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慈、悲、喜、舍四種心 你發起來了沒?

慈、悲、喜、舍四種心 你發起來了沒?


慈、悲、喜、舍四種心 你發起來了沒?



文:太橋旦曾堪布

四無量心是指「慈、悲、喜、舍」四種心態,修持四無量心能獲得四種功德:


一,今世安樂。


二,福報增長到無限。


三,對菩提佛果意志堅固。

四,為了眾生,能承受無邊的輪迴之苦。



慈、悲、喜、舍四種心 你發起來了沒?



什麼叫慈心


當我們看到眾生快樂的時候,真誠地希望他們能永遠保持快樂,並且具備快樂之因,這樣的心態叫做「慈無量心」。慈無量心的對境是快樂的眾生,巴楚仁波切曾說:「慈無量心就像雌鳥養育小鳥,首先會建造一個柔軟舒適的窩,然後用羽翼覆蓋,給小鳥以溫暖。在小鳥能夠飛翔之前,以輕柔的舉止撫育小鳥。同樣,修行人也應當以身、語、意慈愛地對待一切眾生」。

修習慈心的功德難以計量,《月燈經》云:於億萬剎土,廣興無量供,供養最勝土,比慈心功德,萬分難及一。


《寶鬘論》則列舉了修習慈心的修行者所獲得的八種利益:天人多以慈心向,時時並為作佑護,心常安逸快樂多,毒藥武器難加害,無需勤苦諸事成,能生梵天之世界,縱然未能得解脫,慈心能獲此八利。



慈、悲、喜、舍四種心 你發起來了沒?



什麼叫悲心

當我們看到一個眾生遭受苦難時,希望他們永遠脫離痛苦,並且遠離痛苦之因,這樣的心態叫做「悲無量心」。悲心的對境是痛苦的眾生,與慈心的對境完全不同,心態上也稍有差別。


我覺得從實修的角度說,以修習悲心開始會比較容易一些。因為,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快樂的時候,希望他永久快樂的慈心較難生起。而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受苦時,很自然就會產生同情心和悲心,這是人之常情。有了悲心,慈心、喜心、舍心也會隨之生起。修持悲心的功德不可思議,等於修持一切萬法的功德,如《攝正法經》所說:


欲獲佛果者,學多法不成,唯當學一法,何為學一法?


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獲諸佛法,了如指掌矣。

什麼叫喜心


當我們看到眾生快樂的時候,不但希望他們能保持快樂,還希望快樂無限增長和持久,這種心態稱為「喜無量」。「喜無量」比「慈無量」的境界更加殊勝。



慈、悲、喜、舍四種心 你發起來了沒?



什麼叫舍心


看到親人不起貪執,看到仇人不生嗔恨,捨去親仇之間的分別,平等加以對待的心態,就是「舍無量心」。巴楚仁波切說:「舍無量應如仙人的布施。仙人宴請賓客時,對於高低、貴賤、強弱、善惡不同的人,都是無差別地進行布施。同樣,修行人應當對遍布虛空的一切眾生平等相待。」


四無量心之所以稱為「無量」,意思是說,慈悲喜舍之心不能僅僅針對父母、子女等幾個親人,而要針對無量無邊的眾生,如《普賢行願品》所說: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慈、悲、喜、舍四種心 你發起來了沒?



修持四無量心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首先要觀修自己與他人在趨樂避苦方面是平等的,所以應該像護念自己一樣去護念他人。而很多修行人卻恰恰相反,包括我自己,雖然每天都念誦四無量心,但心裡卻在想著如何占別人便宜、如何爭名奪利等。或者在表面上做了一點利他的事,而內在的私心卻不斷地湧現,四無量心和自己的心,總是像飄浮在水面上的油一樣難以融合。


要改變這種現狀,先要從理論上了解四無量心的含義和功德。由於每個人的根器、因緣不同,所以修持「慈悲喜舍」的次第也會各不相同。四種心態是息息相關的,一種進步了,其他三種也會隨之增長。


此外,每天堅持念誦發菩提心的四種誓願以及四宏誓願,也會對我們修持四無量心很有幫助:


願令一切有情永離苦難。願令一切有情解脫輪迴。


願令一切有情同般涅槃。願令一切有情現證菩提。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經常念誦這些誓願,慈悲喜舍之心就會由生變熟,熟了才能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付諸實修,久而久之,最終必能生起真實無偽的四無量心。


(太橋旦曾堪布開示錄,歡迎大家轉載與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橋旦曾堪布 的精彩文章:

太橋旦曾堪布:目標不一樣 結果自然有差異
誰是天下第一惡魔
別把「我執」藏在佛堂里
我們缺乏的不是佛法知識 而是身體力行

TAG:太橋旦曾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