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游宇明:「自省式」敬業

游宇明:「自省式」敬業

□游宇明


京劇名家譚孝曾先生,是「譚派藝術」的第六代傳人。他出身於梨園世家,心裡自然清楚,老一代的藝人們,最令人敬慕的特長就是「敬業」。


京劇演員穿的都是厚底靴,下邊是白的厚底,上邊是黑幫。每到後台,譚孝曾的父親譚元壽先生都要給它新刷一片白,老藝術家覺得只有這樣上了台才漂亮。刷這白厚底的時候,容易給黑幫蹭上一些小白邊,一般人覺得沒什麼;譚元壽先生一定會拿著毛巾,來回擦那道白邊,直到擦盡為止。衣服上的水袖,譚元壽先生上場前,一定會在後台燙得平平的,立刻顯得白白凈凈。同樣是演白鬍子老頭兒,鬍子是白的,譚元壽會根據角色去抹,絕不會千篇一律。

譚元壽先生在藝術上的造詣,非同尋常,他嗓音高亢,功底紮實,文武兼備,既繼承了譚派的藝術精華,又吸收了其他各派的一些表演特色。他演過許多京劇傳統劇目,比如,《定軍山》《南陽關》《打金磚》《戰太平》《秦瓊賣馬》等等。他也曾在現代戲《沙家浜》中飾演了郭建光,給戲曲愛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人做事業很像種玫瑰,想感受玫瑰美麗的模樣,聞到它的香味,就得認認真真去播種、灌溉、施肥,缺一個環節都不可以。不難設想,假若譚元壽先生對演出之前的準備不那麼敬業,能省事就省事,他還能在京劇界贏得那麼高的聲望嗎?


「敬業」有兩種:一種是外壓式的,一種是自省式的。


外壓式敬業,是指一個人在工作中有許多紀律約束,不遵守,會付出被批評、罰工資甚至被開除等等代價。於是,只能選擇順應。

自省式敬業,則是指一個人的敬業,完全出於個人的內在認知,即使沒有被人指責,更不可能付出明顯的代價。與外壓式敬業相比,這種自省式敬業,對每一位當事者的要求更嚴、更穩定、更持久。


俗話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同樣是面對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一個人喜不喜歡它,心理感受大不一樣。喜歡它,會感到此事意義重大、趣味無窮,再苦再累也值得。不喜歡它,又會覺得誰都在跟自己過不去,無處不彆扭。一個不熱愛某種工作的人,可能會在外在壓力下敬業,卻絕對不會在它身上花費一分一毫的「額外功夫」。


自省式敬業也需要放棄些得失之心。從總體上說,敬業的人比不敬業的人得到的東西更多,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的每一次敬業,都會得到及時、足夠的回報。這種時候,人們要多點忍耐、多些心平氣和的等候,將得失看得淡些。人活在世上,需要吃飯、穿衣、住房、乘車、贍老養幼,完全不在乎物質上的回報是不可能的,但一個真正傑出的人,會在功利與興趣、職業預期與靈魂超越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將更多的時間、精力交給性靈。真的這樣做了,事業反而更能上台階,每一個生命都可能發出比追逐功利的人,更強的光芒。


顯然,譚元壽先生的自省式敬業,不是笨拙,恰恰是一種人生大智慧。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農村常見的這物 竟是詩經中「蒹葭」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毛正聰青瓷藝術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暴雨過後悶熱來襲 河北:以下區域要嚴防中暑
淮河王家壩站出現超警戒水位 安徽面臨抗洪雙線壓力

TAG:中國西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