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自駕車——可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間切換
2011年12月15日, 美國專利商標局批准谷歌自駕車專利(專利號為8078349),它反映了前兩代試驗車的特點, 車可在有人和無人駕駛之間轉換。
自駕車的「天下第一牌」 AU001(據稱為了醒目,車牌用紅色)
在山景城,谷歌自駕車早就在市裡若隱若現了。只不過,過去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才「偷偷」出來溜達,而且一開始人們也不識貨,常把它與谷歌的街景攝影車相混淆。
通常,在路試時,無人駕駛汽車雖然是自動駕駛,理論上不需要人員操控,但駕駛座和副駕駛座上還都有試車人員坐著,一為緊急情況時轉為人工駕駛,防止意外;二為監測和記錄試車狀況。
谷歌自駕車公開而正式的城市街道路試在山景城拉開了序幕
為此,在駕駛座前方,Google X的人加了個醒目的紅色按鈕。它用來幹啥? 脫離自駕,改為人駕,也就是說徹底切斷自駕系統,把操控權交給司機。因此,人們也稱其為「脫離按鈕」。一按下它,車就「打回原形」了,不再是先進的自駕車,而是改裝前的那台普通的有人駕駛汽車了。
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其中有太多的難題和挑戰。除了車體本身的機械設計和智能執行機構之外,其首要問題就是:汽車要能像人那樣, 看清環境、路況、車況和交通標誌,鑒別行人和騎士的情況和意圖,並做出正確的駕駛決策。
這就要求它必須是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多級輔助駕駛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智能系統。從而要求它要運用現代感測、通信、計算機、自動控制、人工智慧、網路技術、信息融合等高新技術之大成。
這些谷歌自駕車的車頂上有一個 「頂戴」,「腰」 上又多了許多 「佩戴」 , 車內後視鏡處還有一台攝像機。它們的作用是感測!
無人駕駛汽車周身佩戴著工作在不同電波波段的感測器: 車頂上是一款可執行360度全方位掃描的激光測距儀,為的是幫助汽車創建周圍的3D地圖,其精度可達厘米級。它可是個價值7萬美元的寶貝!用的是波長為950~1600納米的紅外線波段。
而車「腰」上的雷達是用來探測附近車輛的位置,用於保持車道、倒車、防撞、 定速巡航等,它用的是波長為12.5毫米、5.0毫米和3.9毫米波段。
車內後視鏡處的攝像機,就像人的眼睛,用來「看」交通信號燈、交通標牌, 車輛、 行人和其他障礙物。 用的是可見光波段。
車載GPS全球衛星定位儀, 用的是波長為19和24厘米波段, 還有車與車間通信,用的是5.1厘米波段。
另外, 在車輪處還裝有超聲波感測器。用於停車時測量馬路沿(路邊石)和臨近車輛的位置。
它們所收集的一切信息,再經過車載電腦處理和決策,「谷歌司機」 才能有效及時地指揮汽車安全地開往目的地。
至於谷歌自駕車何時能夠上市?尚無定論。有的說明年即可,有的說還要等到2020年,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新媒體編輯:趙
原文編輯:李銀慧






TAG:搜狐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