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夏的清涼處
常懷「坐夏」心,
無事坐閑,
試茶,展卷,聽風,看月,
幽清而居,
清涼自在。
……
- 每日一禪 · 常懷坐夏心 -
坐在夏的清涼處
作者:白音格力
立夏過後,該在心裡備好素齋一間,花影一簾,茶盞一套。
也許可以去喧囂,去焦灼,去雜念。人的身體里也有山水草木,性情樂天達觀者,不為世事所苦,草常綠,花常開;性情清絕朴澹者,不為凡心所困,山孤清,水澹碧。
這時,好風怡心,明月娟妍,一一成了座上客。
整個人,也就坐在夏的清涼處。
常懷「坐夏」心,無事坐閑,試茶,展卷,聽風,看月,幽清而居,清涼自在。
坐夏,是佛教語。僧人於夏季三個月中安居不出,坐禪靜修,稱「坐夏」。因正當雨季,亦稱「坐雨安居」。
白居易《行香歸》有句「出作行香客,歸如坐夏僧」,這是一番修為,一種境界。早已不念來路,亦不懼去路,行在哪兒,都能隨心隨喜,如行花香小徑。再歸來,「床前雙草屨,檐下一紗燈」,該安然,該寂靜。
素心一宅,雲來卧,風來坐,花影上牆,閑書落墨香。
曾無意看到瞿秋白在《餓鄉紀程》中有一句話我一直記著:「雖有豆棚瓜架草蟲的天籟,曉風殘月詩人的新意,怡悅我的性情……現在都成一夢了。」
我們常羨慕別人清涼的生活,卻常把自己的日子熬成熱湯;我們常懊惱光陰無趣,卻於無趣的光陰里不自醒。
彷彿所有嚮往的生活,都是夢,是遠方,是夢不到的夢,是永遠到不了的遠方。卻不明白,在焦灼如夏般的人生里,懷一顆坐夏心,其實就是坐在一首詩里。在一首詩里,沒有做不了的夢,沒有去不了的遠方。
一直喜歡《詩品》里的一句「采采流水,蓬蓬遠春」。是啊,聽到流水的聲音,即使春天還遠著,但早已蓬蓬於心。
翻看朋友給我送來的九幾年的雜誌,看到一句「我的村莊,雜樹生花,鶯飛草長」,那麼簡單的句子,那一時在窗前,感覺整個夏天,都為我鋪成陰涼小路,只是為了引我去村莊。
一個村莊,最懂得坐夏。它不是僧人,不是禪者,但它懂得坐於貧瘠依然開滿花樹,它懂得遠離喧囂而生明月清風。
所以美的小村,是能讓人坐下來的。與一朵花,與一片雲,與一條小溪,安然而坐。
或者,去尋荷塘坐,荷風送香,整個村莊都在這香里;去尋月下坐,月色披了一身,整個的人生彷彿在那一刻都清涼了幾分;去尋小亭坐,有雨就滴答而念,無風心下清言幾句,說給小村的光陰聽。
-END-
西風東韻主編私人微信
中國最有價值和影響力的生活美學傳播機構之一
每日分享最有價值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新鮮資訊






TAG:西風東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