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外媒:中法海洋衛星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預計2018年升空

外媒:中法海洋衛星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預計2018年升空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道外媒稱,中法海洋衛星(CFOSAT)已經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7月13日援引《中國日報》報道,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董曉龍表示,目前中法海洋衛星初樣研製工作已完成,進入正樣階段,預計於2018年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報道稱,董曉龍指出,中法海洋衛星投入使用後,將用於觀測海洋風浪,為航海者提供海洋預報和災害監測預報。衛星上將安裝用於測量和監測海浪的專門雷達以及中方研製的散射計(一種微波雷達,用於探測自然風速。)

中法海洋衛星項目於2006年啟動,該衛星是在中國CAST2000衛星平台基礎上設計的。


【延伸閱讀】中國科學家:力爭2020年前發射全球首顆水循環觀測衛星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張素)11日在北京舉行的第36屆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上,由中國科學家提出的「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頗受關注。這是全球首個對陸地、海洋和大氣水循環關鍵要素進行系統性綜合觀測的科學衛星計劃。


水循環是指,在太陽輻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動下,水在水圈內各組成部分之間不停運動,構成全球範圍的海陸間循環,並且把各種水體連接起來的過程。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施建成說,水循環特徵變化已直接影響人類生活,目前在中國南方肆虐的水災「就是水循環特徵在區域發生變化的典型案例」。提高對水循環特徵的認識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家提出「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計劃利用對水要素敏感的三個感測器,對土壤濕度、雪水當量、地表凍融、海水鹽度、海面蒸散與降水等水循環關鍵要素的時空分布進行同步觀測,以期得到前所未有的觀測精度。這一計劃得到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重點支持。


施建成說,通過先進感測器的設計和集成,衛星將實現全球最強的觀測能力,還將改進水循環過程的歷史數據和相關模型,提升預報能力,繼而通過預報模型來揭示研究和氣候變化的相互作用。


施建成向記者介紹了衛星的相關進展。「已完成了主被動協同反演和有效載荷關鍵技術的攻關和試驗驗證,背景型號研製通過驗收。」他說,目前進入工程答辯階段,待答辯通過,即可開始工程研製。他們力爭在2019—2020年時發射衛星。


來自美國、歐洲的科學家們與中方達成了合作協議。施建成說,「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計劃實施後,將以此為核心發起國際水循環衛星星座,與全球降雨觀測衛星計劃等聯合起來,更全面地觀測全球不同地區的水循環時空分布特徵及變化。(完)

(2016-07-11 19:08:29)


【延伸閱讀】西媒:中國反衛星技術日新月異 美太空主宰權岌岌可危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道西媒稱,無論從何種角度看,太空競賽已經是並且在未來仍將是各大國安全日程中的一個戰略組成部分。除了科技挑戰和商業開發以外,太空競賽作為軍事領域競爭力的核心元素從一開始就顯露無遺,至少是從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伴侶號」開始。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7月11日發表題為《太空的軍事化已經到來》的文章稱,莫斯科獲得的這一率先和出人意料的優勢是華盛頓在1969年完成登月壯舉的主要動力。在冷戰的背景下,隨著《外層空間條約》(1967年)的簽署,兩個意欲稱霸世界的大國為提高核能力展開了角逐,並研發出了當時唯一能夠打到外太空的武器:洲際導彈。上述條約決定了太空的非軍事化,規定外層空間不屬於任何國家的管轄範圍,各國可以自由進入。


文章稱,很大程度上真正遏制太空軍事化的並非這項條約,而是當時設想中部署在太空的武器的低效、成本過高以及巨大的漏洞。

直到我們進入了一個由美國和中國領頭的新階段,太空的軍事化進程才真正開始成熟。對已經公開討論「太空控制」的華盛頓來說,太空已經成為其主要弱點之一,因為其在捍衛自身利益和行使全球霸權時極度依賴部署在太空的C4ISR系統(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系統)。截至2015年8月地球軌道上共計1355顆正常工作的衛星中,有549顆來自美國(中國142顆,俄羅斯131顆)。但這樣的太空主宰權面對中國日新月異的反衛星(ASAT)技術的發展似乎岌岌可危,2007年中國反衛星導彈試驗就已經成功擊毀了一顆已經報廢的氣象衛星。


文章稱,目前已經擁有4個衛星發射基地的中國計劃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任務,並已於上月成功發射了新一代長征7號運載火箭,標誌該國運載火箭研製取得重大突破,將大幅提升進入空間的能力。而長征7號上搭載的「遨龍一號」空間碎片清理飛行器也能夠被視為先進的反衛星武器。


一場太空軍事化競賽就此加快了腳步,參賽的還有俄羅斯、以色列和日本。而歐盟呈現的形象,至少就目前來看,與上述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家最大的民用衛星運營商都來自歐洲或將總部設在歐洲,全球衛星生產、發射和服務工業的40%掌握在歐洲手中。此外,國際空間站50%的零部件都產自歐洲,歐洲對月球、火星、金星和土星展開的探測任務也舉世聞名,而所有這些都是各國和各企業間以和平目的進行空間合作的範例。(編譯/韓超)

外媒:中法海洋衛星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預計2018年升空


6月25日晚,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2016-07-13 00:17:00)


【延伸閱讀】中國擬在2016—2017年陸續發射高分三號、五號衛星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張素)第36屆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11日在北京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國擬在2016年8月發射高分三號衛星、在2017年發射高分五號衛星。


高分專項是指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是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確定的重大專項之一,計劃發射10餘顆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童旭東在會上做主旨報告。他說,「十二五」以來,中國陸續研製發射並投入使用了「高分一號」、「高分二號」和「高分四號」,極大滿足國內中高解析度遙感數據應用需求。


據介紹,高分專項已建成或即將建成國內外6個衛星數據接收站,促進40多個行業和區域形成了數百種產品及其相關服務模式和標準規範,搭建了中國高分應用綜合信息服務共享平台。


童旭東說,高分專項將從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陸續發射高分三號、高分五號等高性能新型遙感衛星,進一步豐富中國自主高解析度遙感數據類型。


據披露,「高分三號」是1米解析度雷達遙感衛星,「高分五號」裝有高光譜相機和多部大氣環境和成分探測設備。


童旭東說,中國高分應用綜合信息服務共享平台將增加在線服務、交易等功能,積極促進地方部門及企業應用高分數據及技術成果,確保在「十三五」期間加速中國空間信息產業發展。


第36屆國際地球科學與遙感大會由國際電子與電氣工程師協會地球科學與遙感學會主辦,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和復旦大學協辦。該學術會議始於1981年,在本領域極具影響力。今年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完)


(2016-07-11 17:30:50)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日媒:日菲敏感時期啟動海上聯合演習 或夾帶「私貨」
俄擬在千島群島建軍事設施 新媒:改變太平洋軍事平衡
外媒:新研究支持宇宙由「大彈跳」形成
英媒:厄瓜多西北海岸發生6.4級淺層地震
尹卓:中國戰時將第一時間打掉韓境內薩德基地

TAG:參考消息 |

您可能感興趣

美歐協商最新深空計劃:2020年後探測木衛二海洋
國家海洋局:2020年前推出10至20個海洋經濟示範區
美歐協商最新探測計劃:2020年後發射探測木衛二海洋
我國將於2017年1月1日對外發布南沙三大島礁海洋環境預報
史上今日:2011年7月22日 「勝利902」大型海洋工程船正式交付
2017年7月藍色海洋日曆壁紙
2009年6月28日 我國建成世界首座圓筒型超深水海洋鑽探儲油平台
2016年度海洋人物
2017年6月海洋風景日曆壁紙
2017年10月小清新海洋風景日曆壁紙
致敬潛水先鋒 IWC萬國表推出全新海洋時計2000自動腕錶 「35周年」特別版
2017年海藍之謎世界海洋日限量版精華面霜編輯評測
韓志旼驚喜亮相《三時三餐-海洋牧場篇20170804期》
2016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揭曉 中國海洋大學兩項成果入選
約8500萬年前最強大的海洋霸主:海諾龍
2017「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於6月8日在南京舉行
中國「海洋石油982」,鑽深9144米,南海的「定海神針」!
八十年代新疆 距海洋2500公里的烏市
2017年7月及上旬山東東營市海洋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