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起點

心起點

心起點



按播放鍵收聽

皈依,包含外在的住持三寶和內在的自性三寶。


皈依外在三寶,是以佛陀作為健康人格的榜樣。佛教對心理健康的定義,並不僅僅是成為大眾認可的「正常人」,而是以佛菩薩為標準,徹底斷除貪嗔痴,成就生命內在的慈悲和智慧。其次,對佛法建立完全的信任,因為這是佛陀為我們提供的心理治療方案。第三,以具德善知識為導師,通過依法修行來完成治療。


如果認識不到貪嗔痴帶來的過患,不希求成就佛陀那樣的品質,不認為佛法可以解決問題,不相信善知識可以引導我們,那麼,佛法對你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從心理學來說,這些認知正是心理治療的前提。


禪宗的《指月錄》告訴我們,經書只是指著月亮的手指,而非月亮本身。真正的月亮是在每個人心裡,通過這個手指,是幫助我們了解內在佛性,進而開發本具的覺悟潛質。所以說,皈依外在三寶的最終目的,是幫助我們認識並成就內在三寶。

如果僅僅停留在外在三寶,不認識內在三寶,這種信仰還是膚淺的,並不是佛教所提倡的。因為佛教是自力而非他力的信仰,是要成就生命的自覺與自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是完成生命的自我治療和自我拯救。這也是佛教之所以被稱為心學的根本所在——從心入手,開啟心的無限潛能。


更多分享·法寶結緣


微信·jiqunfash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群法師 的精彩文章:

佛陀的重大發現
光止惡不夠,還得行善
樂不了一會兒就苦了
我的弘法起點
不要給自己埋下禍根

TAG:濟群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