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銷夏》


【唐】白居易


翩翩馬上郎,執簡佩銀章。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大暑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太陽位於黃經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氣候特徵


「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民俗


吃「仙草」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也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飲伏茶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曆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送「大暑船」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吃米糟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時節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米糟是將米飯拌和白米曲讓它發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劃成一塊塊,加些紅糖煮食。說的是可以「大補元氣」。在大暑到來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吃童子雞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湘中、湘北素有一種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童子雞,是指還不會打鳴,或飼育期在三個月內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之所以要選擇童子雞,是因為童子雞體內含有一定的生長激素,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以及激素水平下降的中老年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即使是年輕人,體質虛弱的也未嘗不可一試。


養生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大暑至,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的千金一刻,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


一定要注意,大暑季節要出點養生汗身體才健康!可以通過喝熱水,散步,姜水的方式讓身體微微出汗,排出體內的濕毒才能秋冬不生病。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尤其不能喝冰鎮一類的水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腳涼都是伏天不注意導致。


「冬病夏治」究竟是什麼?


正如《黃帝內經?素問》中所說的「春夏養陽」、「長夏勝冬」,即助長夏天的旺盛陽氣,來克制和驅散冬天陰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因為冬季治療只能治標,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在夏季,疾病雖少有發作,但其宿根常存體內,由於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癥狀通常比較輕,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不僅從根本上治療病痛,還能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正是「未病先防」。


三伏貼與艾灸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冬病夏治的中醫方法有很多,最常用、有效的便是三伏貼和艾灸了。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中醫上認為這是補陽氣的最好時機,陽氣正了,病痛也就好了。


「三伏貼」即中藥穴位貼敷,選擇在三伏天里施行,以辛溫祛寒藥物貼在背部幾個不同的穴位治療,到了秋冬就可以輕鬆告別一些老毛病。現代研究也證實,藥物貼敷後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而藥物則透過表皮細胞間隙,並經皮膚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發揮了明顯的藥理效應。


艾灸將藥物和物理作用相融合,所謂「針之不為,灸之所宜」。具體方法可以點燃艾炷直接施灸穴位,也可間接隔著硬幣大小的薑片或蒜片炙烤穴位,俗稱「隔姜灸」。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艾灸關元、足三里、背部俞穴對於那些每逢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夏季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風吹麥浪 全穀物可延長壽命
一招教你如何便捷獲取有價值的醫學內容
走近「網紅神葯」板藍根
京新葯業:借一致性評價二次騰飛
史上最全的治療高血壓的中醫偏方,有它等於家裡請了一位老中醫

TAG:搜狐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