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巨闕穴:治療心煩,驚悸,屍厥

巨闕穴:治療心煩,驚悸,屍厥

取穴方法:


取穴道的時候通常讓患者採用仰卧的姿勢,以便實施者能夠準確的找尋穴道和順利的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巨闕穴位於腹部中部,左右肋骨相交之處,再向下二指寬即為此穴。

巨闕穴:治療心煩,驚悸,屍厥


主治疾病:


巨闕穴為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胃腸疾病很有療效。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巨闕穴 Jù què(RN14)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解剖〗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肝臟;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疾病〗胸痛,心痛,心煩,驚悸,屍厥,癲狂,癇證,健忘,胸滿氣短,咳逆上氣,腹脹暴痛,嘔吐,呃逆,噎嗝,吞酸,黃疸,泄利。


〖人體穴位配伍〗

配內關穴治心絞痛;配章門穴、合谷穴、中脘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治呃逆;配足三里穴、膻中穴、內關穴、三陰交穴、心平穴、心俞穴治療急性心肌梗塞;配內關穴、人中治癲狂癇證;配神門穴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心經募穴。


〖別名〗巨缺穴,巨送穴。


〖穴義〗胸腹上部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

〖名解〗


(1)巨闕。巨,大也。闕,通缺,虧缺也。巨闕名意指胸腹上部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本穴位處胸腹交接處的凹陷部位,任脈上、下二部皆無氣血傳至本穴,穴內氣血為來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濕熱水氣,此氣因其熱,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將外部的水氣聚集,故名巨闕。巨缺名意與巨闕同。


(2)巨送穴。巨,大也。送,送出也。巨送名意指本穴聚集的天部之氣全部輸向心經所在的天部層次。本穴物質為來自胸腹上部的濕熱水氣,因其性濕熱,既不能循任脈上行又不能循任脈下行,唯有輸向與此氣血同性的心經天部層次,本穴氣血的變化特點是來多少送多少,故名巨送。


(3)心之募穴。理同巨送名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溫熱水氣,亦即是血。


〖運行規律〗由本穴外輸心經所在的天部層次。


〖功能作用〗募集心經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或留針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唐柒七(微信號:cn13714009507)


推薦2016最HOT微信號


易經風水不求人


推薦理由:最大的易經風水愛好者論壇,微中醫旗下精品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之美,你我共賞,易經之道,你我共析,歡迎愛好者,歡迎新朋友!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推薦理由:中國最大的面診手診舌診脈診社區,10萬粉絲的選擇,微中醫旗下精品號,通過此號,體外診斷不是難事!


艾灸一學就會


推薦理由:弘揚中國艾灸文化,普及艾灸知識.專業艾灸學習、養生、保健!訂閱完全是免費的~


經絡穴點陣圖解


推薦理由:最大的經絡穴位研究者和愛好者社區,10萬粉絲的選擇,以技交友,以醫會友,不亦快哉!歡迎各位同仁!


本草綱目圖解


推薦理由:本草綱目圖解是一個大型中藥養生社區,分享靠譜的中醫中藥和養生保健知識,以用戶視角,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共享美麗健康人生。


國醫羅大倫粉絲團


推薦理由:最活躍的中醫羅大倫博士粉絲團,一道學中醫,一道品文化,不要再獨自學習了,加入我們吧!


微課|易經風水入門班

巨闕穴:治療心煩,驚悸,屍厥



曾星仁老師|易學界綜合應用大家


微中醫旗下精品微課,現在報名享全網最優價398元(含12節課,7月20日開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灸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嗎 針灸也可以用來戒煙
鳩尾穴:消除疲勞、治療暈車暈船
吃得越「冰」越易中暑 中暑了揉揉內關穴
熬夜後吃這些,抹去所有毒素!
合谷穴:通經活絡,清熱解表

TAG:針灸 |

您可能感興趣

神門穴:主治心病,心煩,驚悸!
心俞穴:治療驚悸,咳嗽,吐血,失眠等
【每日一穴】巨闕穴:治療心煩,驚悸,屍厥~
間使穴:主治 心痛,驚悸,胃痛!
大陵穴:心痛,驚悸,胃痛,嘔逆,吐血
【每日一穴】心俞穴:治療驚悸,咳嗽,吐血,失眠等~
【每日一穴】間使穴:主治 心痛,驚悸,胃痛!
俠溪穴主治頭痛,眩暈,驚悸,耳鳴,耳聾!
心痛、心煩、驚悸、健忘、失眠,按壓神門,改善睡眠,強心通絡
心俞穴:心痛、驚悸、咳嗽、失眠、健忘
【每日一穴】俠溪穴主治頭痛,眩暈,驚悸,耳鳴,耳聾!
沒想到,它治治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請特別好
驚悸、胸痹的刮痧療法
靈異故事:百日亡魂回家,孩子驚悸大哭,不放手的是滿滿的愛
(驚悸故事)「鳥葬」黃巢骨灰,竟變成天下大亂的導火索,可怕!
(驚悸故事)殺手使出詭異的「妖瞳」大法,局中人想活命很難
野史揭秘:「詩傑」王勃為何驚悸過度而死?
《金匱》?第十六篇01:驚悸吐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