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花壽山福海紋爐:宣德官窯器中的黃鐘大呂

青花壽山福海紋爐:宣德官窯器中的黃鐘大呂

青花壽山福海紋爐:宣德官窯器中的黃鐘大呂



明宣德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是一件南遷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它是宣德官窯器中的黃鐘大呂之作,它高58cm,口徑達37cm,胎體厚重,器型高大,造型仿商周青銅鼎,外壁繪壽山福海紋,集文人意蘊與高超的制瓷技術於一體,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藝術張力。

藍底白花的宣德官窯大器


古代的青花瓷一般都是白底藍花,即用鈷藍料在白底的瓷器上勾畫出圖案,再塗上一層透明釉,最後燒制而成。而這件青花壽山福海紋爐卻一反常態,為罕見的藍底白花,以藍為主色,作品不惜費時費料。專家告訴雅昌藝術網:「青花壽山福海紋爐的外壁洶湧波濤,並在下腹部加繪山巒疊嶂,比喻『壽比南山,福如東海』。這些紋飾全部用『蘇泥勃青料』繪畫,這是一種名貴的進口青料,其中含有一些鐵質,由於用料比較濃厚,瓷胎比較柔軟,所以繪畫時會將胎粉帶起,而青料會浸到胎中,燒成之後的青花,手摸有凹凸感,立體效果明顯,海水呈現出漲滿的,似乎要湧出來的效果。青花的暈散之美,閃耀著金屬光澤,又與青銅鼎造型的古樸深沉相互融合。」


「壽山福海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之一,波濤洶湧的水紋正是永宣青花的紋飾特點之一。相比於清代的壽山福海瓷器,用眾多的彩色蝙蝠等繁縟細節來裝飾,明代的青花更具想像力。」專家談道。


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和皇后,對藝術品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在書畫、瓷器等方面的藝術才能,促進了當時手工藝的發展。宣德年間,景德鎮官窯的青花瓷燒造數量空前巨大。《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達了燒造龍鳳瓷器44.35萬件的任務,其中青花佔大多數,直接將宣德青花瓷器推向了工藝頂峰。

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器,以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成為瓷器名品之一,被譽為「開一代未有之奇」的時代。明代王世性的《廣志繹》記載:「本朝,以宣(宣德)、成(成化)二窯為佳。」


宣德青花瓷,燒造成本非常之高。《景德鎮陶錄》中記載:「諸料悉精,青花最貴。」從宮中傳世品來看,青花用料『蘇泥勃青』主要依賴波斯進口,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洋貨,因此非常名貴。『蘇泥勃青』含鐵量高,含錳量低,故稱「高鐵低錳」料。用它燒制出的瓷器呈色黑藍,深沉濃艷,表現出自然暈散的藝術效果。


在景德鎮的明代永樂宣德官窯的地層中,出土的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殘片,可以復原出三四件同樣的瓷爐,這些是作為廢品打碎掉的,說明雖然燒造時不止一件,但燒成率低。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成品如今僅存兩件。而完整存世的,僅此一件;另一件耳部已殘,經修復完整,收藏於國家博物館中。


專家認為:「這件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應該是古代祭祀用的五貢之一,它是仿青銅鼎的造型,鼎在商周時期是烹調器,兼具日用和祭祀的功能。但是在明代,這種形制一般被稱為香爐,它絕對是祭祀之用,而並非烹調。《明史》中記載,朱元璋規定,祭祀皆用瓷,所以朱元璋在朱山設立御窯廠,燒了很多瓷器,包括『爵』和『鼎』。」


同樣,民間也用香爐作為供器。供器一般包括一對花觚,一對燭台和一個香爐,共五件,因此成為五供。最早的瓷五供出現在明正德年間,包括爐、瓶、蓋罐等,到清代則演變為一對燭台,一對瓶,一個香爐的定製。爐用來點香,燭用來照明,瓶用來供花。專家認為,「在五供的發展中,鼎爐一直作為最主作的五供之一延續下來。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上雖然沒有官窯款,但它確實是明代宣德官窯瓷,是明清宮廷祭祀中必不可少的重器。」

艱難輾轉17個省市 毫髮無損


清朝滅亡之後,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可謂命運多舛,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加快了全面侵華的步伐,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所藏文物南遷,由行政院代院長宋子文著手將文物分批南運。1933年元月,故宮的重要文物一共包裝了13491箱,在北平市長周大文的協助下,第一批於2月5日,連夜裝上火車,並在重重軍警的戒護之下,於次日清晨駛離北平車站,開始了文物南遷之旅。隨同眾多文物,一起踏上南遷之旅的,就包括了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


在故宮眾多文物的運輸中,瓷器包裝的難度最大。據曾經參加過文物裝箱的工作人員回憶道:「這些瓷器,有的其薄如紙,有的其大如缸;包裝起來非常費力。」

青花壽山福海紋爐:宣德官窯器中的黃鐘大呂


體型碩大的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在裝箱時,工作人員頗費了一番腦筋。他們先是借鑒景德鎮運送瓷器的方法,打開文物庫中那些原封未動的由景德鎮運來的瓷器箱,研究窯工是如何包裝的。然後又到琉璃廠各大古玩店,詢問他們包裝珍貴文物的方法。後來,工作人員找到了方法,他們把青花壽山福海紋爐用棉花、稻草裹緊,然後單獨裝進一隻木箱內,隨同其他文物南遷。這批文物在抗戰期間輾轉17個省市,到過貴州、四川,在躲過了八年的抗戰炮火,經歷了數千里的艱難之旅。1945年,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和眾多的文物,從四川歸來運抵南京,存在民國國立中央博物院的庫房中,最終毫髮無損。


1949年,國立中央博物院的庫房失去了寧靜,眾多文物被再一次被忙碌地挑選裝箱,準備運往台灣。隨著淮海戰役,國民黨軍隊的潰敗,南京庫房內一部分文物沒有來得及被運走,青花壽山福海紋瓷爐最終得以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編輯: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鑒

青花壽山福海紋爐:宣德官窯器中的黃鐘大呂 點擊播放 GIF/196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最具投資潛力的二十位黑馬藝術家
朱炳仁《燃燒的向日葵》亮相2016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塗鴉藝術和街畫藝術有什麼不同
明代成化青花瓷器:拍賣高價的保持者
央美百年院藏巡展陝美博 全景呈現中國具象油畫的「歷史溫度」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