上身,就有吃不完的苦頭!其實,媽媽手是通俗的說法,泛指因為拇指肌腱受傷的患者,須留意預防重於治療,就能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辛苦過程。



媽媽手預防、改善、治療超全攻略!媽媽們福音來啦!


一:什麼是「媽媽手」?


提到「媽媽手」一詞,就會直接聯想到手腕和大拇指的疼痛,到底媽媽手是哪條肌肉生病了?媽媽手就是肌腱炎,最常發生在大拇指和手腕的交界處有一個腱鞘,剛好把兩條肌肉包在一起,一條是長的拇指外展肌;另一條是短的拇指伸肌。


二:橈骨腱鞘發炎的原因


造成媽媽手的原因,是因為大拇指過度使用,使得伸肌和外展肌動作很多,所以容易有發炎情形。

1短時間大量使用拇指


產後一步入新手媽媽階段,就有許多工作要忙,不管是擠奶、餵奶、換尿布、洗衣服和洗奶瓶,短時間內拇指的工作量大增,加上身體中鬆弛素的作用尚在,這段時期真的非常容易受傷,可見產後媽咪的辛苦。


2動作太快 姿勢不正確


在門診中常遇到許多剛上任的新手媽媽,容易手忙腳亂,很多事情都急急忙忙地做,常以不正確的姿勢用力,或為了求快,以手指施力,就很容易「媽媽手上身」,不可不慎。


產前,媽媽會小心留意彎身姿勢,拿取東西時也會放慢動作,並懂得利用到手腕和手臂的力氣協助,但因照顧新生兒較忙亂,未注意姿勢就很容易受傷。但仍要提醒,即使媽咪使用正確的姿勢,如果用到拇指的次數太多,還是會受傷喔!

3為什麼不是「爸爸手」


近年來越來越多爸爸積极參与育兒工作,因此門診中也出現一些認真的爸爸會手腕痛,但「橈骨莖狀突腱鞘炎」為何俗稱媽媽手,而非「爸爸手」呢?


根據學者所做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女性在不用力的狀態下,拇指側兩條肌肉的位置,與手腕連接的角度比較大,結構上拇指基部所連接的腕骨和橈谷的位置比較彎,因此肌腱伸展較為費力,像有阻礙卡住一般。在每次動作的過程中,肌腱所承受的壓力都比男性做同樣動作來得大,因此若男性和女性以大拇指做相同頻率和幅度的動作,女性會比男性容易受傷,也許,這是此疾病一直以來被稱為媽媽手的原因喔!



媽媽手預防、改善、治療超全攻略!媽媽們福音來啦!


三:臨床上多合并癥狀


媽媽手好發於手腕和大拇指處,以臨床觀察而言,許多來就醫的媽媽,都是合并許多手部的疾病,痛得很厲害時才會前來就醫。


手部的關節、軟骨和韌帶很多,有時不能靠一般觀察,即可判斷出是哪裡出了問題,必須經過仔細的理學檢查,才能找出真正問題,對症下藥。比如說,如果媽媽們在做手部活動時,並沒有明顯的疼痛;在理學檢查時,甚至可以對抗醫師所給予的阻力,那並不一定是媽媽手的肌腱炎,可能是更深層的骨頭間韌帶問題,因此確定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四:腕隧道症候群

上班時必須長時間使用計算機的族群,可能會患上腕隧道症候群,此癥狀常常和媽媽手合并出現。腕隧道症候群患者的前3指半,經常會感覺到酸麻,或是做小的精細動作時,手指會突然沒力氣。


五:手指關節炎


經常被混為一談的,還有手指的關節炎,患者只會感覺手腕和手指都很痛,光聽癥狀其實很難區別,臨床上要很仔細分辨,可能是單一關節或整個拇指關節發炎,發炎受傷的地方若不同,醫師治療方式也會有所改變。



媽媽手預防、改善、治療超全攻略!媽媽們福音來啦!



六:抱小孩變成網球肘


當新手媽媽長時間抱小孩,會使用到手部其他部位,最常見的是手肘疼痛,就是俗稱的網球肘,手肘肌群是控制手腕的部分,因頻繁地抱小孩使用腕部,不舒服的頻率也會增高。


七:媽媽手 預防重於治療


不管是媽媽手還是其他肌腱、關節的發炎,都需要比較長時間的治療,讓身體組織慢慢復原,且注意別讓患部複發,或是受到再次的傷害,「預防重於治療」是一句老話,但以復健的觀點而言,用正確的姿勢處理家務、不過度使用手指,並且適時找幫手,都是預防媽媽手的重點,以免受傷後必須曠日廢時地治療。


媽媽手檢測方法:


將拇指放入四指中,輕輕握拳,拳頭往小拇指的方向壓,如果靠近大拇指的手腕會痛,就可能是媽媽手找上門!


母奶媽咪以物理治療和輔具為主


在治療方面,局部打針的效果最快,可治癒80%~90%的不適;其次是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母乳媽咪的情況較特殊,不建議以打針和吃藥方式進行,通常會給予物理治療,超聲波治療最有效,其次就是電療。



媽媽手預防、改善、治療超全攻略!媽媽們福音來啦!



在治療的這段期間,媽咪還是必須要操持家務、照顧寶寶,擔心無法讓患部得到充分的休息,這時護具的使用就非常重要!很多人進行療程時,都忽略了護具的重要性,媽媽應選擇材質輕、固定性佳的護具,並在醫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


八:最新治療技術:骨震波


近年來新發展的復健治療訓練器,稱為「骨震波」,是以聚焦的震波,投射於定位好的人體部位,藉助震波的高能量透過血管新生,促進組織再生,達到修復組織,且能消炎止痛的效果。此新技術的優點是恢復快、頻率不用太高,比起一周要做好幾次復健,骨震波一周一次即可,媽咪可以考慮時間和財力,多一個治療的選擇。


九:泡熱水促進代謝 保養手部


除了配合醫師治療外,在家可以勤做保養,每天讓整隻手泡一下熱水,大約20分鐘,洗澡水的溫度即可。由於手部關節多、形狀複雜,以毛巾熱敷無法均勻受熱,效果會差很多,建議還是以泡熱水為主。泡完熱水後,再把雙手舉高,高於心臟即可,手指做抓握的動作,反覆數次,促進血液循環,可把患部中一些發炎的物質帶走,有助於消腫,改善手部的疼痛。


多休息 找出造成疼痛的原因


讓疼痛的患部多休息,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方法,找出產生疼痛的動作和原因,是預防複發的最好方法!



媽媽手預防、改善、治療超全攻略!媽媽們福音來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媽媽課堂 的精彩文章:

弦子產子,暖哥到來!孕媽如果糖尿病怎麼辦?
臍帶血,你會給孩子儲存嗎?
女性重口味更容易生男孩?快看這些有趣的備孕科學新發現,我驚呆了!

TAG:愛媽媽課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痔瘡的預防治療「五部曲」,你做好了嗎?
蜂蜜能預防治療胃癌,你相信嗎?
小兒濕疹治療三步走!推拿、中藥外敷加食療!新手媽媽也能搞得定
最全腰椎間盤突出預防、治療手冊!必須收藏!
闢謠特工隊:拍打大腿就能治療腰痛嗎?
你知道聲音的強大嗎?治療睡眠、打通經絡
頭暈的治療和預防
產後新媽媽如何有效的預防治療痔瘡
寶媽必看!血管瘤治療誤區!
反覆咳嗽總不好?醫生貼心整理治療攻略,良心推薦!
想做健康准媽媽,孕前治療痔瘡很重要
怎樣預防和治療跑步後小腿酸痛?
驚嚇能治療打嗝嗎?
治療智齒沒你想的那麼貴!否則冠周炎、感染、磨牙齲壞說來就來!
美國「兔唇」寶寶兩周大就接受手術治療拆線之後媽媽泣不成聲!
准媽媽感冒不能服藥,那到底怎麼治療呢?
得了雞眼一走路就疼?該怎麼預防和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怎麼治療最好?做微創手術好嗎?
聽音樂能輔助治療中風,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