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一己之力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個小人物,竟如此相似

以一己之力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個小人物,竟如此相似

(特約作者龍七公子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這樣幾位小人物:他們原本默默無名,只因國家有難,孤城被圍,他們挺身而出,承擔了求援告急的重任,卻又都不幸被俘。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們只需勸降城中,告知援軍無望,便可保全性命,甚至得到榮華富貴。


儘管這五位小人物各自所處的年代時間跨度達兩千年之久,但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做出了一致的選擇——面對自己的戰友和親人們,他們昂首吶喊:「援軍將至,諸位一定要堅持到底!」,而後置生死於度外。

強敵當前,兵在其頸,這五位小人物首先想到的卻都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自己的使命與家國興亡,他們以一己之生命為賭注,做出了最後的吶喊,以一己之力,悄然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一、春秋——解揚

以一己之力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個小人物,竟如此相似


公元前595年九月, 楚莊王伐宋,宋國向晉國告急求救,晉景公準備發兵救宋。


晉國大臣伯宗勸阻晉景公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這事我們管不了。楚國天運正盛,我們不能與之爭鋒。河流湖泊,也要容納污泥濁水;山林草野,也要藏匿毒蛇猛獸;美玉,也會隱含瑕疵;您作為國君,也一定要忍受屈辱。這是天道,君上還是暫且忍耐吧。


晉景公權衡再三,終究礙於楚國勢大,決定按兵不動。但卻制定出了一套詐敵方案:向宋國傳遞晉國大軍來援的假消息,使宋國堅定抗楚信念,決不投降。同時誆騙楚國,迫其退兵解圍。


實施詐敵方案的艱巨任務交給了大夫解揚,解揚在前往宋國途中,路過鄭國,不幸被早已投靠楚國的鄭國人抓獲,押送至楚軍前線。


楚莊王對解揚施以重金誘惑,要他勸宋國投降。

解揚推辭再三,最終答應,楚莊王大喜,因為解揚的話將迅速瓦解宋人的鬥志。


在楚莊王眼裡,一個敵國信使被人抓獲卻不用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反而能得一筆好處,這樣的買賣沒有人會不做。


然而當解揚登上樓車向宋國城池喊話時,喊出來的卻是:「晉國已經興傾國之兵來救你們了,我知道你們現在已經很困難了,但也不要投降楚國,晉國大軍馬上就到!」聽到消息的宋人信心倍增,守城志堅(原本已無鬥志的宋人又多堅持了半年之久,把楚國也耗得精疲力盡,只得與宋國簽訂盟約不勝而歸,達到了晉國的戰略目的)。


楚莊王這邊勃然大怒,下令殺掉解揚。


解揚從容不迫,對楚莊王說:「國君以制定命令為本分,臣子則要有執行命令的信用。我是受晉國國君的命令出使,讓我死可以,但國君的命令絕不能改。」

楚莊王說:「你還說信用?你答應了我,又違背了,還有什麼信用可言?」


解揚說:「我答應你,是要完成我們國君的命令。」


楚莊王氣憤難消,還是要殺他。


臨刑前,解揚環顧四周的楚軍將領,說了一句極具殺傷力的話:「你們要記住,做人臣盡忠,最終是會要死!」

楚國的王公貴族們趕忙勸說楚莊王,求他赦免了解揚,楚莊王顧忌楚國臣子的感受,同時也很欽佩解揚的行為,就放了他一條生路。


解揚,因為執著於自己的使命,用信念和勇氣,把一件不那麼高尚的事情做的高尚無比。


二、西漢——路中大夫

以一己之力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個小人物,竟如此相似



公元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錯向漢景帝上疏《削藩策》,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建議,於次年冬天下詔削奪吳、楚等諸侯王的封地。


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不滿朝廷削減他們的勢力,以「清君側」為名聯兵反叛。為進一步擴充反叛勢力,七國聯絡齊孝王劉將閭參與叛亂,齊孝王猶豫再三,最終沒有造反。聯絡不成,七國翻臉。膠西、菑川、濟南派軍隊一同圍攻齊國,將齊國都城臨菑重重圍困。


齊孝王派路中大夫(齊國官員,姓路,官職為中大夫,諸侯國中的爵位分為卿、大夫、士三級,大夫比卿低一等。大夫又分為上、中、下三等,「中大夫」是中間一級的大夫)到京城向漢景帝報告膠西、菑川、濟南三國軍隊圍攻齊國的情況。漢景帝令路中大夫返回齊國通告齊孝王:「務必堅守城池,朝廷的軍隊馬上就要攻破吳、楚叛軍了。」


路中大夫往返於京城與臨菑途中,膠西、菑川、濟南三國軍隊攻勢猛烈,臨菑守軍難以支撐,齊孝王發生了動搖,開始與叛軍進行談判,但還沒有正式投降。


路中大夫回到齊國時,膠西、菑川、濟南三國軍隊將臨菑重重圍困,封鎖嚴密,他不幸被叛軍俘獲。叛軍將領想利用路中大夫向城中傳遞假消息,藉以動搖城中軍民堅守的信心。叛軍將領威脅路中大夫說:「你反過來向齊王說,朝廷已經失敗了,齊國趕快投降三國,不然將屠戮全城。」路中大夫假意答應下來,並與叛軍將領盟誓按他們的要求與齊孝王通話。叛軍將路中大夫押到臨菑城下,路中大夫沖著城上的齊孝王大聲喊:「朝廷已經發兵百萬,派太尉周亞夫打敗了吳、楚叛軍,正領兵前來救援齊國,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叛軍將領見路中大夫如此叫喊,知道上了他的當,氣急敗壞地殺死了路中大夫。


齊孝王得到朝廷軍隊即將到來的消息,信心倍增,打消了倒戈參與叛亂的念頭,率領城中軍民全力堅守臨菑。不久,朝廷欒布等將領率領援軍趕到,擊潰叛軍,為齊國解除了圍困。


路中大夫,只知其姓,不得其名。然以一己之命,打消齊王疑慮,挽救朝廷危難,七王之亂定,大漢迎來鼎盛時代,路中大夫以自己獨特的行為方式做出了貢獻。


三、東漢末年——閻溫

以一己之力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個小人物,竟如此相似



公元211年,涼州軍閥馬超、韓遂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等幾十部人馬在關中造反,與曹操對抗,馬超等人擁兵10萬,佔據潼關天險。


同年七月,曹操親率大軍西征,馬、韓敗走,退保諸戎。曹操大軍追至安定,恰逢蘇伯造反河間,曹操一時無法消滅馬超,遂率大軍東還,而馬超則藉機捲土重來,率諸戎渠帥攻擊隴上,諸多郡縣響應。隴右地區被馬超相繼佔領。


公元212年,馬超盡起隴右之眾圍攻涼州治地冀城,並且擊敗了涼州刺史韋康。此後韋康部下楊阜率領國士大夫及宗族子弟,挑選精兵千餘人在冀城上作偃月營,以拒馬超。


從正月戰至三月,而救兵不到,在危急關頭,州城內商議,派涼州別駕閻溫出城向負責曹軍西線防務的夏侯淵求救。閻溫乘夜幕潛水而出。天明時,馬超部眾發現了閻溫的蹤跡,派人尋蹤追捕,並在顯親界內追上閻溫,將他捉住去見馬超。


馬超初見閻溫,也是頗給閻溫面子的,他親手解開閻溫的捆綁,對閻溫說:「現在勝敗已分,您為了孤城請救兵卻被捉到這兒,還能做什麼貢獻呢?如果聽我的話,告訴城裡,東方不會有救兵前來,這是轉禍為福的計策,不然,現在就把你殺掉。」


威逼之下,閻溫答應了。馬超很得意,便下令用車載著閻溫來到冀城城下。


閻溫看到城上守城的軍民,就向他們大聲呼喊:「大軍不出三天就能到!」以此勉勵城中守衛的民眾。渴盼救兵的冀城民眾聽到這個喜訊,都激動得哭喊著:「萬歲!」


馬超惱怒萬分指責閻溫:「你不要命了嗎?」閻溫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不再理睬馬超。


當時馬超久攻冀城不下,實在是希望能找到破敵之策。只好壓住心頭的怒火,又向閻溫打聽冀城的情況說到:「城裡的朋友,有想跟我同心合力的嗎?」閻溫還是不理睬,馬超只能繼續恐嚇閻溫。


閻溫說:「事君之道只有一死,您卻要讓長者說出不義的話,我難道是苟且偷生的人嗎?」馬超眼見勸降無望,於是殺了閻溫。


我們實在無法想像,既然閻溫並沒有找到援軍(援軍在冀城陷落的212年八月才到,且被馬超擊敗),卻為何義無反顧地將生死置之度外,只為了向城裡人傳一句假話呢?


因為忠誠,是閻溫畢生的追求。他希望冀城的民眾也能在得到援軍到來的好消息後繼續對抗馬超賊軍,堅守對朝廷的忠誠。


四、東晉——田泓

以一己之力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個小人物,竟如此相似



公元376年,前秦攻滅前涼與鮮卑拓跋氏的代國,基本統一了北方,與南方的東晉政權以淮水為界,南北對峙。前秦帝苻堅自恃強盛,有意滅東晉以統一天下。


前秦與東晉之間的戰事主要集中在東線彭城一帶和西線襄陽一帶進行。


公元378年二月,苻堅派軍攻打襄陽,但為晉軍守將朱序所阻,頓兵城下,久攻不克。


七月,苻堅採納了兗州刺史彭超的建議,在襄陽以東開闢新的戰場,進攻東晉江北各戰略要點彭城、淮陽、盱眙等地,威脅晉都建康,支援襄陽戰場的作戰。


公元379年二月,襄陽城破。前秦得以抽出手來加大了對東線彭城的攻擊力度,對於東晉來說,彭城再失守則意味著淮水流域的丟失,後果不堪設想。因而東晉急令兗州刺史謝玄出兵率精兵萬餘人救援彭城。


謝玄大軍兵出泗口,卻遇到了一個難題:謝玄本想派信使告訴彭城守將戴逯援軍已到,卻因為秦軍重兵把守著前往彭城的道路而難以入城與彭城守軍互通消息。


束手無策之時,小將田泓請命前往。田泓的辦法是通過水路潛進城池,可快要到城下時,卻不幸被敵軍抓獲。敵軍用豐厚的賞賜收買田泓,讓他對彭城守軍說「南來的援軍已被打垮了」。田泓假裝答應。但到了城下時,卻大聲告訴城中說:「我們的援軍很快就要到了,我一個人前來報信,被敵人抓住,諸位一定要努力堅守啊!」


田泓不幸遇害。


田泓,陷絕地而不驚,知必死而不辱。以朝廷使命為重,心系彭城安危,無所畏懼,可歌可泣。


得益於田泓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消息,彭城守軍與謝玄軍裡應外合,突出了重圍,為東晉保存了實力。


五、元末——張子明

以一己之力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個小人物,竟如此相似



元末,群雄並起,割據南方的勢力中,朱元璋建立了以應天為中心的根據地,陳友諒據湖廣,張士誠據蘇南、浙西,方國珍據浙東,陳友定據福建。陳友定、方國珍的目標在於保土割據,張士誠對元朝首鼠兩端。在此背景下,實力最強的陳友諒與朱元璋兩大勢力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誰將戰勝對方,誰就將定鼎江南,甚至可以圖謀天下。


到了公元1363年,雙方來到了戰略決戰的關鍵時期,朱元璋率先漏出了破綻。


當時中原紅巾軍內部發生分裂,力量削弱。公元1363年二月,張士誠乘人之危,派部將呂珍進攻安豐,劉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軍趕到安豐時,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朱元璋只救出了小明王韓林兒。朱元璋率主力傾巢而出,被陳友諒抓住了機會。他親率六十萬大軍,進攻朱元璋西線重鎮洪都。


洪都守將是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這是位傑出的防守指揮將領。面對陳友諒飛梯衝車、百路並進的幾十萬重兵,朱文正硬是堅守了三個月之久,陳友諒只能望城興嘆。不過南昌被圍攻已久,內外隔絕,音信不通,朱元璋絲毫不了解洪都前線的情況。同時這座城池也到了抵抗能力的極限,朱文正決定派人向朱元璋告急求救。


任務交給了千戶張子明,張子明為避免被敵軍發現,以東湖小漁舟從水關潛出,夜行晝止,半月才到了應天。


張子明報告了陳友諒猛攻南昌的情況,朱元璋詢問:"陳友諒兵勢如何?"


張子明回答:"陳友諒兵勢很盛,但攻城中戰死不少。現今江水轉涸,很快就不利於巨舟泊行。其師出已久,兵糧馬上也會成問題。如果有援兵至,里外夾攻,必可破敵!"


朱元璋沉吟片刻,對張子明說:"你回去告訴文正,讓他再堅守一個月,我將親自率兵前往破敵!"


張子明得命而還。走到湖口的時候,被陳友諒兵丁抓住。陳友諒威逼利誘讓張子明勸降洪都。


張子明假裝答應,來到了洪都城下。站定後,張子明仰頭高呼道:"我是張子明,已經見到了住上,主上令諸公堅守,大軍馬上就來!"


朱文正等人聞言,守志益堅。狂怒之下,陳友諒在陣前槊殺張子明。


七月,朱元璋發兵二十萬,進發洪都。陳友諒撤圍,與朱元璋在鄱陽湖決戰。在洪都城下耗盡銳氣的陳友諒軍被朱元璋擊敗。朱元璋稱王建屬,立大明基業。


認「死理兒」的張子明,他不只為洪都戰役做出了貢獻,他表現出來的勇氣和執著與大明王朝無數認「死理兒」的士大夫們一樣,他們才是大明王朝得以延續三百年的基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國霸主從小便與眾不同
梁山上除有五虎將外,還有河北三絕,他們是誰?
她是三國亂世中的可憐女人,名字都沒留下就被吃掉
三國里他痛宰五虎將,卻又有幾乎裸奔之囧,蹊蹺
林沖扈三娘是情侶、武松是詩人?沒錯,這就是水滸

TAG:燦爛海灘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是五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影響了世界的發展
這個小人物的變節,改變整個三國亂世的走勢!他是誰?
中國史上值得尊敬的一個小人物:以販夫走卒之出身,為國甘冒巨險
三國時期的小人物,差點改變歷史,細思極恐啊
這個小人物能左右三國歷史,他才是三國里最厲害的人
一個不知名的小人物,一個無意的舉動,往往能夠改寫歷史
他們由不起眼的小人物演變為影響朝政的角色,貫穿中國三千年歷史
這兩個你不知道的小人物,卻改變了春秋歷史的走向
一個小人物,做了三件事,成就了一個傳奇帝王,從此之後青史留名
曹操袁紹都害怕此小人物,他的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影響千年
戰國一直頭疼這三人,《火死海》看似小人物的成功都少不了背景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小人物改變了這個社會,你卻不知道
史上一小人物,手無縛雞之力,卻令戰神項羽命殤
《三國演義》關羽跪過的那些人,其中一個是小人物
一小人物,他不比岳飛差,在亂世,冒著生死做了一件名垂千古之事
曹操一生殺人無數,但真正毀掉他形象的卻是因為殺了這倆個小人物
一個給劉邦看墳的小人物,竟然就以寫一封奏摺當了漢武帝的丞相
拿破崙是如何毀於一個小人物之手的?
他是不被人知的小人物,卻溫暖了明朝「土木堡之變」時的歷史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