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是關帝留下的勸世良言,旨在使世人醒悟,思過遷善,積德修身。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經文中的「眾善奉行,毋怠(dài)厥(jué)志」。這句話用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對於善的一切,要努力去做,不要因為懶惰、懈怠而失去了這個志向。那麼究竟什麼是善?我所理解的善,簡單來說就是「好」的意思。那麼怎麼做是「好」?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首先要分清真善跟偽善。此處指初心。究竟是你心裡所感悟不計回報的自發自願,還是把它當做了一種跟風、時尚,還是周圍的人都這樣做了,你是被動、不情願的被綁架?這個需要從內心有個深刻的認知,因為它決定了你所做的究竟是不是真正意義的善,你的發心決定你的行為,你的行為又會造成不同的後果,這其實就是蝴蝶效應,初心就是蝴蝶的那個小翅膀。


我嘗試著給大家講兩則小故事,或許更能表達我對善和善行的理解。


從前,有一個人,在山間行走,看見道士把一個美艷的女子按倒在石頭上,要想剖取她的心。女子哀叫求救,他連忙跑上去,奪下道士手中的劍,卻見那女子「忽」的一聲,化成一道火光飛走了。道長跺著腳說:「您可壞了大事了!這是個精魅,已經迷殺很多人,貧道費了一番功夫抓住它,就是要消除這禍害。因它吸取精元已久,已能通靈,斬它的頭則元神逃脫,所以必須剖它的心才能使它不再禍害世間。您現在放走了它,不知道以後又要有多少生靈要被它荼毒了。」說罷,把長劍插入鞘中,渡過溪水就走了。

這個故事裡,初心是沒有問題的。此人看見弱者被欺凌,心有所感,馬上前往阻止事情的發生,這是發自內心的想要去拯救。那麼既然初心是沒有問題的,那問題出在了哪裡?問題就出在了,在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前,盲目的做了他所認為的善行,縱虎歸山。善行在很多情況下是需要充分了解了事物的狀態,根據事物的差異性,選擇更合適的舉措。


再舉一例。


「放生」


放生是近些年來,被廣為傳播,功德無量的大善事。


某位發心的居士,解救了一個烏龜,就把它放生到了海里。烏龜感恩,數次游回,戀戀不捨。無數人被這樣的畫面和新聞感動的一塌糊塗。事實吶,這隻烏龜要死了。。。。。。因為它是只陸龜!眾所周知,陸龜之所以叫陸龜,就是因為它所能生存的環境在陸地上,在海里是不能生存的。在不了解被放生生命的生存狀態時,盲目的把陸龜丟水裡,那叫放死。對這個生命而言,不過是剛出油鍋,又進火坑。譬如放生沒有天敵的鱷龜在水裡,又譬如在公園、學校、小區等場所放生毒蛇等,都是有過之,無不及。

我想表達的是,善行,需要一顆真正的善心作為出發點,更需要使用智慧的理性思維,這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放生,大慈悲的放生。


我個人並不提倡大家去鳥市,魚市區買那些生命。就生命本身來言,眾生都是一樣的。但是這個背後,有著我們不能不思考的問題。野生的,它歸於山林,隱於沼澤,可以很自在的生活下去。家養的你買回來,丟進自然界里,它們通常是不能生存的。常常見到放生結束的現場,死鳥,死魚一片。更曾見過某地,放鳥結束後,放生的人群剛走,捕鳥者立刻捕捉,幸免於難的只有那幾隻已經沒有了生命的小鳥屍體。那些活著被捉到的,又被塞進籠子,接著等待下一批放生者。


慈悲,是發自內心的感觸,慈悲有慈悲的方式方法。善行亦是如此。願大眾能夠領悟真正的慈悲之法,做到真正的眾善奉行,和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共沐天地之恩。


福生無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圖說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道教為何說「不爭」
陰陽五行的基礎常識
《圖說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從道士的相貌說起,兼談鍊形之術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