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連林則徐這樣還算有點國際眼光的大員,戰爭中居然「考慮使用道教氣功師」。前敵大臣楊芳的制敵之法更為奇葩,居然「傳令甲保遍收所近婦女溺器為壓勝具,載以木筏,出御烏涌」。

——讀藍詩玲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是中國人難以撫平的歷史創傷,稍加撩撥總會千愁萬緒。在史學家看來,這場戰爭撕掉了清廷腐朽與虛弱病灶的最後一絲底褲,同時這也是中華民族近代屈辱歷史的發端。作為戰爭關係雙方,中國對這段歷史的敘述早就模式化,老幼咸知。當年曾以先進文明自居的英國則語焉不詳,甚至有學者辯稱,正是這場戰爭將腐朽的清廷拽進了國際秩序大家庭中。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本書中,英國歷史學家、中國近代文化的密切觀察者藍詩玲用場景追述的方式,帶領讀者回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歷史現場。與其說藍詩玲是一個敘述者,不如說她是一個冷靜的呈現者。對於中英雙方,藍詩玲力避評價,而是儘可能匯聚詳實的資料——當歷史場景擺在眼前時,我們不僅看到了鴉片戰爭的複雜性,還有清廷上下的顢頇自大。


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在《鴉片戰爭:一個帝國的沉迷和另一個帝國的墮落》一書中,曾想像了這樣一副場景:哥倫比亞麥德林可卡因壟斷集團成功的發動一起對美國的軍事襲擊,迫使美國允許可卡因合法化,並允許該壟斷組織將毒品出口到美國五個主要城市,不受美國監督並免予徵稅;美國政府還被迫同意販賣毒品的官員管理所有在這些城市活動的所有哥倫比亞人。此外,美國還必須支付戰爭賠償1000億美元——這是哥倫比亞向美國輸出可卡因所發動戰爭的花費。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今天還是過去,大英帝國的政治家和學者們絕不可能接受上述邏輯,而鴉片戰爭其實就是黑尼斯三世道出的這個理。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鴉片戰爭的表象是英國因購買茶葉、絲綢和瓷器等中國商品,導致白銀大量流向中國,而向來以什麼都不缺而自居的天朝對購買英國商品無甚慾望,當然鴉片除外。清廷雖昏庸,但對於鴉片的危害性並非毫無所知,鴉片在中國的泛濫,並非真就如英國政客們所說的那樣鑽了法律空子。事實上,清廷在「1729?年頒布的第一個懲罰販賣鴉片的法令,是『照邪教惑眾律』治罪」。

就向中國大批走私鴉片之舉,英國首相巴麥尊狡辯是「中國人心甘情願地購買其他人心甘情願出售的東西」,璞鼎查則嫁禍於中國人自己抵制不了毒品。然而,1890年11月,當英國流行的男童漫畫《好朋友》報道了倫敦東區鴉片煙館時,英國人卻立即告誡「中國毒品出現在了英帝國的心臟地區」。明明是英國人強推的鴉片貿易,當危險逼進家門時,卻又倒打一耙。英國政客用盡所有能夠貶低華人的辭彙,其目的只有一個,即作為劣等人種,中國只能接受英國人的安排。按照英國人以國力強弱區分人種優劣邏輯,不知為何閉口不提漢唐的強大。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璞鼎查


中國不願進口英國商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條當是,中國對工業商品和正在歐洲興起的市場經濟毫無認知。回溯到1793年,當英國使臣馬戛爾尼送給乾隆上千件象徵工業革命成就的商品作為禮物時,晚年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以「奇技淫巧」之名,將這些禮物深鎖庫房,依然沉迷於河清海晏的夢幻之中。

儘管一些英國人將鴉片戰爭肇因全推給軟弱的清廷,聲稱當地老百姓對於英軍的到來「顯得非常高興」,藍詩玲呈現的史料是,英軍並不是少數政客渲染的那般紳士,他們敲開中國大門用的是大炮和火槍。在我們歷史中被英勇化的三元里抗英事件,真正導火索是英軍「褻瀆了當地鄉民先人的墳塋」,劫掠當地並強姦婦女。像這樣將槍炮貼上文明開化標籤的這並非孤例,在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槍炮關照下,印度安人和澳洲土著幾近滅絕。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三元里抗英

復盤第一次鴉片戰爭,清廷並非真就那般羸弱不堪。1840年,清朝GDP世界第一,是英國的6倍。但GDP並不與綜合國力直接划上等號。在第一次鴉片戰爭過去五十多年後的甲午戰爭時,清朝的GDP是儒家文化學生日本的9倍。清廷相隔半個世紀的兩次大敗表明,GDP並不等同強大。


既然是戰爭,軍事當然是最易拾起的話頭。確實,從藍詩玲呈現的歷史場景來看,毫無戰術章法的晚清軍事大員們,能夠想起的便是人海戰術,再就是紙面堆砌的豪言壯語。在一次次失利後,他們對正在興起的熱兵器作戰模式毫無了解,對由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兵散勇臨時拼湊的隊伍除了以死高壓缺乏凝心聚力之策,對滿漢民族、地域問題、軍民等問題均缺乏研究應對。連林則徐這樣還算有點國際眼光的大員,戰爭中居然「考慮使用道教氣功師」。前敵大臣楊芳的制敵之法更為奇葩,居然「傳令甲保遍收所近婦女溺器為壓勝具,載以木筏,出御烏涌」。愚昩就像病毒,上傳下染。由於瘋傳「吃小孩子的肉可以治」麻風病,「一些湖南兵就把小孩子偷進他們的營帳烹食」。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我們常說不打無準備之仗,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面對英軍,林則徐、楊芳、琦善、奕山、裕謙、奕經等前敵大員們根本無從深入研究,當然聞所未聞,自然無從了解,更別說科學應對。那麼,在知已方面他們又做得如何呢?剛到廣州的奕山便瞭然如胸:「患不在外而在內」,清軍之所以一敗再敗,根本原因在於姦細,「防民甚於防兵,而防兵甚於防寇」。不從外部找差距,創造性甚至無中生有地製造內部原因,其結果是,奕山除「奸」無數,但拒敵毫無建樹。


更為可悲的要算那位高高在上、原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道光皇帝。面對英軍的一再凌辱,道光皇帝始終沒弄清英國究竟在哪裡,更無法理解這個國家為什麼會有個二十幾歲的女王。道光皇帝甚至不知道,楊芳、奕山、奕經等人虛報戰功,掩蓋一再失利事實,這成了他決策錯誤的助推器。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雖然一些英國政客對清廷的描述帶有深深的偏見,但有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廷坐井觀天的事實。比如,在與英軍作戰中,清軍以談判為名扣押英軍,清軍的酷刑也是令人不寒而慄的。清軍把埋葬在舟山的英軍墳墓挖了個底朝天,打碎屍骨後棄於大海。然而,鴉片戰爭後的清廷並未真正反省並融入世界,在宗澤亞的《清日戰爭》一書中有類似描寫:由於清朝沒有加入國際紅十字會,在對待俘虜問題上依然採取傳統做法即「梟首」甚至「示眾」,有時還會對一些已經致死之敵予以鞭屍。


不難想像,清廷從上至下對英軍乃至英國缺乏最基本的認知,對自身軍政民等情況缺乏分析了解,對世界潮流缺乏科學研判,儘管GDP還算可觀,但坐井觀天的清廷外強中乾,豈有不敗之理。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藍詩玲對第一次鴉片戰爭歷史場景的豐富呈現,有助於我們走出思維定式,全方位走近這場戰爭的台前幕後。從現在的視角看去,如果鴉片戰爭失敗的巨大傷痛能令清廷幡然醒悟,從那時起便跳出漢唐以來的朝貢思維,理論上,清朝有足夠的時間發奮圖強,哪怕歷經曲折。


丘吉爾曾說過: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然而,眾所周知的歷史是,儘管兩次鴉片戰爭「兩」敗塗地,被迫租借香港和開放口岸的清廷並未真有清醒地認識,當戰爭的硝煙散去後,儘管風雨飄搖,清廷依然選擇在屈辱中苟安,而不是擦亮朦朧的雙眼,像明治維新的日本,將眼光投向世界。


只有你擁抱世界,世界才可能擁抱你。鴉片戰爭後,面對浩蕩世界潮流,清廷依舊選擇性地無視,無異於親手為自己的徹底覆滅敲響了沉悶的喪鐘。


書名:鴉片戰爭


作者: 【英】藍詩玲


譯者: 劉悅斌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5年7月


定價: 78.00元



鴉片戰爭愚昧史中的馬桶兵器



本書作者藍詩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叨不休的禾刀 的精彩文章:

731部隊戰犯並未得到應有的懲罰
近代湖南為什麼牛人倍出?
人類的一隻腳已踏進大滅絕的門檻
平視晚清上海租界交際花

TAG:刀叨不休的禾刀 |

您可能感興趣

馬桶對大炮,鴉片戰爭中清軍的離奇戰術
馬桶·面具·占卜·觀音:鴉片戰爭中的幾大「奇妙」戰術
人類戰爭史上唯一一顆馬桶炸彈,美軍曾用它空襲越南
大清著名的「馬桶戰」,再現八旗雄威,堪稱史上經典戰役!
阿富汗人民用馬桶棍子製造的掃雷器,真佩服戰鬥民族
越戰時美軍發明最新的戰法:馬桶炸彈
鴉片戰爭中國有多落後,清朝君臣認為英軍使用妖法,竟用馬桶破邪
那些古裝劇的雷造型:宋佳頭上頂『馬桶』,秦海璐用勺子做髮型 社會姐寧靜怎麼了?
中外馬桶歷史大揭秘
貴族的奢侈用品「馬桶」
揭秘:偽滿洲「馬桶皇帝」溥儀的傀儡生活
戰鬥機飛行員空中怎麼上廁所?英國皇家空軍「惡魔馬桶」最搞笑
波蘭惡魔飛機扛著兩個馬桶,配備軍用教練機的動力
著名男星發起「馬桶挑戰」,整顆頭塞進馬桶沖水引熱議
越戰時美軍把馬桶當炸彈 還有洗面池
此人曾七箭射翻七艘船,鴉片戰爭時在前線擺滿馬桶——為破妖法!
賈靜雯親手剪髮 咘咘化身馬桶蓋頭
古埃及人的石頭馬桶,比木質馬桶還要先進一千年!考古學家都震驚
古代貴族馬桶,「虎子」的前世今生!這類瓷器你會收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