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于非闇:我使用膠礬的經驗

于非闇:我使用膠礬的經驗

中國繪畫的色彩,鮮艷明快歷久不變,是經過畫家們不斷的勞動創造的結果。一方面是選擇原料,加工煉製,一方面是利用膠礬,使它固著不剝不落。儘管是不溶解於水的原科,只要它色彩鮮明歷久不變,也可以把它固著在畫面上.這就是膠和礬的功用。今分述如後:

于非闇:我使用膠礬的經驗


一、黃明膠:又叫廣膠,產廣東廣西。是用牛馬皮筋骨角製成的。(牛馬等皮筋骨角中的硬蛋白質加水加熱分解而生成的新物質。)黃色透明,成方條狀,無臭昧。加水用微火融化,只用上層清輕的兌入顏色,下面渾濁的不用。


二、阿膠:又叫傳致膠。也是用牛馬等獸類的皮筋骨角製成的。出山東陽谷縣東北六十里的阿井,膠有三種,清薄透明,色淡黃的,選作兌顏料用。另一種清而厚的,或黑如漆的入藥用。其餘渾濁不透明的,只可以粘器物用。畫家用時,也加清水微水融化,只用上面的清水。

于非闇:我使用膠礬的經驗


三、瓶膠水:這是一般的玻璃瓶膠水。用它兌用顏料,第一不妨礙顏料固有的色彩。第二它的本身不發光澤。第三它有防腐劑在內,夏日不臭不腐。第四凝集力和附著力不弱於黃明膠和阿膠。著者用它已過十年,並未發見顏色剝落的毛病,而且用它也特別簡便潔凈,只是價錢貴些。近日有兌入甘油的瓶膠水,卻不宜採用。


四、明礬:又叫白礬,味澀.是由礬石煎煉而成的。半透明、彷彿水晶,主要的產地是安徽盧江。中國畫中除了水墨畫和著色的大寫意畫外,差不多都要利用礬水來固定顏色。如果是上幾層顏色的畫,每隔一、二層就要塗上一些淡礬水;尤其是底層的顏色。這是為了防止顏色再上時,底下的顏料動搖。比如:先上一層硃砂——無論是用多麼濃的膠,若不上礬水,再用胭脂色去染深淺時,硃砂就會動搖起來,和胭脂相混。上了礬,硃砂就固著不動了,無論怎樣罩染部可以。

于非闇:我使用膠礬的經驗



還有,把生紙(如「六吉料半」「六吉棉連——生紙名)製成熟紙,也必須用膠礬水刷在生紙上。因為生紙用墨著色要暈滲,刷上膠礬,不暈不滲,就叫它熟紙。生絹製成熟絹——又叫繪絹,也用此法。

我們用繪絹進行繪畫,有時若將絹地污損,或是畫上去的某一部分感覺不甚妥當,或是寫上去的字句發現錯誤時,可以用膠把它們去掉,變成原來的白絹。方法是:用黃明膠或阿膠,熬成濃稠的膠液,把它向預備去掉的部分傾註上去,等自然乾燥後,按著絹上經緯線斜著用力一綳,整個的膠片,就紛紛的崩裂下來,所欲去掉的部分,也隨著膠片崩下來,出現了潔白的絹地。這方法,只要不是油污,不曾透過背面的墨和色,全有效。所傾註上的膠液,必須使它自然干透,不可火烘,不可日麗。也不可把絹的四周壓平,越有皺紋,越易綳掉。


(內容節選自《于非闇:中國畫顏色的研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的貝頁草蟲,躍然紙上
活好當下好時光
雲泥之別的畫家與畫匠
跟著名家學國畫:圖文示範陸儼少畫雲技法
人生,只需加一點鹽……

TAG:國畫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羅阿姨課堂-膠礬水-三礬七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