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指的是哪三黃,哪五帝?
儒學
07-20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
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具體三皇是誰,五帝是誰,存在多種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的記載,還是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000多年前。
三皇
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
伏羲、祝融、神農(《風俗通義》)
伏羲、神農、共工(《風俗通義》)
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三字經》)
天皇、地皇、泰皇(《史記》)
天皇、地皇、人皇(《民間傳說》)
五帝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本文選自國學網)






TAG:書法家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