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遍地都是非洲人,但是,你了解他們么?
在廣州,約有20萬非洲人,並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遞增著。本地人認為他們語言能力很差,但他們有靈活的經商頭腦;本地人認為他們散漫無序,但他們的宗教有著極強的凝聚力;他們,在廣州建立起亞洲最大的非洲人社區。
在中國企業進入非洲尋找資源的時候,非洲商人也來到了「世界工廠」中國。商人們將廉價商品運往非洲,而萬里之外的50個非洲國家一件不餘地迅速消化掉這些本國生產不出的日用消費品。
20世紀90年代末,第一批非洲人來到廣州,第一站便是迦南服裝城。而現在,以迦南服裝城為中心,一公里範圍內崛起了許多外貿城。這一帶,逐漸被廣州人稱為「巧克力城」。
非洲人大部分並不在中國常住,只是經常來往於非洲與中國,少則一年一兩次,多則一個月一次。大多數人在自己的國家開著店鋪,親自到廣州挑貨物運回去。
Nelson,奈及利亞人,初到廣州過著典型的「提包客」日子——攜著幾萬元來採辦貨物,完了後將貨物全塞在數個個大行李包內,直接坐客機拎回非洲。Nelson稱自己來廣州的機票和貨款是靠舉家之力湊來的,必須要掙到錢。不然回非洲後會被人看不起。
對於Nelson這樣的初來者來說,語言是最大的障礙。這一天,Nelson發現剛採購的一批貨中少了幾件襯衫,他不知道是不是中國賣主忘記了,想電話詢問,卻無從開口。語言障礙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常常帶來麻煩,這讓他很鬱悶。
資金微薄、、愛討價還價、鍾愛低端產品,是大部隊非洲商人的特徵。久而久之,這些特點令中國商人對他們產生了輕視和不耐煩的心理。儘管如此,商貿城的生意每天都很紅火;非洲人對於便宜商品的需求也繁榮了廣州市郊的加工廠。
據了解,滯留期超過6個月的非洲人有2萬人。但是如果把非法滯留及頻繁短期出入境的人加起來,「實際人數」應該在20萬左右,這相當於廣州戶籍人口的2%。
非洲人外貿生意的擴大,也催生了非洲人餐飲、非洲人物流、非洲人中介等周邊產業。非洲商人也帶來了非洲打工者、非洲服務員。
「巧克力城」的人們在中午開始一天的工作;晚上,人們便開始了夜生活。哪怕是處於最底層的黑人勞工,也會在這個時候出來消費他們微薄的薪水。
實際上,他們之所以喜歡晚上出來活動,主要是為了逃避警察的查證。受簽證制度「緊縮」的影響,這裡相當數量的非洲勞工,沒有合法居留證,簽證、護照也大多數過期。
大多數非洲人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他們認為中國人很難接觸,彼此很難成為朋友。一名非洲商人說:「家裡人問我在中國看到了什麼,我說我只看到了牛仔褲和黑人。」
在美聯社前駐非記者Arnold看來,中國對非洲人並不存在種族意義上的歧視,「所謂的歧視,不過是類似於城裡人對沒錢又不懂規矩的鄉下人的嫌棄罷了。」
這些非洲青年每天工作很忙碌,行色匆匆。除了膚色的差異,他們和我們沒什麼不同。




TAG:網羅天下 |
※看看這些人,你就知道你是不是非洲人了!
※在非洲人眼裡,她們都是天仙,你最喜歡哪一個?
※非洲人真的是什麼都敢吃,感覺每個非洲人都是貝爺!
※非洲人窮,真的是因為他們懶嗎?
※在非洲人眼裡,她們都是天仙!
※非洲人吃的這東西,相當於我們吃辣條,可是他們的味道如何?
※實拍:非洲人是這樣做米飯的,你還敢嫁到非洲去嗎?
※實拍:非洲人懶到這個程度,中國姑娘你們怎麼就看上他們了呢?
※中國人到非洲種菜,被非洲人民崇拜!看來窮都是因為懶!
※非洲人才稱得上是吃貨,看著他們最喜歡吃的毛毛蟲,廣東人沉默了
※非洲人來中國都不願回去,看完這些你就明白了!
※這裡的非洲人長著亞洲人的臉,至今也搞不清他們的祖先是誰
※非洲海滩遍地都是美食,非洲人宁可饿死也不吃,中国吃货要吐血!
※作為非洲人不會頂東西,那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非洲人
※都說非洲人好吃懶做,其實非洲男人還不錯,尤其是在晚上
※非洲人吃西瓜,連種子都不放過,真相是因為太懶嗎?
※非洲人稱中國人不懂得知足,把錢看的太重,網友:怎麼不說你太懶!
※我不是非洲人,這真的是我身份證!
※實拍:非洲人都是這樣給手機充電,他們紛紛表示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