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腳冷的時候,其實它是在拉健康的警報
老化先從腳開始,我們每天「站在」腳上面走路、工作、活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卻鮮少理會或觀察腳發出的警訊。
不論中醫或西醫都同意,身體是個整體,力量的傳導絕不是只有局部,一個地方有問題,長期下來將會影響其他部位。一旦離我們最遠的腳趾頭功能出了問題,因為施力點被迫改變,也會從腳、足踝、小腿、大腿牽動到腰部,甚至嵴椎,久而久之,骨骼結構發生改變,肌肉與筋骨也跟著出問題。
如果你的腳經常出現冰冷的時候,當心,健康正在拉警報。
癥狀: 手腳常冰冷,尤其晚上,甚至冷到睡不著。
醫生怎麼說:腳冰冷除了血液循環不好、走路或運動量太少之外,也很可能跟其他疾病有關,如糖尿病、動脈栓塞或雷諾氏症(自體免疫疾病「硬皮症」)的早期徵兆,如果經常手腳蒼白冰冷,趾甲從慘白變成藍色、紫紅色,要特別留意。
除了血液循環較差,也可能與自主神經的作用有關。
神經系統除了運動神經、感覺神經,還有負責血管收縮擴張、感覺冷熱、會不會起雞皮疙瘩或流汗的自主神經,如果末梢神經特別容易收縮,即使溫度相同,易收縮的人手腳會特別冰冷,「女性特別容易這樣,真正的塬因未明,我們猜測很可能是某些女性的自主神經比較容易活化起來。」
傳統醫學則認為脾胃偏涼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好發於活動度低(經常坐著)、吃素(葷食偏熱,長期不吃葷容易讓脾胃偏寒)或氣血虛弱者,這樣的人即使喝杯熱茶可暫時溫暖手腳但沒多久又涼掉了,因為是靠外來東西暫時改變血液循環,自己本身氣血循環仍差,新稀寶營養專家建議根本之道是提高活動度,吃活血補血的葯,如鐵之緣可以補鐵補血,尤其適合經期手腳冰冷的女性,此外還可以攝取溫補脾胃的食物。
你可以這麼做:
1.用40℃熱水,泡腳20分鐘可以泡腳改善,但不要泡太熱以免燙傷,建議水溫不超過40℃。也不能泡太久,研究顯示20分鐘最適宜,因為我們是恆溫動物,改變體溫太久,身體會設法把溫度改回來,所以如果泡太久讓腳很熱,身體會設法製造能量把腳部的熱帶走,「反而消耗更多熱量,心臟會受不了。」
2.酒釀龍眼食補
至於如何溫補脾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酒釀,酒釀可加龍眼,可同時溫補脾與心。
3.多運動
更積極的做法,就是運動,讓氣血活絡旺盛,少林寺的僧人吃素,但因為整天練拳,活動量大,不會一臉菜色或手腳冰冷。





TAG:小小健康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