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的唐太宗李世民書法《草書屏風帖》
儒學
07-20
唐太宗李世民《屏風帖》,宋嘉泰四年(1204)王允初刻於餘杭,元延佑三年(1316)縣令尹王昌移置縣廳壁間。《戲鴻堂帖》翻刻一部分,其中祝寬夫跋語云:「右唐太宗屏風書,余從兄季平家所藏,蓋從祖紹興初為江西漕屬,以重賂得於北人南渡者,凡十一幅,皆絹素也。其上雜繪禽獸水藻之文,猶隱可認。按《唐會要》貞觀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上自為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誠可寶也。」其敘述《屏風帖》由來甚詳。不過當時所存《屏風帖》,也只是草書了,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謂:「文皇嘗作真草書古帝王龜鑒語為二屏風示君臣,今所存者草書耳。輕俊流便,宛然有右軍、永興風度。」
唐太宗習字作書,有其獨到的方法,其《論書》說:「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爾。吾之所以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屏風帖》深得右軍草書意趣及使轉形勢,所不足者正是骨力稍弱。蓋草書走筆疾書,最難求者正是骨力,習草書最當體會。






TAG:書法家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難得一見的唐太宗李世民書法《草書屏風帖》並釋文
※難得一見的唐太宗李世民《草書屏風帖》
※李世民的《屏風帖》,深得右軍草書意趣及使轉形勢
※《和風帖:草間彌生與100種文藝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