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甘肅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那段風雲激蕩的紛爭歷史賦予了它經久不息的神秘魅力,無數英雄輪流上場,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10月下旬,本報記者開始了「三國文化在甘肅」的探微之旅。第一次行程我們踏訪了陰平古道、鐵籠山、木門道遺址、姜維墓等諸多遺址,此後我們還將追尋天水關、諸葛軍壘、街亭古戰場等更多的三國遺迹。追索1700年前的英雄歲月,山河變易,時光似乎抹去了那時的一切印跡,但這些地理名詞,仍然讓我們情懷激蕩……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陰平道幾乎算不上是一條有著真正交通意義的古道,它在歷史上數百里荒無人煙,其地貌原始而險峻,山野樵夫也聞之色變,在歷史上除川、甘兩省匪人私販等相通往來以外,絕少行人。所以古書上又稱之為「邪徑」,取其「非正道」之意。但因為三國後期一位傑出將領的成功冒險,才使它在一夜之間聞名天下,永垂青史……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從甘肅進入四川的陰平古道,以甘肅天水為起點,經甘肅禮縣、宕昌、武都至文縣,從文縣分出兩條路,一條從文縣循白龍江至碧口入川,進入青川縣境而後至平武;另一條是從文縣東南經丹堡、劉家坪翻越摩天嶺入川直達平武。從平武經江油至綿陽,這條古道與金牛古道合二為一,通往成都;而從甘入川的陰平古道,因古時文縣稱陰平,而南北朝時氐族首領又在此建過陰平國而得名。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三國時期,曹操為了鞏固西北邊境,在距今甘肅文縣縣城僅5公里處的鴣衣壩,設置了陰平郡。當時的陰平郡不僅包括今天甘肅的文縣,也包括今四川境內的青川、平武兩縣的部分地區。縱貫於全郡南北的這條羊腸小道,便被稱為陰平道。陰平道出文縣鴣衣壩後,沿途經陰平橋,翻越摩天嶺進入青川境後,經唐家河、落衣溝、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清道口,至江油關(今四川平武南壩鄉)止。


伐蜀奇謀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公元263年10月,魏國大將鄧艾繞開蜀將姜維把守的劍閣,率數千精兵偷渡陰平小道,突然從天而降,出現在並無重兵把守的江油關前。此時江油關的蜀漢守將馬邈看看大勢已去只好投降。於是鄧艾一路勢如破竹,輕取涪城,襲破綿竹,兵臨成都,迫使蜀後主劉禪投降,一舉滅掉了蜀國。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三國志》中對鄧艾偷渡陰平道、滅取蜀漢一段寫得極為生動,說鄧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

而陰平道上最險惡的地段正是屬川、甘交界處海拔2227米的摩天嶺。其嶺北坡較緩,南面則峭壁懸崖,無路可尋。


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中,鄧艾軍是經過九死一生才翻越摩天嶺的。那段異常精彩,說鄧艾率軍「以氈自裹,推轉而下」,終於過了摩天嶺天險,準備繼續前行時,忽然看見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諸葛武侯題」。其文云:「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鄧艾看了大驚,慌忙對石碣磕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師事之,惜哉!」


這段小說家的筆法,當然把諸葛亮神化了。但以諸葛之智,預見魏軍將來從陰平道攻蜀,在摩天嶺設防守險,倒是極有可能的。後人從「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等句子中,便可知陰平道之險絕人寰,絕非正常情況下的交通與征戰之地。當時若有一小支蜀軍把守於古道險要處,鄧艾縱有通天本事,怕也插翅難越。


然而歷史總是在看似偶然的連綴之中顯示它的必然。到了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傅友德亦仿效鄧艾,從陰平道偷出奇兵越過摩天嶺,一舉平定蜀地。

玉壘雄關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鄧艾偷道伐蜀的同時,魏將諸葛緒率三萬大軍從武都抵達玉壘關陰平橋頭,想截斷還在沓中的姜維主力的後路。玉壘關,在今文縣玉壘鄉境內的關頭壩和玉壘坪一帶。其險峻之狀不亞於四川劍閣,素有「隴蜀咽喉」之稱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唐時詩聖杜甫有「玉壘浮雲變古今」的吟詠。這裡的「玉壘」二字,就是指玉壘關一帶。


古陰平橋原為伸臂式廊橋,加長的圓木橫卧在兩岸橋墩上,橋身為長廊形閣樓,有脊檐有廊桿;橋身兩端有橋亭,橋底以握臂橫木為支撐,在中國橋樑史上有重要地位,在三國時它是玉壘關的唯一渡橋。古陰平橋多次毀於戰火併重建。清咸豐6年(1856年)陰平橋被改為玉壘關鐵索橋,1949年被國民黨軍隊焚毀。上世紀70年代碧口水庫建成後,陰平橋遺址和傳說中的姜維城遺址均淹沒在平湖萬頃之中。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如今站在玉壘關一帶四顧,白水江和白龍江兩江相匯,川澤氣蒸,望如雲海。我們彷彿仍聽見當年金戈鐵馬的廝殺聲……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為了統一整個北方,進軍巴楚,曹操在赤壁大戰失敗後,把戰略重點放在了隴右。此後,魏蜀雙方為佔據隴南和隴右廣大地區,展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激烈角逐,在這一時期,陰平也就成了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之一,而玉壘關則是雙方在陰平爭奪的焦點。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蜀將廖化在馳援姜維途中得知諸葛緒已到建威(今西和縣北),將取陰平,便駐守以待。此時,姜維在沓中(舟曲以西、岷縣以南地區)被鄧艾重兵包圍,他便全力突圍撤退。當姜維退到強川口(今宕昌縣兩河口)時,受到天水太守王欣的突襲,損失十分慘重。姜維只得沿羌水(今白龍江)南撤。在撤退過程中,姜維聽說魏將諸葛緒已經搶佔陰平橋頭,於是他當機立斷,率軍北進。諸葛緒得知這一消息後,便判定姜維有可能從其後襲擊陰平橋頭,於是他不得不退回三十里。這樣姜維就誘使諸葛緒棄守陰平橋頭。姜維此時便停止北進,立即掉頭揮師陰平。到陰平後,他集合各路人馬準備去守玉壘關,在半路得知陽安關口(今陝西省寧強縣陽平關)情勢危急,便又前往救援,途中又得知蔣舒已獻關降魏,於是,他們放棄了救援陽安關口的打算。正在這時,姜維得知鍾會大軍已進逼漢中,於是又放棄了駐守玉壘關的念頭,姜維迫不得已同張翼、廖化等迅速退守劍閣,以拒鍾會,這才讓鄧艾成就了滅蜀的赫赫戰功。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千秋功過


鄧艾滅蜀後更是雄心萬丈,他曾上言準備伐吳:「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且徐緩之;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佔據蜀地則魏軍可順江而下,直接威脅長江下游。


「蜀地之甲,乘船浮於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北魏邢巒說:「揚州、成都,相去萬里,陸途既絕,惟資水路,水軍西上,非周年不達。外無軍援,一可圖也。」


翻開中國的煌煌史書,在出現南北對峙的歷史年代,北方政權如果在四川用兵成功,則往往是南方政權覆亡的開端。大儒顧炎武「昔之立國於南者,必先失蜀,而後危僕從之」 之說不虛。



蜀漢亡國路 陰平道 竟如此險峻 鄧艾是怎麼過去的



可惜鄧艾立下滅蜀奇功,卻看不透魏國波譎雲詭的政治風云:忠義與姦邪、英雄與小人、義氣與仇恨、雄才大略與陰謀詭計……鄧艾疏於防患、大禍旋至。鄧艾因爭功被伐蜀主帥鍾會誣為謀反,囚送長安治罪途中,被田續亂兵所害,死前他這樣感慨:「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復見於今日矣。」


「寒山一帶傷心碧」,沿白水江邊鄧艾伐蜀路線迤邐而行,倍感秋意深重。滿眼萋萋荒草早已湮沒了昔日古道征戰的喧沸。一代名將功成後未能衣錦還鄉,想來怎能不讓人傷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寶鑒 的精彩文章:

姜維墓一覽:被暴屍荒野的三國名將
他在痛苦中掙扎一生 自殺九次未成功 被稱為畫痴
妖壇傳說 專吃處女乳房的百鬼之王
新白娘子傳奇 中的五鬼指的是歷史上那五個真實人物

TAG:風水寶鑒 |

您可能感興趣

劉禪才是真正的蜀漢亡國者,毫無爭議
蜀漢亡國後,只有他一人追隨劉禪,最後感動司馬炎!
揭秘蜀漢亡國最根本的禍根,其實就是輸在了一個制度上
史書記,關公全族在蜀漢亡時被仇家殺盡,為何還有那麼多關公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