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傳播:從紙上到屏幕上

科學傳播:從紙上到屏幕上

2010年,紐約的一家非營利性新聞網站ProPublica獲得了普利策獎。這是網路媒體首次問鼎被稱為「新聞界諾貝獎」的美國新聞界最高獎。隨著科學傳播的主渠道從紙上擴展到屏幕,科學記者的工作前景又會有什麼變化呢?美國科學作家 Kendal Powell的這篇文章或許能夠為我們解答這個疑惑。

科學傳播:從紙上到屏幕上


《科學傳播:從紙上到屏幕上》(Science communication: From page to screen),是Kendall Powell於2013年2月發表在Nature的Comments and Opinion版面的一篇文章。正如文章的導語所說,「紙媒在不斷衰落,網路在不斷成長,科學作家的工作前景也正在改變」,這篇文章主要討論科學傳播從紙上搬到屏幕上之後,給科學作家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科學作家又該如何應對。讀完這篇文章,我們的目光也不免被吸引到科學作家、科學記者這個群體身上……


一、女作家Kendall Powell簡介


本文作者Kendall Powell是來自美國西部科羅拉多州的一名女性科學作家,自由記者和編輯。她在Nature上發表了很多文章,在Nature上搜索以Kendall Powell為作者的文章,能找到8頁,欄目有Comments and Opinion,Research,Blogs和News,可見這是一位相當高產的科學作家。


1997年Kendall Powell從威廉瑪麗學院畢業,取得了生物學的學士學位。2001年,她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拿到了生物醫學的碩士學位。2002年她參加了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傳播項目,之後她就開始拿起筆桿成為一名科學作家。現在Powell女士給很多期刊供稿,除了Nature外還有the Los Angeles Times,PLoS Biology,Journal of Cell Biology,Science Careers等等,她的主要報道領域是生物。

2005年,她創立了SciLance,這是一個專屬於科學作家們的網上社區。2013年,她聯合SciLance上其它三十多位作家一起出版了《科學作家手冊:數字時代定位、出版和成功攻略大全》(The Science Writer』s Handbook: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pitch, publish and prosper in the digital age)。現在她和她的科學家丈夫、一雙兒女和兩隻拉布拉多犬一起生活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地區。

科學傳播:從紙上到屏幕上



圖為作者Kendall Powell


二、本文主要內容介紹

在《科學傳播:從紙上到屏幕上》的開頭,Powell女士介紹了一名非傳統記者Lena Groeger的工作。Lena Groeger在紐約一家叫做Propublica的新聞機構中工作。ProPublica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非商業性的獨立新聞網站,網站的名字出自拉丁語「pro publica」——「為了人民」。2010年,才成立兩年的ProPublica就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Lena Groeger為ProPublica開發設計了一些應用軟體。她的調查類新聞報告中就使用了她所建立的資料庫和交互性的圖表。而在十年前,要是科學記者給網站供稿,這個工作聽起來並不是一件那麼有面子的事情。

科學傳播:從紙上到屏幕上



圖為ProPublica網站首頁截圖


這幾年公眾消費新聞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新聞與公共關係科主任Rick Borchelt說:「現在所有使用網路的人都能夠成為自己的編輯,編出自己的『報紙』」。這使得科學新聞業的模式漸漸轉變為消費者直接導向型。像美國的LiveScience.com等新聞網站,不用再依靠紙媒,自己就可以直接將科學新聞呈現給讀者;大學和研究機構也能夠直接通過自己的網站、社交媒體平台等和公眾直接對話。

科學傳播事業對數字媒體技能有著越來越高的需求,包括網路寫作、網頁設計等,出現了新新聞(the new news)。 2007年,Robert Irion接任了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科學傳播項目的負責人,此後該項目的52名畢業生中有15人選擇了上網寫作或創作的工作。Robert Irion說,儘管很多崗位看起來像是「入門級」,但它們提供了充滿活力的工作環境和晉陞機遇。


網上新聞機構(Online Outlets)也在不斷湧現,成為了科學記者的工作選擇之一。 科學期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就新成立了一個新聞部門,這個部門除了編輯就沒有其它員工,但是簽約了12名自由記者。Quartz (qz.com)是一個在去年創立的全球性財經新聞網站,專門為平板和智能手機而設計。這個網站的能源和科技版面也聘請了一些科學作家。但是,也不能說所有科學作家的前景都很美好。2010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很受歡迎的一個地球和環境科學新聞雙碩士項目就不再招收申請者了,因為大部分畢業生都很難找到薪酬滿意的工作,不少畢業生甚至連八萬九千刀的項目費都難以付清。


今天的科學寫作項目都在訓練學生如何適應新媒體時代,符合網上新聞機構的工作要求。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項目的負責人Stephen Webster經常提醒自己的項目學員,不要以為自己將來就是在紙媒工作,「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作家,那麼你將來更有可能從事廣播紀錄片等創作」。Stephen Webster介紹,帝國理工大學的科學傳播項目會教學生視頻紀錄片、廣播、寫作、網頁設計和藝術展覽五方面的內容。


最近10多年,無論歐美,都見證了工作內容更為廣泛的科學傳播崗位對相對單一、傳統的科學新聞/科學寫作崗位的超越。曾擔任瑞士廣電科技員工主管的Christian Heuss說,現在在瑞士,重點高校的科學傳播崗位已經是傳統科學新聞崗位的兩倍。Heuss本人就跳槽成為了瑞士公眾健康研究院的傳播主管。這種變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人們對網路內容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機構希望公眾能時刻了解由納稅人資助的研究的需要。當然,新媒體的工作內容和傳統媒體的內容也是有變化的。弗羅里達大學學術健康中心新聞和出版的負責人Melissa Lutz Blouin說,科學作家不但必須得適應數字平台和社交媒體,還要學會自如而智慧地去應用它們。

但是,並不是所有地方的傳統科學新聞都在衰退;在發展中國家,它依然很興旺。例如在印度、委內瑞拉和一些非洲國家,新興的獨立媒體的受眾越來越多,他們往往接受過高等教育、對科學報道有需求。世界科學記者聯盟的執行理事Jean-Marc Fleury介紹,在過去幾年中,喀麥隆、奈及利亞和烏干達的科學新聞正在不斷發展,由於這些國家的大部分地區都沒有辦法接入互聯網,紙媒仍然受到歡迎。但Fleury也表示,發展中國家的科學記者遲早也必須面對工作市場的結構性轉型。


三、科學作家現狀一覽


假如人類早期有報紙,那麼火的發現一定會刊登在報紙的頭版,然而那個時候人們並不需要報紙,因為人類社會很小,幾乎每個人都在練習如何才能產生火,每個人都懂得生火的科學。那麼,現代社會為什麼需要科學作家、記者呢?


印度報業托拉斯的前任首席科學記者K.S. Jayaraman認為,現在我們的社會很大,但是世界上只有相對一小部分人在從事科學研究,而且通常情況下科學研究還在實驗室中進行,公眾並沒有辦法看到。科學的確對每個人都產生了影響,但是大部分人在很大程度上並不知道這些科學家如何工作,以及他們的工作對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因此,現代社會需要能夠在科學家和普通大眾這兩者之間扮演中間人的個體,這就是科學作家、記者所需要扮演的角色。


Kendall Powell在這篇文章中還引用了SciDev.net所整合的一項全球科學作家情況調查,介紹了全世界科學作家對科學傳播行業前景的看法。Scidev.net是總部在倫敦的一個非營利性科學新聞機構。2013年M. W. Bauer等記者獲得了四組不同調查得來的數據,一組數據來源於2009年在倫敦舉行的世界科學記者大會,一組由2010年-2011年一個拉美小組調查所得,另外兩組是2012年SciDev.net自己調查得到的。M. W. Bauer等記者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科學作家對於他們工作的前景和看法是不同的。


簡單而言,全球大概72%的記者對他們的工作持滿意態度,但只有29%的歐洲記者和32%的美國和加拿大記者會積極鼓勵年輕人去從事科學新聞工作。其它地區相對更樂觀點,80%的北非記者和72%的南非記者會積極鼓勵年輕人,亞洲和拉美地區的百分比是60%和55%。美國和加拿大對科學傳播的消極性可能來源於紙媒的衰落。總體上,接受調查的科學記者中有10%擁有博士學位,其中歐洲的科學記者中有博士學位的高達32%,美國、加拿大的科學記者中有博士學位的也達到31%。51%的記者都是全職寫作的,完全的自由職業科學寫作者也佔據了18%,兼職的自由記者則有14%。


四、編者點評


20世紀是報紙的黃金時代,然而進入21世紀後,網路新媒體的興起大大壓制了傳統印刷媒體的生存空間。讀者流失,廣告減少,經營艱難,報紙和雜誌已被許多人視為將死的媒體。在互聯網時代,報道從紙上搬到屏幕上,大眾習慣從智能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上接觸信息,這給科學傳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孰輕孰重,「科學傳播人」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Kendall Powell在文章中舉了許多例子,提醒我們科學傳播的平台和路徑已經越來越數字化,並借用大學科學新聞項目的負責人、世界科學記者聯盟執行理事等權威之口告訴我們應該適應新媒體、玩轉新媒體。


Kendall Powell在文中舉到的第一個例子是紐約的非營利性新聞網站ProPublica。這家媒體才創立兩年,就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要注意的是,這個普利策獎是ProPublica同《紐約時報》一起獲得的,因為ProPublica獲普利策調查報道獎的文章同時刊於《紐約時報》。ProPublica另一篇獲提名的報道則與《洛杉磯時報》合作刊出,它的其他合作夥伴還包括《今日美國報》《紐約太陽報》等報紙,以及《讀者文摘》《商業周刊》等雜誌,美聯社等通訊社,CNN和CBS等電視網。可以說,ProPublica仍然與傳統媒體展開廣泛合作,它只不過是使用了新媒體時代的網路平台,它的理念依然是傳統的。比如ProPublica強調並專註於調查報道,《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甚至稱ProPublica是一家反網路的網路媒體。


筆者相信,新媒體時代的科學傳播依然是以內容為王,平台、路徑的更新必然要去重視,最重要的內核依然是內容本身。ProPublica宣稱自己是專攻調查性報道的媒體,專註於「真正重要」和具有「道德力量」的新聞。ProPublica之所以能夠成功,離不開一個優秀、專業的新聞團隊,據說該網站從850名應徵者中精挑細選出了28人的專業化團隊,還成立了由12位資深新聞工作者組成的新聞顧問委員會。


印度報業托拉斯的前任首席科學記者K.S. Jayaraman 認為,科學記者應當建立自己的知識寶庫,擁有警醒的頭腦,鍛鍊出進行調查工作的能力,不斷學習最新科技發展的知識,這樣才能當好一名科學記者。網路時代改變了讀者消費新聞的方式,也在不斷改變科學作家、記者創作科學新聞的方式、發表的平台,但最根本的內核從來沒有改變過,那就是優質的內容。


作者:施文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傳播人 的精彩文章:

重新審視科學傳播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各個國家都是怎麼管的?

TAG:科學傳播人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無法解釋:月球上拍到驚人一幕
科學傳播沙龍 | 從內容到產品
科學傳播沙龍年終盤點
尚勇:踏上科學傳播新征程
科學家們正在計劃把大腦上傳到電腦
日本科學家稱:月球上有巨大的地下通道
日本科學家:月球上有巨大的地下通道
激進!科學家要把人類信息上傳到「宇宙雲」上備份
月球上拍到的畫面,科學家都無法解釋了
科學巨星與科學傳播
北京青年科學傳播訓練營拉開序幕
科學:月球竟拍到這樣一幕!
從傳統科學到近代科學
日食:從迷信,到科學,再到狂歡
重新審視科學傳播
科學家月球拍到這樣一幕
十大科學傳播事件
英國科學家一塊餡餅送上天
「科學傳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