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人生四事: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人生四事: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孔子看來,人的一生只需要有四件事就夠了。《論語》中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短短十二個字,是孔子一生教育、學術思想的總結,是他立己立人的寫照。



人生四事: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志於道:確立生命的目標


道是宇宙生命的終極真理。宇宙的形成,屬於天道。人的切身問題,是人道。


無論是人道還是天道,都是高遠的理想,是現在的人們還無法達到的境界。因此孔子說人生的第一件事,就在於立志。所謂「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人的立志不妨高遠一點,難以達到,這一生才有奮鬥的動機。



人生四事: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據於德:找准做事的依據


立志雖要高遠,但必須從人道起步。所謂「天人合一」,天道和人道是要從道德的行為開始。據於德,即是要以道德為根據。


如果說「志於道」是望向遠處的眼光,那麼「據於德」就是人生奮鬥的底線。人可以一事無成,但起碼不可喪失道德。古人解說「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可久享。為了道德良心,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真正的做事法則。



人生四事: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依於仁:理順待人的態度


人有志向,也有道德,所做的事才真正顯出其價值。做事要順利,還應該注意人際關係。依於仁,是依傍於仁,也就是說道與德如何發揮,在於對人對物有沒有愛心。


當然,只是依於仁還不夠,還需要依於「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依於義,是說人不應有害人之心,取之予之,都應合乎義理。依於禮,是說禮多人不怪,唯有禮貌的人能得到他人尊重。依於智,是說與人交往注意吸收他人智慧,自己也不能浪費別人時間,讓雙方的交往流於膚淺。依於信,是說人無信不立,唯有以誠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厚待。



人生四事: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游於藝:尋求內心的豐盈


「依於仁」然後才能「游於藝」。游是遨遊之意。「游於藝」可以回歸到「至於道」,因為知識與藝術的目的,正在於探尋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現代社會,「天道」大約可以相應於哲學和自然科學,「人道」大約相應於各種人文學科。


簡而言之,這是一種精神生活,培養的是一種人文素養。台灣作家龍應台曾經講過:「文學讓你看見水裡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在思想的迷宮裡認識星星,走出迷宮;歷史讓你知道,沒有一種現象是孤立存在的。」一切一切精神生活,最終都是為了培養對生命的終極關懷。

志於道而據於德的人,知道人生應該有所追求,但同時遵循內心的守則,不逾越道德的界線。依於仁義禮智信,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左右逢源,到處都是貴人。


除了要搞好人際關係,還要搞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因此要游於藝,培養自己的藝術素養。「游」最初是遨遊,程度深入之後,變成「遊戲」。在藝術中得到遊戲般的樂趣,才能真正做到遊戲人間。


圖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三個字,讓你邁上人生新境界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孔子的叮嚀:君子藏器於身,怎會沒有收穫?
《孟子》名言35則,有多少曾經激勵過你的成長
八句話,道破中國哲學精髓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四事规:阳明心学的四诫
【佛典故事】人間四事不能長久
佛教 佛陀開示:人間四事不能久長
曾國藩:讀書四法與為學四事
人間四事不能長久
人過四十,守住四事
老年人血糖高需注意的四事項!
父親節專刊|老年人血糖高需注意的四事項
曬太陽的好處 做四事錦上添花妙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