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女人,請愛上自己的性別

女人,請愛上自己的性別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月娥今年58歲,幾個月前被診斷出癌症晚期,只剩下半年的生命。在回顧自己過往的人生時,她充滿了困惑與不安,她說,如果我是個男孩,阿爸就不會把我送人,如果我是個男孩,我的人生會幸福快樂很多。


月娥的父母一直想要一個男孩,他們已經連續生了3個女孩了,在妻子第四次懷孕的時候,月娥的阿爸期待妻子的肚中懷的是男孩,所以當妻子又生下一個女兒時,他非常失望,甚至不想多看一眼這個正在啼哭的新生兒。在月娥3個月大時,父親差一點將她扔在泥潭中淹死,幸好母親及時趕來救了她。9個月大時,月娥被親生父母送人了,送到只有一個男孩的遠房親戚家裡,她在這之前都沒有名字,「月娥」這個名字是養父母取的。月娥猜想,父母一開始就不想要她。養父母雖然很疼愛她,但因為知道自己是被父母送走的女孩,被拋棄的感覺一直伴隨著月娥的一生,她不相信人,害怕別人會再次拋棄自己,她與人相處總是小心翼翼,察言觀色,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她習慣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她也沒有真正認同自己的女性性別,終生未走出被拋棄的創傷。

這是我一個朋友母親的故事。每當我和別人講起類似的事情時,很多人都會說,現在情況好多了,男女早平等了,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情了。但是事實上,重男輕女在如今的社會依然大量地存在著。前不久我看到一個新聞,中國醫院嚴禁非醫學需要鑒定胎兒性別,可江西九江一位迷信婆婆依據孕婦特徵,憑自己多年經驗,覺得兒媳肚中懷的是女兒,於是帶其進行土方引產。結果兒媳肚中懷的卻是龍鳳胎。全家傷心不已。類似這樣的事情,用百度、谷歌一搜一大堆。這樣的事並不是發生在過去,也不是僅僅發生在新聞里,而是發生在許多人的身邊。我一個朋友生活的小區里,有個孕婦因為被婆婆和丈夫逼迫去墮胎而精神失常,因為他們家想要男孩傳宗接代,而這位媽媽懷的是女孩。


女星伊能靜在一次訪談中談到自己的家庭。她一出生,父親看到又是一個沒帶把的,就正式離開家,與母親離婚了。她的父親是個傳統的軍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這個所謂的「後」必須是個男孩,男孩才能延續他的血脈,於是他就走了,要組建另外一個家庭,要生出一個男孩。她說:「我就是要告訴我爸,我比男孩子還有用,因為爸你常說,這個家都是女孩,沒有一個人當家,但是爸,女孩子也能當家,我的心愿就是,我要做的比長子還像長子,這就是我小時候的願望。」後來,伊能靜長大後拚命努力工作掙錢,為家人買大房子,背負了許多本不應該她承擔的東西。


在我看來,伊能靜因父親的拋棄,早年她的內心一直很自卑,她的要強,她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比男孩有用,女孩也一樣能當家,父親拋棄自己是錯的。其實這本身就是她對父母重男輕女觀念的認同,女孩不如男孩,所以才需要去努力證明自己很有用。她內心把自己當成男性,不接受自己女性的身份。她付出了很多,生活艱辛,就是為了讓父母愛自己,認可自己。她後來花了很多年的時間進行自我療愈,才一點點地走出自己的性別創傷,再加上她事業上的成功,以及現在重獲婚戀上的幸福,她變得柔軟而自信,散發出女性獨有的魅力。


在個人諮詢和團體帶領的過程中,我遇到不少這樣的女性。我的一個來訪者莉敏,因為處理不好與男朋友的關係前來諮詢。她說,父母希望她是個男孩,尤其是她的媽媽,總會對她說,如果你是男孩,我在這個家的地位就不會這麼低,日子也會好過一些。原來,莉敏的奶奶重男輕女,因為兒媳婦生的是女兒,便經常給媳婦臉色看,對叔叔家的男孩也更重視,這讓媽媽很不開心。莉敏還說,感覺自己對不起媽媽,都是自己害了媽媽。我們從中可以看見,莉敏的媽媽認同了婆婆重男輕女的觀念,莉敏又認同了媽媽重男輕女的觀念,重男輕女的觀念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傷害無數的女性。

在心理成長活動中,我會看到不少女孩受到重男輕女的魔咒。她們很多人還很年輕,二三十歲,工作上表現出色,可內在對自己的性別並不認同,不接納自己女性的身份。她們生活得不幸福,帶著屈辱和不被尊重和認可的感覺活著。


如果家庭中有兩個孩子,她通常是家中的長女。她的父母一直渴望她是個男孩,甚至在她出生前,父母就為她取了一個男孩的名字,但是她是女孩,她的誕生對於父母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失望,所以在她生命的頭幾年並沒有得到多少父母的寵愛。後來,父母有了第二個孩子,是個男孩,就用了原來她的名字。父母經常把好吃好穿的都留給兒子,對女兒說:「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你要照顧弟弟」。


如果家庭中只有一個女孩,可父母想要的是男孩,可能會給她一個男性化的名字,什麼軍啊、武啊,甚至直接叫「勝男」「若男」「如男」。父母對她要求嚴苛,希望她為他們爭光,不要因為自己家生了個女孩而被別人看不起,但無論她怎麼努力,她在父母眼中總是不完美的,父親或者母親又總會對她說,「如果你是個兒子,我就……」,或者說,「可惜,你只是個女兒……」僅僅因為她的性別,她就感覺自己很不好,對不起父母,讓父母丟臉了,她們因為自己是個女孩而自卑。


在這樣不公平的環境中長大的女孩,有的習慣於在關係中照顧別人,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總是承擔著一個媽媽的角色,習慣付出很多;


有的在關係中委曲求全,逆來順受,敢怒不敢言,有明顯的低自尊和低價值感;

有的變得非常要強和過分獨立,完全拒絕自己身上的女性特質,她們很難開口去向別人提要求,去求助,她們不允許自己在關係中示弱和撒嬌,因為覺得這些都是女孩的特質,而她們不想當女孩,她們想當的是男孩,強大的男孩,她們看不到自己也有被呵護,被保護,被照顧的需要;


她們會用自己所有的時間拚命努力,只為了證明自己,然後有一天能得到父母的認可。於是,這些女孩活得委屈、不安又疲憊不堪。


我就是這些女孩中的一個,我出生在福建農村,上頭有個哥哥。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孩子經常要幫忙大人幹家務。我的童年幾乎都是在幫助媽媽幹活,同時伴隨著父母的教導:「你是女孩子,如果不會幹家務,以後怎麼嫁人?我們這是為了你好。」而我的哥哥並不需要承擔和我一樣的家務,我看到周圍的環境也是如此,家務總是女孩做的多,男孩可以自由地玩耍。如果家裡孩子太多養不起,被抱走送人的往往是女孩。如果家裡有多個孩子上學,輟學的往往也是女孩,受教育的權利是按照性別來選擇,而不是按照學習成績的好壞。有的家庭女孩上到初中畢業就不讓念書了,即便她成績優秀,而男孩即便成績很差,家裡也會為他花錢買一所高中念。


很小的時候,我就恨自己是個女孩,一直期望自己可以和男孩一樣,甚至比男孩更好更強,我和男孩打架要打贏,我在學校里當班幹部要管理男孩,我的學習成績要比男孩好,我希望自己比男孩有用,打敗男孩,這樣我就可以得到媽媽的愛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對抗自己的性別,不接納自身的女性身份,活得很剛硬又很敏感,任何一點男女不平等的事情都會深深刺傷我,我像一個男人那樣去戰鬥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在親密關係中,我對異性的感情也很複雜,有羨慕,有怨恨,有敵意,有競爭,同時又渴望被異性愛慕、接納和認可。

通過學習心理學、看書、做個人體驗,用了幾年的時間進行自我成長,我變得柔軟和自信一些,慢慢喜歡上自己的性別,愛上做女人的感覺,在親密關係中也不那麼擰巴了,但我還不能說自己已完全從性別創傷中走出來了,我還繼續走在自我成長和療愈的路上。


中國女性中受到「重男輕女」這一觀念傷害的並不是少數派,有數據統計,中國百分之六七十的女性因為社會原因都有性別創傷。在一檔大型調查真人秀的電視節目中,提了一個問題:「下輩子想做男人還是女人?」調查的結果顯示:59%的人表示下輩子想做男人,72%的男人表示下輩子還想繼續做男人,55%的女人表示下輩子也想做男人。這個數據從側面反映出:不想下輩子繼續做女人的中國女性占多數。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中國做女人會常常感到自卑,感到不快樂、不幸福,生活得不好。


其實不僅僅女性是「重男輕女」觀念的受害者,男性也一樣是受害者。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姐姐和弟弟都被壓在一塊石板上,兩個人只能活一個,媽媽選擇了弟弟。這其實是不少父母都會做出的選擇。而這個倖存的弟弟長大後會同情女性,甚至內心充滿了對女性的內疚,特別害怕自己會再次傷害女性,他在同異性的親密關係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不敢拒絕自己不喜歡的女性的接近。


在生活中,我發現那些被父母「重視」的兒子在成年後一直呆在父母身邊,一方面承擔著贍養父母的責任,另一方面也在接受著父母的照顧,比如父母為自己找工作(或者父母開個小公司他繼承)、買房、養育孩子,照料他的一日三餐,可他在事業上卻一直碌碌無為,人格上不獨立成熟,整個人生都缺乏活力和鬥志。而那些被父母「輕視」的女兒則遠離父母,到大城市去,到國外去打拚和奮鬥,混得比哥哥或弟弟們強很多。

我一個朋友和他的妹妹就是如此,他的父母重男輕女,她的妹妹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重視,後來去了美國闖蕩,還開了自己的公司,而他大學畢業後回到父親所在的電廠,頂替了父親的工作,每個月領著三千塊的收入。我和我的哥哥似乎也是如此。因為媽媽把太多的「關愛」給了哥哥,我反而有了獨立發展自己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自己喜歡的地方,獨立性、能力、收入各方面都比哥哥更好一些。有的時候,我會覺得父母的愛禁錮了哥哥的生命,覺得哥哥他真可憐。


如果我們的父母或者社會繼續持有「重男輕女」這一觀念,那這個觀念就會繼續傷害我們的下一代,像一個可怕的輪迴。


對女孩的輕視會造成女性內在的恐懼不安,低自我價值感,自卑無力,讓女孩僅僅因為自己的性別而有心理創傷,禁錮住了自己的生命能量;


對男孩的重視表面看起來男孩收穫了更多的愛,但這份溫情脈脈的愛底下隱藏著父母的自私,對男孩的控制,那愛不是無條件的愛,而是一種功利主義的愛,希望男孩養老,希望男孩實現自己未實現的心愿,希望男孩傳宗接代……這同樣會禁錮住男孩的生命能量。


如果你是個女孩,不要僅僅因為自己沒有小雞雞而自卑,而感到對不起父母,對不起社會,每一個人來到這個社會上首先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而不是因為TA的性別而存在。你是個女孩,你也一樣擁有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價值。


西蒙娜·德·波伏娃有句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後天形成的。」如果你因為自己身為女性而感到自卑,要看看這個自卑感從何而來?


是誰給了你「女孩不好」「女孩不如男孩」的標籤或者價值觀?


你是如何受到這個標籤或價值觀的影響?


你真的很差嗎?


看到這一切是你變得自信的開始。


女性在生理上固然是柔弱的,但是女性有自己的特質和優勢,我們能夠更好的共情他人,我們善於溝通,我們韌性十足,我們的學習和適應能力都很強,我們可以綻放出自己的美麗與精彩。


女人,請愛上自己的性別!


作者介紹:meiya,暢銷書作者,書評人,自由撰稿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已出版《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慢慢來,讓靈魂跟上來》《他愛的是玫瑰,而你是薔薇》《你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等暢銷作品。


幸知,在這裡有一分鐘的語音。歡迎掃二維碼提問我。收聽我。

女人,請愛上自己的性別



親密關係|夫妻溝通出軌冷暴力


性和諧婆媳離婚自我成長進階完美


預 約 付 費 咨 詢


請 聯 系 微 信 號


xingzhizaixian8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兩口子天翻地覆地吵架,本可以用一句話扭轉乾坤
三觀高度一致的靈魂伴侶,他們是這樣做的
為何別人的愛情那麼甜,我的這麼虐
「性」並非像吃飯睡覺。它不只是正常的生理需求
用男人的大腦去思考,用女人的身段去生活,這才是極品人生

TAG:潘幸知 |

您可能感興趣

別對說愛你的人動心,請愛上缺你的人!
上班族請愛上素顏的自己,利用周末給肌膚來一個有氧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