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梁大夫宋就的「澆瓜之惠」

梁大夫宋就的「澆瓜之惠」

梁大夫宋就的「澆瓜之惠」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不要為一點小錯誤就揪住別人的小辮子不放,這又何苦?人們常說得理不饒人,其實得饒人處且饒人,給對方留有餘地,這才是做人該有的大度。

關於「得理且饒人」,《新序·雜事第四》中記載了一則戰國時期梁大夫宋就以「澆瓜之惠」解決梁、楚邊亭之怨的著名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與梁國交界,兩國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各自在空地里種了西瓜。梁國的亭卒非常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的非常好,而楚國的亭卒十分懶惰,不務農事,西瓜的長勢就不好,與梁國的瓜田有了天壤之別。楚國的亭卒們心生妒忌,於是他們在一個無月的夜晚,跑過境把梁國地里的瓜秧給扯斷了。

梁大夫宋就的「澆瓜之惠」


第二天,梁國的亭卒發現此事非常氣憤,將之上報給當時的縣令宋就,要求也去扯爛楚國的瓜秧,宋就說:「這樣做當然很解氣,可我們明明不願意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為什麼還要去扯斷別人的瓜秧呢?明明他人做得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這實在太狹隘。」亭卒覺得很有道理,就問他該怎麼辦,宋就說:「你們可以每晚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好起來。」梁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照做了。


過了一段時間,楚國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得一天比一天好,他們很奇怪,經過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是梁國人為他們澆的水,覺得非常慚愧,無地自容。楚王聽了此事之後,特備厚禮送到梁國,表示酬謝,並以示自責,結果因此促成了兩國的友好。

梁大夫宋就的「澆瓜之惠」



宋就正是懂得得理也饒人的道理,以仁心容忍了他人的過失,從而修成了楚梁之好。

《菜根譚》中說得好:「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路徑窄處,退一步與人行。」做人做事都要留有餘地,話不可說死,事不可做絕,更不能把人逼急。立身處世,須圓融之中顯厚道,糊塗之中藏精明,敞開心扉後,仍有防暗箭之智勇,進退自如、遊刃有餘,方能把一切掌控於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中國曆朝國號的由來及中國疆域圖之變遷
硯滴:盛涓滴水,澤千年文脈
司馬昭討伐扶不起的劉阿斗
《大暑》 聞一多
如果穿越到古代,你還可以這麼過夏天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