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澳大利亞最新研製農業機器人可放牧做拖車

澳大利亞最新研製農業機器人可放牧做拖車

澳大利亞最新研製農業機器人可放牧做拖車



>

目前,澳大利亞最新研製一款農場機器人——「SwagBot」,能夠放牧牲畜,並且將陷入泥濘之中的車輛拖出來。同時,英國也最新公布一款農業機器人,它採集西蘭花的速度是人類的6倍,預計不久將投入使用。


在現場測試中,SwagBot機器人能夠按照操控者的要求,恐嚇牛群,牛群會遠離這款機器人,意味著它能夠有效地進行放牧。


測試顯示SwagBot機器人能放牧牛群,讓牛群遠離溝渠、沼澤,在安全的地點吃草。


同時,SwagBot機器人還具有拖車的功能,2016年6月份它在澳大利亞一個農場進行了拖車演示。

SwagBot機器人採用電池驅動,能夠四輪驅動,在平滑地形時速達到15-20公里。


同時,英國也研製一款農業機器人,它能夠顯著提高農作物採集速度。英國林肯大學研製這款西蘭花採集機器人,它識別西蘭花的精準率高達95%。


機器人開啟現代農業發展新篇章


隨著機器人漸漸進入我們的視野,工業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等,未來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在農業領域,可以干多種農活的機器人已被研製和運用。2016年6月30日,ACFR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附近的一個農場內,完成了其農場機器人SwagBot的首次測試。這款機器人在養牛場上的用處非常大。在所有任務中,集中放牧和看管動物完成得尤為出色。


資料圖

Sukkarieh在採訪中表示:「這款機器人的製造成本較低,馬力較足,能夠在高低不平的大型區域內順利完成各種任務。由於土地的類型不同,它需要保證足夠的馬力和強勁的關節連接能力,完成在原木上和水溝中的任務。」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實驗室還計劃研發更多的自動化機器人,完成動物看管和農產除草等任務。他解釋道:「我們希望盡最大努力提升機器人的自動化程度,為農場工作人員減輕工作難度。通常,廣闊的農場上就只有一位工作人員,所以這項工作非常必要。」

澳大利亞最新研製農業機器人可放牧做拖車



在我們的星球上,圍棋和汽車都是人類的發明。而今,人類要迎來機器人新人類,圍棋機器人和輪式機器人發展成為人類的夥伴。他們有智慧、有個性、有行為能力,甚至還有情感。機器人給人類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計算機和互聯網在過去幾十年間已經對世界造成的改變。

2030年,爭取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達到300台左右;農村城鎮化導致中國農民急劇減少,無人拖拉機、農用無人機、背包機器人將成為新一代農民,黃牛退休、鐵牛耕地、農民進城、專家種田;全國大中醫院的微創手術機器人,近一半國產化,在全社會普遍使用形形色色的服務機器人,我國家家都有機器人,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平均每年擁有一台形態各異的服務機器人。


人類發展史開啟新篇章。人類學會運用工具、製造工具和發明機器成為歷史,機器人則使得人類更加強大。


科技從不停步,人類永不滿足。今天人類正在發明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智能手機可能成為你的忠實助理,輪式機器人比一般人車開得更好。曾經的很多工作崗位將會被智能機器人替代,但同時又自然湧現出更多新的工作,人類將更加有尊嚴,更加有智慧。


人類始終善於更好地調教和幫助機器人,善於利用機器人優勢,並彌補機器人不足,或用新的機器人淘汰舊的機器人。反過來,人類還能夠利用機器人提升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機器人一定會讓人類自身更智能。

各式各樣的人機協同的機器人,為我們迎來了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新時代,伴隨優雅的舞曲,毋庸置疑的是:人類始終是領舞者。


傳統農業轉型在即,未來幾年智慧農業發展也被行業看好。智慧農業如今已受到社會各界的熱捧,很多企業出台了不同等級的系列產品,價格有幾千元的、幾萬元的,幾十萬元的先進設備,一些地方政府也陸續開始啟動建設農業物聯網產業園區,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農業機器人走進田間 農機作業效率提高】


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副教授王玲所在的團隊研發出一種機器人,不僅可以採摘棉花,還能迅速、準確地判斷出籽棉的品級。


對農民來說,收棉花是一件苦差事。而且人工采棉耗費的成本相當大,所投入的勞動力約佔整個生產過程的50%。例如,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植700萬畝棉花,每年付出拾花採摘費近4億元。


王玲和團隊研製的這種機器人在採摘前就知道,哪片地里的棉花質量好,哪片地里的棉花質量差,從而避免重複或無謂勞動。而在種植時,只需讓棉花植株的種植間距滿足機器人的寬度,棉田留予一定的條寬來滿足採摘機械手的工作幅寬。


會種菜的機器人


在「壽光蔬菜博覽會」上,由壽光科技人員自主研發的智能機器人穿梭於菜架中,採摘、管理動作精準流暢,讓遊客在零距離接觸中感受智能化種植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據了解,這幾種機器人的能源系統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通過變壓變頻用蓄電池將電能存儲起來。當機器人電量不足時,自動搜索充電地點,自動完成充電對接。當機器人充電完畢後,再繼續執行上次未完成的任務。


會噴霧打葯的機器人


這是一台三四人高的龐然大物,其綠色外殼造型特異酷似科幻影視作品中的「外星人」,它其實是北京一家植保公司與義大利、西班牙合作生產的噴霧機。


據了解,發生玉米粘蟲災害時,農民大概以每人150元/天的價格僱人打葯,仍雇不到足夠的人手。而玉米成熟時秸稈高度一般都接近兩米,普通的懸掛式噴桿噴霧機根本下不去地,農民只能看著干著急。而這種「外星機器人」可自由調節行距和高度,其獨特的設計可輕鬆進入各種高度作物的田地,不會對作物造成損傷。

澳大利亞最新研製農業機器人可放牧做拖車



懂嫁接的機器人


嫁接機器人由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農業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張鐵中教授研製成功,機器人分為穗木供苗系統、砧木供苗系統、切削和結合、固定部分。


張鐵中將演示的黃瓜苗和南瓜苗分別放在穗木、砧木供苗處,只需一步,機器瞬間完成了精確定位、抓取切苗、接合固定等多步操作。從放苗到嫁接成功,整個過程也不過幾秒鐘的時間。


這台通用型蔬菜嫁接機器人一小時至少完成400株,實驗室的另外一台更加先進的雙向高速蔬菜嫁接機器人一小時可以完成800株,是人工作業的6到7倍。同時,機器人嫁接苗的成活率高達95%。


分揀果實的機器人


在農業生產中,將各種果實分揀歸類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農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


英國一家農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結構堅固耐用、操作簡便的果實分揀機器人,從而使果實的分揀實現了自動化。


它採用光電圖像辨別和提升分揀機械組合裝置,可以在潮濕和泥濘的環境里幹活,它能把大個西紅柿和小粒櫻桃加以區別,然後分揀裝運,也能將不同大小的土豆分類,並且不會擦傷果實的外皮。


【農業機器人深入田間地頭 智慧農業前景可期?】


農業機器人是用於農業生產的一種新型多功能農業機械,是機器人技術與自動化技術融合發展的產物。目前,我國在耕耘機器人、除草機器人、施肥機器人、噴葯機器人、蔬菜嫁接機器人、收割機器人、採摘機器人等方面均有研發。就近期見識過的農業機器人種類來看,如果將它們綜合運用到一家農場,完全可以實現從種植到收割的機器人流水線式作業,不用再耗費人力。那麼,最近都有哪些新型農業機器人被研發出來呢?


既然是流水線式作業,自然要從培育、種植機器人說起。據了解,對於許多從事溫室大棚與盆栽種植的人來說,育苗實在是一件單調枯燥,浪費人力且效率不高的工作。而美國波士頓科研人員研發的的育苗機器人就很好地替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這種育苗機器人由滾動輪胎、抓手和托盤組成。工作人員只要實現在觸摸屏上設定地點參數,機器人就能感應盆栽,並自動把它們移動到目的地。


但對於一些觀賞性較高的盆栽,簡單的育苗技術已無法滿足要求,這時候就需要進行嫁接。為此,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農業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張鐵中教授成功研製出了嫁接機器人,該機器人分為穗木供苗系統、砧木供苗系統、切削和結合、固定部分。據了解,工作人員只需將需要嫁接的幼苗分別放在穗木、砧木供苗處,只需一步,機器瞬間完成了精確定位、抓取切苗、接合固定等多步操作。從放苗到嫁接成功,整個過程也不過幾秒鐘的時間,同時,嫁接苗的成活率高達95%。


培育好幼苗,下一步就是種植了,而目前已研發出的農業機器人中,還沒有能夠獨立完成種植過程的機器人存在。機器人所能實現的,是在工作人員種植好幼苗後,智能實時監測它的生長情況。德國科學家就研發出這樣一款農業機器人,它的名字叫bonirob,配備高精度的衛星導航,能將自己的位置精確到2厘米以內,同時能夠利用光譜成像儀來區分出綠色作物和褐色的土壤,在行進中記錄每株作物的位置,在生長季中一次次返回原地觀察它們的生長狀況。

澳大利亞最新研製農業機器人可放牧做拖車



我們都知道,農作物要健康生長,施肥除蟲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也是一項跟育苗一樣枯燥且效率不高的工作。如何才能將人們從繁雜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呢?施肥機器人和大打葯機器人來幫你。


據了解,美國明尼蘇迭州一家農業機械公司的研究人員推出了別具一格的機器人,它能夠從不同土壤的實際情況出發,適量施肥。這種準確計算、科學施肥的方式不僅合理減少了施肥的總量,降低了農業成本,也使得地下水質得以改善。而北京一家公司推出的噴霧機器人則很好的解決了農作物除蟲的問題。據了解,這台噴霧機器人有三四個人那麼高,造型特異的綠色外殼讓它看起來酷似科幻影視作品中的「外星人」,但它卻一點都不笨重,反而可以自由調節行距和高度,可以輕鬆進入各種高度作物的田地進行噴霧打葯作業,並且不會對作物造成損傷。


勤勤懇懇的施肥除蟲後,就該迎來收穫的季節了。想想那成片成片的累累碩果需要你親手一個個採摘,欣慰於大豐收的同時是不是也會略感心累呢?下面,我們就介紹一款可以救你出「收穫苦海」的農業機器人。


在農業生產中,將各種果實分檢歸類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農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英國西爾索農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結構堅固耐用、操作簡便的果實分檢機器人,從而使果實的分檢實現了自動化。它採用光電圖像辨別和提升分檢機械組合裝置,可以在潮濕和泥濘的環境里幹活,它能把大個西紅柿和小粒櫻桃加以區別,然後分檢裝運,也能將不同大小的土豆分類,並且不會擦傷果實的外皮。


如果你的農場除了農作物以外,還飼養著牲畜,要從中解放你的雙手也是件很簡單的事。據了解,澳大利亞的發明家就創造出了一種像牧羊犬的機器人,它使用2d和3d感應器,且內置了全球定位系統,能夠根據牛群的運動速度來趕著它們移動,能在農場上代替傳統的放牧勞力(人或牧羊犬)。


看了這一個個實用又高效的農業機器人,我們認為,農業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改變了傳統的農業勞動方式,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在新的農業生產模式和新技術的應用中,農業機器人作為新一代智能化的農業機械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或許用不了多久,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就會突破當前的輔助人類的階段,它會在農業工種、耕作方式、土壤質量以及農耕中投入的成本上給農業進行一次大革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農傳播 的精彩文章:

楊梅季說楊梅

TAG:美農傳播 |

您可能感興趣

最新研製農業機器人能放牧牛群當做拖車
牧羊犬即將失業?澳大利亞測試放牧機器人
放牧機器人顛覆養牛業,牛仔將成為歷史
肉用雛鵝放牧技術
生物股長暫停歌唱事業 「放牧期」可超一年
澳大利亞珍稀物種「小藍企鵝」被遭狸迫害,無奈下放牧羊犬保護他
牧羊人捍衛遷徙放牧權 趕羊穿馬德里
野外放牧羊注意防治蕨菜中毒
圖片故事:肯亞圖爾卡納人扛著步槍放牧,部族間爭鬥隨時干仗
用尿洗頭、持槍放牧,這個部落讓人瞠目結舌
加州放牧區發現新種花朵,散髮腳濃烈腳臭味
放牧自由的心靈,讓人生之路,輕裝上陣
他們是遊走在喜馬拉雅山脈,以放牧為生的高原人
智商堪比牧羊犬的杜賓狗狗,幫主人看寶寶遛馬放牧,簡直是天才狗
最後的海上放牧人!自幼就會把耳膜弄破?
最後的海上放牧人:自幼就會把耳膜弄破
雛鵝放牧有什麼好處,雛鵝放牧的原則
放牧突發母羊要生仔 女孩與愛犬頂風雪背回家
趕著蟲子去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