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們有沒有真正獨處過?

我們有沒有真正獨處過?



在日常生活里,我們極少有獨處的機會,即使獨自一人,生活仍然充滿著各種外來的影響,例如知識、回憶、經驗、焦慮、哀傷、衝突等,這使得我們的心愈來愈遲鈍、麻木,就像例行公事一樣單調地活著。我們有沒有真正獨處過,還是永遠隨身扛著昨日的重擔?




有個有趣的故事:兩名和尚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去,他們在河邊遇見一個年輕女子在哭泣。其中一位和尚走上前去問:「這位大姊,你在哭什麼?」她答道:「你有沒有看見對岸的那棟房子?我今天一大早從那邊涉水過來,沒想到河水漲了,附近又沒船,我回不去了。」和尚回答:「小問題。」於是,他就把她扛在肩上涉水走到對岸去,然後兩名和尚就繼續上路了。幾個小時以後,另一位和尚實在忍不住就問道:「師兄,你發過誓絕不碰女人的,剛才你的行為已經犯下了重戒。你碰那個女人時,是不是有一種快感?」這位和尚則答道:「我在兩個小時前就把她放下了,你現在還扛著她!不是嗎?」



這就是我們都在做的事。我們隨時都扛著自己的重擔,怎樣也放不下。如果我們全神貫注於一個問題,並且立刻加以解決,而不是把它拖延到下一分鐘,甚至第二天,就能嘗到寂靜的滋味。然而,即使我們家裡的人很多,或是坐在很擁擠的公車上,我們都能感到寂靜。這份寂靜暗示著清新的赤子之心。




內心享有獨處的空間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那意味著存在的自由、行動的自由以及任意翱翔的自由。只有寂靜才能滋生出良善,也只有自由才能培育出德行的花朵。我們也許享有政治的自由,但是內心裡並不自由,因為毫無空間可言。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沒有廣大的空間,真實的品德就無法運作發展。惟有懂得獨處,不受外界影響,也不被修鍊束縛,才能巧遇嶄新的真相。



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只有內心平靜時才能保持清明,東方的止觀禪定就是為了成就這樣的心智狀態。控制念頭或持咒不外是為了使內心安靜下來,然後才能看清楚問題所在,可是除非一個人事先奠定好基礎,能從恐懼、悲傷、焦慮及種種自設的陷阱中擺脫出來,否則我看不出他如何能使內心安靜下來。這是最難表達的一種境界,我們之間要想溝通,你不只應該聽懂我所用的每個字句,同時還要在每個當下的那一刻全神貫注,雙方才能在同一層次上交會。如果你只是按照自己既有的知識、喜歡或意見去詮釋我所說的話,或是很費力地想理解這一切,我們的溝通便無法形成。




一個人如果總想獲取或達成一些什麼,這種拚命奮鬥的態度,對我來說就是人生最大的絆腳石。我們的教育從小就訓練我們去爭取成功,我們的腦細胞也跟著製造出成功的模式,來取得肉體上的安全感,然而成就並不能帶給我們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我們所有的人際關係、態度和行為中,我們都需要安全感,但是我們已經認清,根本就沒有安全感這種東西存在。因為從心理的角度來看,沒有一件事情是永恆不變的,因此,沒有任何關係能帶給人安全感。如果你能看透這點,生活態度就會完全改變。當然,我們都需要房子、食物這些外在的保障,可是心理上對安全感的執著,反而使你無法享受到所擁有的外在保障。



寂靜是超越意識限制的必要條件,但是怎樣才能使那終日為自己忙碌的心安靜下來呢?也許我們能訓練它、控制它、塑造它,但是這些磨練會使心智逐漸遲鈍,卻無法使它安靜下來。因此,刻意想要達到無念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愈勉強,你的心就愈狹隘、停滯。任何控制或壓抑,帶給人的只有衝突,因此,外在的控制或修鍊絕不是真正的辦法,而毫無節制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價值。




我們的生活不斷接受社會、家庭、自己的痛苦、經驗、意識形態與既定模式的鍛煉,然而這些鍛煉是最具有破壞性的。真正的鍛煉之中絕對不能有控制、壓迫或任何形式的恐懼。那麼這種鍛煉要如何進行呢?絕不是先有鍛煉而後有自由,自由應該放在起點,而非終點。真正的自由乃是從鍛煉的強制中解脫出來,能認識這份自由便是極深的修鍊。學習的本身就是修鍊,而修鍊這個字的根本意思就是學習研究,所以學習研究的本身就能帶來清晰的思想。要了解控制、壓迫和放縱的本質與結構,必須全神貫注地學習研究。你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不必強加任何鍛煉,因為學習研究的行動就能帶來毫無強制的鍛煉。




在抵制所有的權威,如宗教組織、傳統和經驗以前,必須先看清楚為什麼我們會服從它們。好好地研究一下那種心境。要想研究它,我們不能一邊接受權威,一邊又想研究它,這是不可能的。要想認清我們心中有關權威的整個心理結構,就必須先有自由。當我們在研究時,我們就已經放下這整個心理結構了,當我們確實放下時,這個放下的本身就是使我們從權威中解脫的智慧。放下一切被視為有價值的外在訓練、領導、理想等,就是真正的學習研究。這種學習研究的本身,不只是修鍊,同時還放下了修鍊,於是放下就變成了建設性的行為,因此,我們是在放下所有那些我們認為可以帶來靜心效果的東西。



我們現在已經認清控制不能導向靜心。專註於某一個客體,完全沉迷於其中,也不能使一個人的心真正安靜。好比給小孩一個有趣的玩具,只能使小孩安靜一段時間,但是你一拿走那個玩具,他又開始淘氣了。我們都沉迷在自己的玩具里,自認為內心很平靜,即使一個專心獻身於科學或文學活動的人,也只不過是暫時沉醉在自己的玩具中,而並未擁有真實的寧靜。




我們所熟知的只有一種形式的寂靜,就是當心中的嘮叨和念頭停止的那一刻,但是那並非真正的寂靜。寂靜就像美與愛一樣,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境界。它不是念頭止息以後的產物,也不是當腦細胞看透所有的心理結構以後所說的:「看在老天的份上,你給我靜一靜吧!」然後製造出來的安靜。寂靜也不是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合一時的專註狀態,雖然在這種狀態中已經沒有內心的衝突,不過那仍然不是寂靜。



你是否在等著我為你形容寂靜的真相,好加以比較、詮釋,然後帶回家埋起來?然而寂靜是無法形容的,能形容的都是一些已知之事。你必須每天都能死於一切已知的創傷、榮辱以及自製的意象和所有的經驗,如此你才能從已知中解脫。每天都大死一番,腦細胞才會變得清新、年輕而單純。但是憑著單純、清新以及溫柔、體貼,仍然無法產生愛,因為它們並不是美與寂靜的本質。




這份寂靜和內心停止嘮叨的無念是迥然不同的境界,而它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起步,就像穿過一個小洞,然後才能進入那廣闊、浩瀚、無量而又超越時間的境界。但是這種境界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如果你已經全盤了解了意識的結構、快感、悲傷和絕望,而腦細胞也變得平靜了,也許你就能突然巧遇那沒人可以告訴你,也沒人可以毀滅的奧秘境界。這個活生生的心是寂靜的,它沒有自我的中心點,因此也不受時間的束縛。這無限的心才是惟一的真理,也是惟一的真相。




選自《重新認識你自己》





我只關心一件根本的事情:讓人們自由。我想使人掙脫一切牢籠、一切恐懼,不再創立宗教、新的派別,也不再創立新理論、新哲學。——克里希那穆提





閱讀《克氏教誨必讀100篇》,請點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誨 的精彩文章:

你不能依賴任何人,事實上並沒有嚮導
什麼是自知?
我們為何希望有個伴侶?
不費力的生活

TAG: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誨 |

您可能感興趣

獨處時的恐怖思想,你有過嗎?
婚姻,戀愛中的我們是否能獨處,是否還有獨處的能力?
女友從不和我獨處,不是我想誤會她,而是她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叔本華: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
要獨處?這世上總有許多你不曾聽聞的角落
獨處有多好?
獨處的時候想些什麼有助於提升自我?
只需要讓孩子們獨處3分鐘就有可能發生的邪惡事件……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回自己,懂得發獃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自由的人
沒有獨處空間的愛情是有缺失的
為什麼說不能讓孩子與寵物獨處,這就是你看到的結果,辣眼啊!
每個人都有不可言說的癖好,獨處時就會按捺不住
讓小孩子跟寵物們獨處,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有這樣的椅子,我願將獨處的美好時光交給它
知乎好問題·獨處的時候,如何保持自律?
有一種獨處叫養多肉!我願把我的整個世界都給你!
真正幸福的人,懂得享受獨處
獨處,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害怕獨處的人,你不用追求自由了,因為給你也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