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廣東二孩生育高峰提前到 預計9月-11月更緊張

廣東二孩生育高峰提前到 預計9月-11月更緊張

2016年伊始,中國實施了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宣告終結,二孩時代正式來臨。生與養,都是終極命題。政策調整猶如催化劑,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今日起,南都將推出系列報道,「窺見」二孩時代,觀察現象,以求解決問題。


建檔難、挂號難、檢查難、找床位難,分娩人數增加、醫護人員忙到飛起……


全面二孩啟動半年多,蓄積的生育願望開始蓬髮。南都記者近日走訪珠三角數家醫院了解到,二孩時代下,有醫院建檔產婦幾近翻番,分娩人數均有不同程度增長,生育高峰期不定期出現,以往年份傳統的生育淡季目前也不再冷清。

但專家預計,慣常的生育高峰還沒來到,下半年9月-11月會更緊張。


A


「難產」


建檔今年12月預產期的建檔都滿了

陳女士預產期在今年12月,胎兒12周時,她「瞄準」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希望在這裡生孩子。第一次跑到醫院,卻被告知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挂號。


原來,醫院設置了建檔號,專門用於孕婦開設建檔。但每天建檔號源不多,必須搶號,「要提前一個月搶號,我都是一大早6點起來搶,幾分鐘就被搶完了。」陳女士留意到,值班的護士會隨身掛著牌,上面寫著什麼月份建檔已滿,「目前12月份預產期的建檔都滿了,只能排到明年1月了。」這意味著,預產期是12月的孕婦已不能在中山三院嶺南醫院嶺南醫院建檔。記者觀察發現,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近幾個月也開始設置「建檔專用」號,每天只放出20個號源,要建檔,必須掛這一專用號。


陳女士的情況並非孤例,記者近日走訪多家廣州的醫院發現,因為孕婦數量激增,部分醫院設置了建檔數量限制,孕婦也面臨建檔難題。


部分醫院建檔量較去年同期翻倍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這家廣州最大的產科醫院正不堪重負。在廣州市婦嬰醫院內,每個月的建檔數量都比去年同期增加200例。「老城區的居民,按照以前的計劃生育政策只能生育一個。現在全面二孩後,生育意願都釋放出來了。」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產科蔣艷敏說,目前醫院已經無法保證每個中途前來進行產檢的產婦順利地建檔、建卡,「高齡的孕產婦也不例外。只有高危產婦和急診產婦才能例外。」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亦是如此。「去年,每個月的孕婦建檔量也就在1天13人左右,而現在每天都超過24人以上,建檔數量一直在上升。」相關負責人說,雖然醫院還沒有限制產檢建檔人數,但醫院已經明確要求來院產檢的孕婦必須建檔建冊。


記者採訪發現,二胎是建檔人數中的重要增長因素。中山六院產科護士長劉嘉琦說,目前產檢建檔人數相較去年同期幾乎翻倍,而且當中大概有四成是生二胎。


南都記者也走訪了周邊珠三角城市多家醫院,目前深圳、佛山、珠海、東莞等城市的醫院並未出現孕婦建檔難的問題,不過各大醫院均反映自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孕婦產檢人數都有明顯增長。珠海市人民醫院是目前珠海公立醫院當中就診量最大的醫院之一,據該院產科介紹,2015年1-5月該科產婦新建檔1682人,門診人次20936人次,而2016年1-5月新建檔2155人,門診人次22209人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7.4%和6%。


分娩今年「淡季」超去年「旺季」分娩數


除了建檔人數,孕婦激增、醫療資源緊張也能從出生的寶寶數量當中窺見一二。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產科在去年11月生育量最多,光珠江新城院區一個月就達1100例。「今年,從現有的產檢孕婦的情況來看,分娩數將超過1400例」,蔣艷敏說。

同是專科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的預分娩人數達1300多,而去年,平均每月有1027個產婦在這裡分娩。今年3月份,省婦幼分娩人數達1015,4月份為1051,而去年3月份只有864,4月份只有931。


同樣的人頭攢動現象,在廣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產科內也出現。以前的高峰期每月分娩量也就在500左右,現在已經達到了650人的峰值。佛山市婦幼保健院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4月份共分娩3600例,同比上漲了10%。


此外,以往產科存在傳統的分娩高峰時段,現在高峰期卻不甚明顯,「經常都是不定期的高峰。」劉嘉琦說,在中山六院,以往8月份、年底是生育高峰期,但現在卻沒有明顯規律。


廣醫三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也是如此。廣醫三院產房護士長夏華安說,以往從新年到6月是分娩的「淡季」,8月以後是「旺季」,「但是2016年,廣醫三院『淡季』的分娩量也超過了2015年的『旺季』。」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相關負責人也說,以往上半年並不是傳統的分娩高峰時段,但今年上半年以來,醫院分娩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1.8%。

為了應對分娩人數,華僑醫院更是直接在產科張貼告示:「因近期懷孕、分娩人員多,大大超出我院所能承受的容量,為了保證母嬰安全,經產科領導班子決定:不在我院行系統產檢者,一律不能收住院分娩。」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珠江新城院區的產科門診也貼出了告示,提醒產婦們,醫院已不能保證每位在珠江新城院區產檢的孕婦,最終能在珠江新城院區生產、分娩。高峰期,產婦們可能被臨時轉診到婦嬰院區生產。


但不在醫院產檢,產婦臨時發作不收入院,能做到嗎?「做不到啊,急診來了,不能不收啊,就算只有座位也要收。」中山六院產科護士長劉嘉琦說。


產檢照B超排長隊,孕婦輾轉三家醫院


在建檔遇阻後,做三維彩超時,陳女士又遇到了難題。她提前三個月預約24周的三維彩超,但周旋了三家醫院才約上。「一開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爆滿,中山三院嶺南醫院也滿了,最後跑去黃埔區中醫院才約上。」


孕婦照B超排長隊,這一現象在其他醫院也得到了證實。廣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稱,由於產檢人數太多,醫院的產科B超已經是加班、滿負荷地在運轉了,可即便如此,每個產婦必須進行的三維彩超大排畸檢查,也需要提前兩個月預約。


東莞市東華醫院婦產科主任石靜也說,以前孕婦可能半個月到1個月就可以預約到B超檢查,「但是,現在通常要提前1個半月來預約。」而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市人民醫院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B超預約甚至要提前兩個月。


挂號也面臨難題。「熱門專家號都要秒殺,放出來一分鐘就搶光了。普通號就相對容易點,但幾乎也是在10分鐘內被搶光。」剛剛在東莞生了二胎的小婉告訴記者。


床位醫院走廊住11產婦,醫生沒空上衛生間


分娩人數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床位緊張。劉嘉琦說,最緊張的時候,中山六院的走廊住了11個產婦,甚至產婦要坐著等待床位。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門診護士長羅輝蘭也說,目前,該院產科共有固定床位200多張,但隨著產婦的增加,加床已經成為了常見現象。「很多孕婦都是夜裡來的,眼看就要分娩了,我們又不能不收」,對此,羅輝蘭無奈地表示,從今年4、5月份起,加床現象迎來高峰,最多時一個產區45個固定床位,加到了80張床。


產婦增加也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作為產科的醫護人員,壓力非常大。」羅輝蘭表示,婦產科醫生非常辛苦,中午不能休息,晚上也不能準時下班。目前,婦產科大部分醫護人員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周六日幾乎都要上班,而且不能補假。


「醫生有時候忙起來,連上衛生間的時間都沒有。」珠海市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說。


B


應對


放號、加人、剖宮產3天出院


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產婦人數,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劉國成給科室的每個醫生加了任務。原本醫院規定一個醫生上午放30個號,下午放25個即算完成任務,目前,新規要求每個醫生一天放70個號,查完房的醫生也可能被臨時拉到門診加號。


除了放號,人力資源也在不斷增加。廣醫三院產房護士長夏華安介紹,醫院目前產房新增了產床、手術室,同時還新招了7個助產士。劉嘉琦也說,從去年開始,中山六院就已經進行人力儲備,光是產科護士,就從去年的30人增加到了40人,增長了33%,醫生也有小幅度增加。


開設「二胎門診」綠色通道


今年4月底,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也出台註冊登記和註冊分娩制度,規定在13周前,對計劃在醫院分娩的產婦登記建檔,優先建檔產婦預約、住院分娩,以集中管理產婦,讓在醫院生孩子的孕婦能得到規範產檢,也評估每個月分娩人數,做好應急預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產科蔣艷敏告訴記者,目前醫院已經採取了加快產科病床周轉的相關舉措,比如順產兩天出院、剖宮產3天出院等舉措。


不少醫院也通過特辟「二胎門診」來應對。記者了解到,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和市二醫院就特開了針對二胎的專科門診。東莞市婦幼保健院也已在生殖醫學中心專門開設了「二胎門診」綠色通道。


廣醫三院也有「綠色通道」,「對於一些急產的產婦而言,如果到了生孩子的關頭,送入我院急診,急診為這一類情況危急的產婦開闢了綠色通道,直接送至產房生產。因為已生育過一孩以上的經產婦的產程比初產婦要快,近期確實有不少這樣的產婦經急診綠色通道分娩」。廣醫三院產房護士長夏華安說。


東莞組建全市孕產婦救治中心


南都記者了解到,從2009年起,東莞市已設立了危重症孕產婦救治定點醫院,並在東莞市婦幼保健院設立辦公室,負責全市孕產婦救治專家組調配。市級危重症孕產婦急救網路成立以來,全市孕產婦死亡率連年下降。莞籍孕產婦死亡率從成立前三年的平均10萬分之9.20,下降至成立後的平均10萬分之3.43,下降率62.7%。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張詠梅介紹,現在定點醫院也從此前的兩家擴大到了6家,包括市婦幼保健院、市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厚街醫院以及長安醫院。「目前,我們正在規劃組建全市孕產婦救治網路中心,在全市打造多個救治中心,以一個中心覆蓋區域多個鎮街的方式,來提高東莞孕產婦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效率。」市衛生計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救治網路也將能夠更好應對二孩高危孕產婦問題,「目前,相關方案也正在制定中。」


C


建議


可選擇二級、民營醫院建檔


據了解,目前深圳具有產科資質的醫院超過90家,截至今年3月產科床位有3900多張,產科資源總體仍有容納空間,只是飽和程度不均勻,孕產婦傾向於到市屬大型公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其他醫院產科資源仍不飽和。


非高危孕婦不要捨近求遠擠大醫院


在東莞,相對鎮街醫院,市級、三級醫院產科面臨的二孩壓力也更大。「現在大家對於懷孕生育會更加看重,加上生育保險等政策,基層醫院與大醫院的生育花費可能相差不大,所以很多寧可捨近求遠擠大醫院,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大醫院的負荷。」專家稱。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門診護士長羅輝蘭呼籲市民,如果不是高危孕婦,沒有不良孕史,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等,那麼可以選擇一些就近的二級醫院或民營醫院建檔、產檢及分娩。東莞市兒童醫院有產科醫生也認為,在二孩問題上,需要進一步推進分級診療。


但有些孕婦對二級醫院或民營醫院建檔仍存有擔心,羅輝蘭表示,深圳市二級醫院都有大的公立醫院作指導,一旦在二級醫院發現產婦有高危因素,會安排上級醫院及市裡的專家援助,孕產婦出現緊急情況也會迅速轉診到上級醫院。


預計9月-11月的生育高峰會更緊張


「真正的生育高峰其實還沒有到。」東莞市東華醫院婦產科主任石靜坦言,現在產科住院人數還沒有明顯增加,「床位雖然緊張,但是周轉比較快,一個月也就只有幾次加床的情況出現,9-11月是每年的生育高峰,若再加上二孩生育,屆時,緊張狀況可能會更加明顯。」


建檔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升幅近一倍(從每天13人左右增至每天24人以上)


廣州市婦兒中心婦嬰醫院:每月建檔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00例


廣醫二院:實施每天限號17人左右的建檔量


中山三院嶺南醫院:預產期在12月的建檔已排到明年1月


中山六院:產檢建檔人數較去年同期幾乎翻倍,當中大概有四成是「二孩」


東莞婦幼保健院:一個月產科建檔1500人左右


東莞東華醫院:產檢人數大概增加兩成


珠海人民醫院:產科2015年1-5月產婦新建檔1682人,門診人次20936人次;2016年1-5月新建檔2155人,門診人次22209人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7.4%和6%


中大五院:今年建檔及就診人數增長約40%


深圳婦幼保健院:建檔孕婦增加約30%,目前每月建檔量約為2000例


佛山第二人民醫院:3月份建檔100多份,4月份激增1倍多,約有300多份


產檢


東莞東華醫院:以前半個月到1個月就可預約到B超檢查,現在通常要提前1個半月預約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B超預約要提前兩個月


分娩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今年9月預分娩人數達1300多人,去年平均每月有1027個產婦分娩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分娩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1.8%,下半年的分娩量將至少增加20%-30%


廣州婦兒中心珠江新城院區:去年11月「旺季」一個月1100例,今年預計同期分娩數將超過1400例


中山六院:以往8月份和年底是生育高峰期,現在卻沒有明顯規律,分娩人數預計年底將有50%到60%的增長


廣醫二院:以前高峰期每月分娩量500人左右,現在淡季已達到650人的峰值


廣醫三院:以往從新年到6月是分娩淡季,8月以後是旺季,但今年淡季分娩量也超過去年旺季。產科今年1-6月分娩量較去年明顯增長,其中單月分娩量達到了680例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每月分娩量1000人左右


東莞市人民醫院:一月分娩850人左右,其中100多人是高齡產婦


佛山市婦幼保健院:今年1-4月份分娩3600例,同比漲10%


床位


中山六院:最緊張時走廊住了11個產婦,甚至產婦要坐等床位


深圳婦幼保健院:產科共有固定床位200多張,加床已成常見現象。今年4、5月份起,加床現象迎來高峰,最多時一個產區45個固定床位加到了80張床


應對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產科原本一個醫生上午放30個號,下午放25個,目前要求每個醫生一天放70個號,查完房的醫生也可能被臨時拉到門診加號


廣醫三院:產房新增了產床、手術室,還新招7個助產士


中山六院:產科護士從去年的30人增加到40人,增長了33%,醫生也有小幅度增加


記者統籌:陽廣霞 編輯統籌:柴華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陽廣霞 田海燕 肖佩佩 喻映雪 李京 通訊員 易靈敏 黃賢君 許詠怡 鄧奕茂 簡文楊 林惠芳


(南方都市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暑期英國游省三成?
孕婦暴增20斤 不是胎兒長得快 是患上了腫瘤
電影版《三體》還沒影呢,先看舞台劇《三體》玩轉3D
購買5類食品4類過期,看看沃爾瑪怎麼說...
廣州,無論你點變,我都鐘意你

TAG:南方都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40歲母親將生第19個孩子 14歲就開始生育了
組圖:她14歲便開始生育 如今41歲迎來自己第19個娃
清朝生育年齡最小的皇后,13歲生下康熙,卻在24歲去世
夫妻24年生育16胎,17個月生一胎,成為英國最大家庭
2019年有二胎生育信息的人
22歲落選23歲嫁豪門瘋狂生育,如今33歲備孕五胎要兒子
1995年至2016年的計劃生育標語,哪一個標語你最眼熟?
泰國男子40年來娶妻120人 生育28個兒女
2017年雞年有利「生育」的生肖
2018年有希望生育兒子的人
2018年才適合「生育」的生肖
一個偉大母親,14歲開始生育今年生第20個寶寶
朱元璋26子排序圖表——洪武帝年過60歲後,仍生育3子
16歲少年和媽媽發生關係,生育1子,母親被判入獄4年零8個月
朱元璋3大政策鼓勵生育,皇族從58人增長到100多萬!
37歲產婦10年未成功生育,為生下孩子竟躺床上8個月不下地!
2017年有望添丁,生育男孩的生肖人
兩孩出生比增加6.7%年底將出現生育高峰
23歲被提名影后,嫁大6歲老公協議不生育,現57歲還這麼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