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這是最後一場科舉,也是最後一份狀元的文章

這是最後一場科舉,也是最後一份狀元的文章

科舉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科舉是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



這是最後一場科舉,也是最後一份狀元的文章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中國的士子們迎來了甲辰恩科會試。當時他們肯定想不到,這居然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會試。次年,即1905年,清廷下詔廢除了科舉制。


甲辰恩科會試三場考試共有十三道考題。


第一場,史論5篇


「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


「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


(ps:第1題藩鎮,第2題平戎,第3題舉賢,第4題變法,第5題以夷制夷) (縱橫古今中外事實,觀點,論證,所以才叫史論)

第二場,考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


1,「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


3,「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5,「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ps:這種題目放在現在考都夠用了,未必有幾個人能答得出來)


第三場,「四書」「五經」義


首題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次題為:「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三題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ps:大氣魄,大手筆,經學致用)


在中國科舉存續的1300年中,狀元的文章很多,但在科舉制廢除後,大多佚失了。特別是宋、元、明三代的試題、作文,佚失最嚴重。正如中國最後一位探花商衍鎏所說,這些作文「藏書家不重,目錄學不講,圖書館不收」。


因為存世不多,外界能看到的古代狀元作文更少。


這裡,將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的作文和主考官給的評語,完全地披露於下——



這是最後一場科舉,也是最後一份狀元的文章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


1.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失論


天下之患無常處也、惟善謀國者、規天下大勢之所趨、揆時度務、有以制其偏倚之端、則不至於變起而不可救。夫立國之初、每鑒前代得失、以定一朝之制、時勢所迫、出於不得不然、非能使子孫世守以維萬世之安也。嗣世之主、昧於時變、因循荒怠、不思所以持之、欲無中於禍敗、豈可得哉。


吾嘗綜觀前史、歷代內外輕重之際、得失之故、有由然也。夫天子建國、居中馭外、大抵據形勝以臨天下、而操縱進退自相維繫、是以四方順軌而下無覬覦、使非集權於中樞、久之必有擁兵坐大而睥睨奸命、適召天下數世之患。然使國家不寄閫於四方、則朝廷又孤立無援、勢必至奸臣內擅而外無所忌。此千古以來禍機倚伏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昔周有天下、諸侯裂土握強兵、而擁列城者星羅環拱。降及衰、周天子守府、然而綿延五百餘年、從無權奸篡奪之禍、懼諸侯也。然自春秋以降至於戰國、諸侯放恣、益不知有周室、天子徒擁空名於上、而卒滅於秦。唐有天下、行府兵之制、沿邊置節度府、天下勁旅布處四方。突厥吐蕃之寇、天寶靈武之亂、皆資外兵扶翼而不遽亡。即以仇士良之威暴、而昭義一表、乃震懼不敢復肆、其制可謂善矣。然自安史之後,藩鎮外擅,更為乖逆、至合縱以抗天子。飈馳雲擾、終唐之世、其禍不解。凡此皆外重內輕、其失至於負隅怙強、朝廷不能制也。


秦始皇懲周末之弊、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關中、自以為萬世有天下矣。然外無信臣精卒以制其內、趙高一薰腐之餘、遂得以把持大柄、玩孺子於股掌之上、天下熟視而不敢校。及陳勝吳廣之徒起、奮梃大呼、天下弗能御也。魏文帝侵削諸侯、有同幽縶設防、輔監國之官以伺察之、其勢固莫能為亂也。然再傳而後微弱益甚、司馬氏父子遂攘其臂而奪之。此又外輕內重、其失由於國無外援,故左右敢為亂逆而不顧也。且非獨周唐秦魏然也。漢懲秦弊、廣建親藩、不旋踵而反者九起、其後復有七國之變。武帝離裂大國以弱枝葉、未幾王莽崛起、公移漢祚。宋懲唐季五代之亂、杯酒而釋兵權、務用文臣以柔其國、卒有靖康之禍。明懲宋室之孱弱、大封支庶、而靖難之師猝起而莫救。若此者皆所謂更相懲戒以就一偏之利、故其禍循環而不可解也。


雖然立國之初、固不能逆睹後日之害而預防之也。防一害必更有一害以中之、出於所防之外。惟嗣主深慮、知化規天下大勢之所趨、因時制變以持之、使害未形而勢已轉、庶天下可久安長治、而無傾覆之憂。不然使周無夷王之下堂、幽王之東遷、秦無二世之昏虐、魏無齊王之幼暗、唐無代宗德宗之姑息、則其禍亂亦未必遽至於是也。賈生有言、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如因四朝之亂弱、而歸咎其祖宗立國初制之不善、則天下豈有無弊之法哉。


2.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吾嘗讀賈誼新書、觀其上書文帝、請試以屬國之官以主匈奴、當挾五餌三表之說、系單于之頸而致其命。其所謂三表、則曰愛人之狀、好人之技、仁道也、信為大操、常義也、愛好有實、已諾可期、十死一生、彼將必至。至所謂五餌、不過娛其耳目口腹、以喪其心志而已。嗚乎、若三表者、尚不失聖王柔遠之旨。至若五餌、則未嘗不怪其計之陋也。


夫天子主中夏控制百夷、自有強國芘民之道。善治國者、不能必敵之可勝而能為必不可勝、使強鄰黠敵聞風奪氣、凜然而不敢犯、則天下安矣。若導人於淫靡之事、以乘其敝而取之、此所謂穿窬之智也、豈王者自強之大計乎。及吾讀漢書賈誼傳、則於五餌三表之說削而不書、猶復深譏其疏、以垂戒後世。於是乃嘆班氏之書、其去取為至精、而其識為至遠也。


或曰,昔秦穆公患戎臣由余之賢,遺戎王以女樂二八、以間疏其君臣、卒得由余而霸西戎。單于好漢、繒絮食物、中行說戒之曰、今單于變俗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於漢矣。執是以觀誼之說、未嘗不效。然吾以謂穆公之霸在增修國政、國勢既固則外交之術無往而不宜、且其時天下方以詐力相高、而秦又介居戎狄、行其狡黠之計以取利一時可也。若匈奴之在漢、竊謂雖好漢物亦不至遽即於靡弱。何也、匈奴界處北陲、剛猛忿鷙出於天性、豈獨其習俗使然哉。設漢不自謀所以禦侮之方、而專務出美善之物以疲人之國、吾恐財產耗竭而邊郡之寇掠自若也。


或曰、後世文明之國、有以奇技淫巧之物輸入異國、以陷溺其心思、而汨沒其志氣者、漢何不可施之於匈奴乎。曰、此正文明進化之機也、好其物則必艷其術、艷其術則必學其學。夫使舉國群趨於文明之學、適足以增其國力而已矣。漢代之文明、匈奴所不及也。使由愛好漢物而因以漸求文章禮樂倫常之盛、則魏孝文帝之業不難遽見於西漢之世也、豈足以敝其國哉。故吾謂禦侮之道、惟當力求所以強國芘民之術、使國家安如磐石、熾如焱火、自能令單于遠遁而邊塵不驚。若賈生之說、雖時或有效、何足取哉。此班氏所為良史歟。


3.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權時勢、而務博寬大之名。國家當疲玩不振之秋、內憂外患、其勢岌岌不可終日。而朝野方酣嬉而為偷惰之謀、不有以震厲之、則弛者不可復張、而天下終於不救。雖申商之術、儒者弗道、然時勢所值、激於不得不然、善為國者必不敢因循顧忌、而貽天下以不測之患。如猛烈之葯、雖非所以養生、然遇沈痼之疾、則固非此不能起也。


諸葛武侯承劉璋之後、王荊公當北宋之衰、皆所謂處積弱積弛之餘、非用申商之術莫能治也。然武侯用之、功潤一方、吏民銜感。荊公用之、毒亂天下、而詬病至今者。何哉、武侯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荊公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也。何以知其然也、史稱武侯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又曰、終於邦域之內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然則後之治國者、必先有武侯之心、而後可以行申商之術、苟徒竊其似而無側怛之誠,以貫之必流為殘忍刻薄而無疑。王荊公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深見天下蔽於積習、非執法堅定必為群議所撓、而又慮申商之學不足以服朝野之心、乃諱言其名、而陰托周禮以為說。然則荊公非誤會周禮、乃附會周禮耳。其所以附會周禮者、非真有取於古。逆知在廷諸臣、必將斥為申商術非先王之法、而因托為先王之政以間執其口、卒之攻者自攻、而諱無可諱、乃專務以意氣相遌以博一日之勝、同己者進、異己者斥、使小人揣摩迎合得行乎其間。而新法乃適以毒亂天下、為世大詬。


嗟乎。行政非人、雖有良法美意、亦足以為害。故程子曰、有關雎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也。夫武侯與荊公其所用之術無以遠過、然其成敗功罪懸絕若此、非獨其心術不同、亦其所遭遇使然也。武侯則匡輔之者多俊才、荊公則排擊之者多君子、然此固不特荊公之不幸、亦宋室之不幸歟。


4.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民、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


環地球而國者以數十計、其盛衰存亡之數不一端、而大原必起於教育、故學堂者東西各國之所同重也。學堂之設,大旨有三、曰陶鑄國民、曰造就人才、曰振興實業、三者不可偏廢。而立學者必自度其國家之性質、以為緩急之端。今中國因積弱之弊,欲以學戰與列強競存、則必以陶鑄國民為第一要義。


何者、國民之資格不成、則國不可立。雖有人才、可以為我用、亦可為人用。雖有實業、可以為我有、亦可為人有。所謂國民者、有善良之德,有忠愛之心、有自養之技能、有必需之知識。知此身與國家之關係、對國家之義務、以一身為國家所公有而不敢自私、以一身為國家所獨有而不敢媚外。凡為國家之敵者、雖有聖哲,亦必竭其才力以與之抗、至於粉身絕脰而不悔、終不肯以毛髮利益讓之於人。以此資格教成全國之民、雖有強鄰悍族、亦將斂步奪氣而敢犯、然後人才可興、實業可振也。


中國以重文輕武之故,民氣靡弱偷惰、謀私利不謀公益、無善良之德、視國事不幹己事、無忠愛之心、專事分利、無自養之技能、末習溥通、無必需之知識。稍有解外國語言而習其事者、則相與服屬外人而為之倀。於此而欲造就人才、振興實業、不亦難乎。方今欲建學校以圖富強、非鼓其特立之精神不足以挽回積習。日本與我同處亞東、其弊亦在致相類、今一變而躋於列強之次者、亦以重尚武之精神也。


夫今日人才銷乏可謂極矣,政治廢弛、法律繁亂、財政竭蹶、外交失誤、則設專門以儲才固當務之急矣。然竊謂即有人才而庶政亦不能善。何也,一人修之、百人撓之、其勢必不能勝。古之立國、惟恃有二三豪傑。今之立國、則恃有全國之國民。不然、愚民百萬謂之無民、以與文明諸大國爭衡、雖有英雄、豈能措其手哉。至於農工之業、拘守故轍、商礦之利、見奪外人。以中國人力之勤,物產之博、苟分設各學致富之道、尤可蹺足而待。然興一事必招洋股、創一利適資他族、皆其民無特立之質,故利未興而害乘之矣。由是以觀、則知必養成完備之國民、然後人才為我國之人才、非他國之人才、實業為我國之實業,非異國之實業。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嘗以獨立自尊一語為教育最大綱領、其即此意。


也歟。


5.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自古帝王之治、聖賢之道、不外一中。中者、舉天下萬世所宜視為標準者也。然芸芸之眾、率恭然不能自立。而豪傑奇逸之士則又不免矯持太過、而不能以大中為歸。即中矣、而卒不能歷久不渝、貫始終而如一,則物俗為之累也。惟君子能祛物慾之累、介然有以自持、此其所以難能可貴歟。


夫子答子路之問強、而復進之於君子有曰、中立而不倚、強哉矯。信哉、其能強也。且吾嘗見天下之變、所以撓吾中立者多矣。凡夫禍亂之萌、必先挾一近是之詞以為煽惑人心之計、一二見微之士或能逆知其妄、耿耿自立而不陷其樊。設於此而復有巨詐雄奸、別樹一幟以相抵抗、其所以攻擊彼黨而發其逆謀者、適與己見若合符節、則不覺沛然從之而無復疑及乎。勢焰已成、徒黨已眾、而陰謀漸露、其狂悖乃更有甚焉。至此雖覺悟、憤悔而已。失身其中、噬臍無及。


自古以來忠義慷慨之士、不能卒守中立者、往往如此也。君子則不然、其識足以鑒別天下之是非、灼然如黑白之不可亂。其力足以措拄狂瀾之橫決、屹然如砥柱之不可搖。當舉世昏昧之秋、嘗倡為非常之說、以冀弭百世之患。迨吾謀不用而卒歸於敗、然後天下服其先覺、紛紛並起、竊其緒論、橫議放言。而奇邪詭辯之徒、思乘時以售其奸、乃托君子之言、以保國救時悚動天下。而君子於此反退然中處、若無以異於常人。及其邪說一敗,為世大僇,而君子不與其禍。時勢遷流相激、世變萬端、君予以一身卓立其中、凝然若出於無事。天下方驚駭怪嘆以為神奇、而豈知其素所樹立者固如是哉。夫惟有定識以燭於幾、先有定力以持於局外、然後甘言好訶不足以誘之、群疑眾謗不足以動之、權謀詭術不足以誤之、禍福利害不足以亂之。而要其本原、在能取物慾之私而勝之也。故曰自勝之謂強。



這是最後一場科舉,也是最後一份狀元的文章



劉春霖參加的會試共進行了三場。三場考試後,主考官看了劉春霖的作文後十分驚喜,分別給出了評語,正是主考官向朝廷鼎力推薦,劉春霖才成了「第一人中最後人」。


本房原薦批 :


第一場 論古有識、思力沉摯、筆情清矯、縱橫出沒、變化從心。


第二場 熟悉洋勢、言之鑿鑿、詞意透闢。


第三場 議論馳騁、茹古涵今。


文明堂原中批:


第一場 縱橫離合、跌宕昭彰、是能得古文義法者。首二三藝最勝、余亦妥愜。


第二場 首藝有精透語、余亦能切實指陳。


第三場 飛詞騁辯、思議不庸。


在這最後一屆科舉考試中,前三名中,除劉春霖中狀元後,朱汝珍、商衍鎏,分中二、三甲。


文 | 三度 轉載請註明出處


品讀更多經典古詩詞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古詩詞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古詩詞,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品讀之家 的精彩文章: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
一句話讀懂最美的詩經
作詩必備!100句古今對偶佳句
這些詩詞情話,原來是元稹和白居易的「海誓山盟」
這些經典詞牌名,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TAG:古詩詞品讀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她才華橫溢,是唯一一位的女狀元,最後卻是這樣的結局!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的科舉考卷,就是一篇神作,字體如印刷!
歷史上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誰?他能當狀元,是因為有兩個人太倒霉
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也是最悲哀的一位,當狀元最短!
此人是中國最後一位狀元,在漢奸面前說了一句話,令其羞愧不已!
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狀元,最後卻淪為男人的玩物!
史上唯一女狀元,難敵命運,最後卻是這樣的結局!
福建最後一個科舉狀元,不小心發現了一塊破石頭,竟當場下跪
她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太平天國時期的這項制度,歷史上獨一份
這個人看到乾隆出的一道題,隨後轉身就走,後來竟成了狀元!
乾隆就是這麼任性,為了出一個「三元」,把第十名當狀元
寧可做乞丐,也不做漢奸,中國最後一個狀元心愿竟然是這個!
他是最後一個狀元,他拒做漢奸
歷史上唯一出現過的一位女狀元,最後卻因為牽連而死
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一位狀元,卻寫得一手好字!
狀元最高能做到什麼地位?看看這位狀元的一生,最後竟成為皇帝
歷史上僅有的一位美艷女狀元,最後凄慘謝幕~
此人本是清末最後一位狀元郎,卻因為名字,最終與狀元郎擦肩而過
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寫得一手好字,因拒做漢奸被日本人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