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友涵1973—1988作品展研討會
時間:2016年7月23日 13:30-14:30
地點: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3398號龍美術館(西岸館)江景多功能廳
主持:李旭
嘉賓:
李曉峰、漆瀾、薄小波、趙川、范額倫、馮良鴻、申凡、榮岩、王莉
淮海中路
紙本油彩
1984
余友涵的早期寫生創作集中在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這些畫作是余友涵在藝術創作上的早期嘗試,是從風景向抽象轉換的過渡作品。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早年對梵高、塞尚、莫奈等國外藝術家創作風格的研習,也可以感受到他在形成自身藝術風格上的探索。
武康大樓
布面油彩
1983
展出作品依據創作時間和內容題材,共分為五個部分:北方鄉村、工藝美校、上海街景、異鄉小景、靜物寫生。從1973年在石家莊李村的寫生創作開始,即展現了余友涵在構圖及色彩上獨到的審美;直至80年代,如1984年創作的《泰安路一弄堂內》,則已經可以看到余友涵在向其抽象風格過渡的線條表現。與同時代宏大敘事的主題性繪畫不同,「美」被藝術家以最直觀的方式得以展現。
外崗小橋
紙本油彩
1978
此次展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得以近距離看到上海本土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余友涵在形成他獨特的抽象藝術風格前,最質樸和真摯的早期創作和探索的歷程。得以全面地了解余友涵整體的藝術創作歷程,了解到一個藝術家對「藝術」和「美」最純粹的研習和探索過程,感受到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內心的尺度和張力。
衡山賓館
紙本油彩
1982
本次研討會在此次展覽的基礎上,對余友涵早期的藝術創作進行梳理和探討,分析藝術家早期創作風格的成因及其演變歷程,體會其藝術創作中從未停止的學習和變化過程。同時,從余友涵的早期寫生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上海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的變化。可以說,他的作品也是城市發展的側面映象,是社會面貌與藝術面貌的綜合顯現。這一批早期的創作,與余友涵後期的抽象創作既形成了對比,也有內部的關聯,是非常值得思考和討論的。
研討會主持:
李旭:批評家、策展人
研討會嘉賓:
李曉峰:批評家、策展人、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漆瀾:批評家、藝術家、上海書畫出版社第二編輯室副主任、《藝術當代》雜誌策劃
薄小波:《文匯報》資深記者
趙川:作家、藝術活動策劃人及劇場編導、民間戲劇團體「草台班」創建人和主持者
范額倫:藝術家、上海音樂學院退休教授
馮良鴻:藝術家
申凡:藝術家
榮岩: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版畫專業教師
王莉: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纖維專業教師

TAG:龍的美術館 |
※2倍X299的針數 X399主板現身華碩研討會
※8月29日滬深公告 茅台研討會:飛天茅台零售不超過1299元
※2017年臨床腫瘤學進展學術研討會——Best of ASCO2017首日5大專場精萃!
※「9月20.南通線下活動」2017年FPGA產業及應用研討會誠邀您的參與!
※2017梅奧國際研討會群賢畢至
※2017商洛市耳鼻喉研討會
※本月25號AMD將召開研討會,詳細介紹X399主板規格
※2017醫療大數據產業研討會邀請函
※一篇8000字的學術交流會總結報告-第23屆歐洲火箭與氣球項目研討會
※2017年「顛覆性技術與未來戰爭」研討會
※2017年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2017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邀請函
※茅台總市值突破6000億;今世緣召開發展戰略研討會
※2017第三屆衰老與疾病學術研討會
※2017(第八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
※2018集邦拓墣大預測研討會幹貨來襲
※只有不斷援引,思想資源才有價值——2016年6月25日在《歷史學與制度研究理論創新研討會》上的評論
※日程發布:2017現代臨床分子診斷研討會
※SPBCN北京賽區2017-18賽季學術研討會暨啟動發布會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