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醫瑰寶——秘傳「三兩三

中醫瑰寶——秘傳「三兩三


中醫瑰寶——秘傳「三兩三



中醫瑰寶——秘傳「三兩三」

記得1961年新年,我在談起《江西中醫》熊夢「冷廬醫話」載「三兩三」用於一切久不愈之皮膚病經驗有卓效,熊夢說:「吾之開業期中,曾用此治療數例患蕁麻疹,病程達十餘年之久,服用此方月余,收到根治效果,誠良方也。」


我好奇地問宋老,「三兩三」方出自何書?為何人所創?圖書館能否借到?宋老說,「三兩三」是民間醫秘傳鎮宅之寶,無創作者和書籍流傳於世。你這一問,使我回憶起1936年資興民間醫生袁國華先生,他在宜章執業,與我性情相投,交往年余,因其年已古稀,沒有著作,也不帶徒,因恐家中秘傳良方失傳,才把「三兩三」口傳心授給我,今年我擠時間把它整理出來。


1962年第2期《廣東中醫》刊登了宋老整理髮表的袁國華先生的「三兩三」,全文抄錄如下:


「三兩三」,亦稱「三兩三錢三」,很可能因為方劑分量而命名。名為「三兩三」的方劑很多大都屬於秘傳,多捷效,一般掌握在民間醫師手裡,草藥醫掌握的更多,所以在群眾中流傳這樣一句話,「病要好的快,須用三兩三」,可見群眾對「三兩三」的評價。

「三兩三」的組成,一般都是四味葯,君臣佐使配合很嚴謹,每一個「三兩三」的湯方,都有三分保密葯,由醫師親自加入湯內,雖然加的只是三分葯,而療效就高很多了。


1「瘡瘍三兩三」


全方組成列下:


生黃芪30g金銀花30g全當歸30g生甘草9g川蜈蚣0.1g


(1)方解:金銀花治一切風濕氣;當歸治一切風,除濕痹;黃芪能止諸經之痛;甘草通經脈,利血,堅筋骨,長肌肉;蜈蚣善走袪風。蜈蚣辛溫有毒而能除風攻毒,主治丹毒痜瘡,便毒瘰癘,用於遷延日久之瘡疹,更具殊功,此物雖有毒,但在能解百葯毒的甘草協調之下,無不良反應。黃芪、甘草宜生用,不宜炙用,炙則純屬內補,排毒之力轉微。

(2)功用:此方養氣血解毒


(3)主治:瘡瘍,肌肉風濕,風疹。用於久治不愈的皮膚病及蕁麻疹等。


(4)醫案兩則:


劉某,男,40餘歲,患肌肉風濕已十餘年,更歷多醫,迄未根治,甚以為苦,後更生黃水瘡,自以為瘡疹小毒,未曾就醫,遷延二年余,形體日憊,如來就診,詳其病情經過,按辨證施治標本先後原則,先治其新病,與「瘡瘍三兩三」六劑,葯後不但黃水瘡結痂告愈,肌肉風濕痛亦隨之大減,遂教再將原方服六劑,肌肉風濕痛亦獲全愈。後經訪問未複發。此後,每遇肌肉風濕痹痛之久治無功者,轉予本方,莫不獲效。


邱氏,女,20餘歲,經閉三年余,多方療法無效,時發風疹來診,予本方服三劑後,風疹愈而經行。後曾多次用於體弱經閉患者,均得奇功。

2「首風三兩三」


發病有時的頭痛或偏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頑固性病證,不易根治,如果氣候有變化,或將要起大風時,先一日必出現劇烈頭疼,正如《內經·風論》所說:「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麻黃30g(打碎節先煎去沫)桂枝30g(去皮)罌栗殼30g甘草9g。


痛偏於左的加龍膽草0.1g

痛偏於右的加鉤藤鉤0.1g


痛頭不偏的加陳細茶0.1g。


(1)煎服法:用水約四碗,先煎麻黃,沸後去凈沫(或連水都去掉),再用600g水納諸葯同煎,取水240g,分溫作三服,一服痛已即止後服。


(2)禁忌:服藥六日內禁生冷、油膩、魚腥酸辣,36日內禁房事,男女同法。


本方劑量不可減輕試用,否則患者容易產生抗藥性,以後再足分量,亦不生效。


(3)注意事項:麻黃必須打碎節,先煎去沫,或去頭煎,桂枝必須去皮,不然會有鼻衄的後果。


(4)頭痛的原因


頭痛、偏頭痛久而不愈的主要原因是風寒入於骨髓,一般性頭痛,其痛不會逾月的。


正如《素問·奇病論》中說:「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歧伯曰:『當有新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又如《素問·風論》中所說:「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所沐中風,則為首風。」


(5)法則:袪風逐寒為主。


(6)方解:凡風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故必使之從皮毛而出。本方麻黃散寒,桂枝袪風,更以罌栗殼固表止痛,甘草和中。痛偏於左為肝氣上逆,用龍膽草瀉肝火;偏於右者為百肺失清肅,以鉤藤鉤平肝風(左右以先天八卦定位:東方震木為肝;右為兌金為肺)。陳細茶解結止痛,服之鮮有不效者。輕者一服即愈,重者二劑必愈。如服一劑不效,不可再服。因尚有不屬於風寒入里之頭痛,如梅毒蘊結、胃熱熏蒸等,就不是本方所可治療的。


(7)、醫案:


鄧某,男,50多歲,患偏頭痛10年,發則頭面汗出,每遇氣候將變,疼痛必甚,適有袁國華醫師在宜章執業(時在1936年),我即介紹予之醫治。袁醫師予首風「三兩三」,服藥一劑,其痛即止,後屢經訪問,迄今未複發。


3「跌打三兩三」


病者從高樹或樓上失足跌下,傷重垂危,看傷者沒有破皮折骨,只用「跌打三兩三」就行啦。


全當歸30g金銀花30g大川芎30g穿山甲9g滇三七0.1g(研沖)


(1)煎服法:此葯將酒一碗,水兩碗,合煎取一碗半,分兩次溫服。服第一次約經四小時後,傷者必然大便,若便中帶血,不必驚訝,繼續二煎服下,次日必漸能行動,再將原方配服一付,靜養2~3日就可以勞動了。


(2)用藥的理論依據


《素問·玉機真臟論》說:「急虛身中,卒至五臟閉絕,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墜溺,不可為期……。」就是說,撲跌、溺水這一類外傷,就由於本身虛竭,倉猝支不住而出現失足沉溺,以致五臟閉絕,脈道不通,氣不往來,這在診脈上是不可以預期的。如由高墜下,必須一時出現目眩心悸才會失足跌下,這就是所謂急虛身中。


(3)治則:通經脈,活氣血。因為是急虛,所以著重通氣活血;因為是身中,所以著重在解結去瘀。


(4)方解:本方當歸除客血內塞,溫中止痛,破惡血,生新血,協同川芎理一切血,去瘀血,養新血;金銀花通行十二經,消諸腫痛;穿山甲出陰入陽,通串經絡,能直達病所;三七散血止痛,於跌扑未出血者,更為要葯。君臣佐使配合得宜,真有起死回生之妙。如果骨斷筋折,就不屬於本方範疇了。


(5)論真臟脈


《素問·玉機真臟論》「急虛身中」一段,句讀不明,歷來注家都解釋為「內傷」,不想想在臨床上的「內傷急中」是沒有不出現真臟脈的,只有墜溺之類的外傷,雖由急虛所引起,但不會出現真臟脈。古人正恐人誤會內傷,所以舉例「譬於墜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脈雖不見猶死也。這裡要指出的內傷脈象,一息5~6至是決不會死人的。外傷就不同了,血傷之後,應當脈見遲澀,若有數象,證明瘀血入心,舌中必見瘀點,這就是很危險。


第二天我特地訪問傷者,他說:「昨日吃了葯後,大便下了兩次血,當時覺得周身舒服,疼痛減輕。」我問:「你怎樣在樹上摔下來的?」他說:「我在樹上,忽然心中悸動,頭眩眼花,手腳支持不住,就跌下來了。」這樣對照袁醫師所說,確實和事實相符,不能不令人心折。


以後這一「跌打三兩三」,我常在臨床上應用,都收到了如期效果。


(6)驗案


1947年,有一曾姓者,由高樓跌下,牙關緊閉,氣絕無聲,其家中人請村中一跌打醫師診出,該醫師見病危重,連搖頭表示不可救藥,當時我正該村出診,遂請同往救治,檢查傷勢後即處原方予之,那位跌打醫師不信,並有激詞,我即對傷家說:「吃了這三付葯便可挽救」。葯煎好,即將滇三七末調入湯中與服。葯後腹中雷鳴,過了三個多小時,傷者漸知人事,再將二煎藥服下,又過一時許大便一次,便中純為紫色血塊;第二日原方繼續服一劑,又下紫黑血塊二次,疼痛消失,已能步履;第三日再服一劑,便中已無血,傷勢也基本好了,那位跌打醫師方才信服。以後三四年當中他用此方治療15例,沒有不收到效果的。


按語:1976年五建老工人隊為中醫研究院蓋房,牆高2米多,夜間施工,一老工人失足從鐵架跌下,上午八點多用擔架抬至門診,神志清醒,跌下已五個小時,不見出血徵象,受了點驚嚇,臀部先著地,地下是從根基翻上的濕土鬆軟,所以傷的不重,脈無澀象,方處以減半「跌打三兩三」五付,七天假滿就能來上班了。


4「潰瘍三兩三」


(1)主治:癰疽潰後,久不斂口,或遠年近日之潰瘍均可敷貼。


(2)處方:赤小豆30g栝蔞根30g浙貝母30g大冰片0.1g。


(3)用法:上藥各研成極細未,稱足分量後,再將葯末和勻,視瘡口大小分為二或三包,每包用雞蛋清調敷,日換一次,換下之葯,不可扔掉,將膿血放置凈土上,(地氣)吸去其毒,次日仍以雞蛋白合前葯勻調包敷,以一料交替使用,至愈為止,藥力始可用盡。


此藥用後可保存,使用次數越多,效越大,看來不符合衛生和科學原理,但在實踐中確是如此,原理在哪裡,仍不可得。


(4)醫案


彭XX,男,60餘歲,中醫師,足生癰毒,冬愈春發,往始20餘年,內服外敷,百葯不效,後來求診時自稱為臁瘡,遂予本方敷貼20餘日,即告全愈。


吳氏,女,患手背發一年余,潰後肉腐見骨,更歷十餘醫,均未見效,因家貧寒異常,遂教向彭XX家乞其餘葯,敷貼十餘日,即生肌斂口而愈。其鄰居家有小孩,頭部生一癤毒,已三年余,醫藥未效,吳氏以余葯予之,敷貼六七日,亦獲痊癒。


按語:「三兩三」在《廣州中醫》發表後,還贈了一本雜誌,即1962年第2期,我一口氣將「三兩三」讀完。晚飯後和宋老閑聊,問其是否全部把「三兩三」發表,他說還有一些「三兩三」,在臨床上未驗證,所以沒有發表,加之已過26年,也忘掉一部分。如:


(1)「熱痹三兩三」:益母草30g透骨草30g仙鶴草30g知母9g制馬前0.1g


主治:熱痹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痛風等。


按語:我從此方化裁出一個痛風丸,專治痛風。


(2)「安眠三兩三」:生地黃30g酸棗仁30g茯神30g防已9g硃砂0.1g(分沖)


在你成長的路上,無論你功成名就,還是孤獨彷徨,始終有一位朋友對你不離不棄;


主治:少寐易醒(即神經衰弱症),但硃砂不能多服,6~12付即可。


這裡有養生保健圈裡最自然、最權威的聲音、觀點;


按語:本方有防己地黃之意,若溫服後加白酒或黃酒一杯,則會「不安神而神自安」。


這裡有每個關愛身體的人最需要、最愛讀的經驗、教訓;


(3)「自汗三兩三」:生芪30g生龍牡各15g黑豆30g炒白朮9g燈芯0.1g


主治:自汗出。宋老常用此方,惜未將底方保存下來。筆者也常用,常去炒白朮,加桑葉9g。


按語:1964年,在淚羅為了治急性血吸蟲病導致頑固性鼻衄,中西醫皆束手無策時,我創製了「鎮衄三兩三」(生地30g,桑葉30g,白茅根30g,党參10g),用於治療除陽虛以外的各種衄證,如鼻衄、耳衄、齒衄、眼衄、唇衄、指衄、肌衄(血小板減少)、精衄(精索炎症)腘衄、乳衄等。特別令我高興的是,「鎮衄三兩三」,每服一付,可提高血小板一萬,一般七付,衄血可止。若陽虛則用甘草乾薑湯(甘草6g,炮乾薑15g),五付即可,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這個就是薄荷,不但能做口香糖,還治好多種夏季病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不可思議
道醫秘傳,摸脈辯邪病
不用去驗血,一查就能知道自己缺啥,一定要收好!
小心指甲上出現的豎紋,這可能是體內器官病變的預兆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三陽春健骨保健貼——傳承中醫瑰寶
朝鮮為何能將中醫瑰寶安宮牛黃丸發揚光大?
中醫瑰寶,還剩多少?
五千年中醫瑰寶,那些深山老林的中藥你認識幾味?說一個千年耗子屎你就不知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