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4大常見小兒外科疾病

4大常見小兒外科疾病

在幫寶寶換尿布的時候,不經意發現他的腹股溝處,好像有鼓起的塊狀物,稍微用手指一壓,寶寶竟然馬上放聲大哭,而且兩邊睪丸的大小好像不太一樣,診斷之後才發現,原來寶寶有疝氣問題,必須趕緊開刀治療。在兒科診斷當中,常見的小兒科手術到底有哪些?都需要進手術室開刀治療才能痊癒嗎?


常見的小兒外科疾病,上至舌系帶過緊,下至疝氣及隱睪症,相信不少爸爸媽媽都耳聞過,但這些疾病大概都在寶寶出生多久後發病?治療方式都是開刀嗎?有些外科疾病的癥狀跟腹瀉或小感冒類似,爸爸媽媽如果沒有特別留意,還有可能會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期。


疝氣

病因


男寶寶還沒出生的時候,睪丸位於肚子內,會經由腹股溝通道(腹膜鞘狀突)慢慢下降至陰囊,若出生後,這個通道沒有關閉,腹壓一旦受到刺激而上升,腸子就有可能被擠壓至陰囊,形成疝氣;同理,女寶寶也可能有疝氣,只是機率較小。


寶寶會有疝氣,很多老一輩的長輩認為是寶寶常常大哭,或是咳嗽太用力造成的,進而怪罪爸媽照護不周,或是醫師沒檢查到,但其實大多罹患疝氣的寶寶是先天性的,可能剛好在大哭的時候,腹壓增加,爸媽才會發現腹股溝處有突狀物體;而成人才有可能因為長期咳嗽或便秘等,導致後天性疝氣。有3%~5%的寶寶,出生後會罹患疝氣,等於平均約20~30個寶寶,就有1個是疝氣患者;若是早產兒,罹患疝氣的機會將增加到10%以上。


癥狀

一旦罹患疝氣,寶寶的腹股溝或陰囊會有突腫情形,也有可能是兩邊睪丸大小不一;腹股溝通道若幾乎沒有關閉,洞口太大,腸子也越容易掉入陰囊,所以寶寶剛出生時,在不哭或不咳嗽的狀況下,甚至能用肉眼直接看見突腫的塊狀物體,如果擠壓到腹股溝,寶寶就會感到疼痛而哭鬧。


發生年齡與治療時機


從寶寶出生後到3歲之間,最有可能診斷出疝氣,如果診斷之後確定是疝氣,標準的治療時機大約在2~4周之內,但因為寶寶無法適當表達哪裡不舒服,容易延誤就醫,常常在送醫的時候,病情已經很嚴重了;此外,腸子卡在陰囊內6~8小時,無法進行血液循環,可能就會造成壞死。嵌頓性疝氣有一半是發生在6個月大的寶寶身上,所以年紀越小,更要儘快接受手術。


治療方式


治療疝氣的方式就是直接開刀,在寶寶的腹股溝處,切一道約1~1.5公分的小切口,進行疝氣修補的手術, 手術成功率在95%以上,而且目前因小兒麻醉技術的進步,所以爸爸媽媽也不用太擔心麻醉會帶給寶寶後遺症。

術後保養與注意事項


手術後,不需換藥或拆線,醫師會在寶寶的傷口貼上美容膠帶,一周後回診複查,再交由醫師處理即可。疝氣開刀後,醫師會給予止痛藥,不過寶寶只會感到輕微疼痛,通常隔天就能恢復活力,但爸爸媽媽也要盡量注意,不要讓寶寶的活動量過大。



4大常見小兒外科疾病



隱睾症

病因


到了孕媽咪懷胎第37周時,胎兒的睪丸會開始漸漸下降到陰囊,但有大約3%的胎兒,會無法順利降至陰囊中,依然卡在下降的途中,導致出生後,寶寶的陰囊中沒有睪丸,就是所謂的隱睪症。


癥狀


隱睪症寶寶不會感到疼痛,所以也不會因此而哭鬧,爸爸媽媽如果沒有用手去觸摸,通常不太容易發現到,不過,現在的醫師都會在寶寶出生後馬上檢查,爸爸媽媽不需太擔心。發現隱睪症之後,若不及時處理,睪丸在寶寶體內可能會因為擠壓而扭轉,導致睪丸壞死,甚至需要手術切除,往後也有不孕的疑慮。若幼時曾經罹患隱睪症,30年後,相較於一般男性,也有較高機率生長出睪丸的惡性腫瘤,因此,必須特別留意下一代的男寶寶長大成年後有無此症。

發生年齡與治療時機


通常患有隱睪症的寶寶,出生後經過醫師檢查,馬上就能得知。不過,出生後是有機會下降的,以往會認為寶寶在1~2歲之間,睪丸都有可能自行下降;許多小兒外科醫師通常會建議,寶寶出生後6個月,睪丸還是沒下降的話,就要進行治療。因為已有文獻報告,1到2歲已有睪丸局部病變。舌系帶過緊的寶寶,通常出生後就有此癥狀,一旦診斷出有此症,其實就可以馬上剪掉。寶寶剛出生時,舌尖尚未發育完全,也不會說話,所以1~2歲之間其實不易察覺;常常要等到寶寶3~4歲,剛學會說話時,才可能發現寶寶講話有點大舌頭,或是無法發出捲舌音,但此時就有蠻大的機率需要進行語言矯正。


治療方式


我國國內治療隱睪症的方式是開刀,手術過程需先在腹股溝處找到睪丸,將位於寶寶腹中的睪丸牽引至陰囊內並固定在陰囊內,國外則有醫師使用荷爾蒙治療但療效有限。有8~9成的小患者,能夠用手直接在腹股溝觸摸到睪丸,但有些寶寶的睪丸停留在靠近肚子的部位,需要靠腹腔鏡尋找。


術後保養與注意事項


隱睪症的術後保養方式與疝氣相似,不過隱睪症開刀後會有兩個小傷口,傷口縫完之後,也要盡量避免跑跳。


舌系帶過緊


病因


正常狀況下,人的舌頭下面有一片薄膜,稱做舌系帶,但是舌系帶過緊的寶寶,這片薄膜會較大較厚,導致無法捲舌;吐舌時,舌頭的長度沒辦法超過下唇,在吐舌的時候,舌尖也會呈現W字型,正是薄膜扯住舌頭的證據。


癥狀


通常發生舌系帶過緊的狀況時,寶寶都不會感到疼痛, 但舌頭無法往上捲起,吸奶時有些新生兒較容易溢奶,幾乎每次喝奶, 都會從唇邊流出奶水,有些寶寶則是吸不到母奶,因為他們的舌頭無法使力,也沒辦法做出靈活的動作。


發生年齡與治療時機


舌系帶過緊的寶寶,通常出生後就有此癥狀,一旦診斷出有此症,其實就可以馬上剪掉。寶寶剛出生時,舌尖尚未發育完全,也不會說話,所以1~2歲之間其實不易察覺;常常要等到寶寶3~4歲,剛學會說話時,才可能發現寶寶講話有點大舌頭,或是無法發出捲舌音,但此時就有蠻大的機率需要進行語言矯正。


治療方式


爸爸媽媽發現寶寶有此癥狀時,可以帶寶寶到小兒外科門診詢問醫師,通常不用進行手術治療,只需用鈍頭剪刀剪掉舌系帶,過程中會流一點血,但不會太過疼痛;不過,寶寶年紀稍大一些,可能會開始反抗,不乖乖讓醫師剪掉舌系帶,此時寶寶就需要麻醉,避免在治療過程中亂動而導致較嚴重的出血。



4大常見小兒外科疾病



包莖與包皮過長


病因


包莖是因為包皮的洞口太小,無法推開,進而無法露出龜頭;而包皮過長則是包皮覆蓋住整個龜頭,但洞口卻是正常大小,以上兩種癥狀都有可能造成細菌孳生而導致發炎。


癥狀


寶寶的下半身會因為包尿布而悶熱,如果尿液或糞便的細菌污染龜頭,在無法推開包皮或是包皮過長的狀況下,就容易紅腫、發癢及熱痛。


治療方式


患有包莖的寶寶,建議先在包皮洞口擦上類固醇,早晚各一次,持續1~3個月,讓洞口變得鬆軟,才


能清除龜頭污垢,減少發炎現象。


而包皮過長的寶寶,可以先試著推開包皮,清洗臟污,如果效果不彰,才需開刀進行包皮環切手術。


發生年齡與治療時機


正常情況下,每個男寶寶出生後到3歲,都會看不到龜頭,這是生理性包莖,可以不用太擔心;當寶寶到了3~5歲時,包皮就會漸漸開口,洞口變大後便能推開,露出龜頭,如果成功露出龜頭,就不用割包皮;若5歲之後還是無法推開包皮,且有反覆發炎才是病理性包莖,通常醫師會建議先擦類固醇,擦類固醇無效才會建議手術。不過,有些寶寶是到6、7歲才能夠推開包皮,所以爸爸媽媽在這之前,還是可以先觀察寶寶有無發炎或疼痛癥狀,再考慮要不要動手術。


而寶寶出生後,許多醫師並不會主動割除包皮,若爸爸媽媽怕寶寶包皮過長,提出需求,醫師才會割除;如果寶寶不是因為包皮過長及反覆發炎才決定開刀,可能無法採用健保給付。


術後保養與注意事項


手術過後需要擦藥止痛,割除包皮可能會疼痛1~2周,而且如果等到入學年齡再割除,孩子可能會害怕,所以爸爸媽媽也要安撫家中寶貝的情緒。尿道下裂或是埋入性陰莖的寶寶,不能割除包皮,因為尿道下裂需要靠包皮來重建,而埋入性陰莖則是需要利用包皮來做局部重建及矯正手術


(本文由好孕媽媽獨家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椎間盤突出可順利懷孕嗎?
孕期感染 胎兒易早產!
9個養胎小常識 輕鬆擁有好「孕氣」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

您可能感興趣

兒科常見疾病的家庭護理1新生兒
婦科常見疾病科普——什麼是前庭大腺炎?
小兒推拿治療小兒常見疾病集錦
女性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幾種婦科疾病,大部分人患有
新生嬰兒常見的皮膚疾病
女人常喊"肚子疼"小心6大疾病
四大惡習,婦科疾病纏上你
吳茱萸外敷治兒科疾病
常見的炎症性疾病:小兒濕疹
女性吃秋藕預防4種常見婦科疾病
大蒜水治療常見的5種疾病
「8.19預告」兒童常見疾病科普宣教系列活動——小兒腹瀉病防治
阻擊新生兒五大鼻塞疾病
男人睾丸常見10大疾病 陰囊囊腫有多嚴重?
這7種困擾大多數女性的婦科疾病,建議您去看中醫
「中醫堂」初夏養生預防疾病小常識
0-1歲孩子常見疾病有哪些 4種常見病先容
五種嬰幼兒常見疾病護理
婦科常見疾病科普——什麼是外陰潰瘍?如何治療外陰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