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二戰最強衝鋒槍:波波沙PPSh41式衝鋒槍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薩沙講史堂第五十一期】赤色利劍:蘇聯波波沙PPSh41式衝鋒槍(軍事系列第28講)
1952年10月14日, 在朝鮮上甘嶺戰役中,敵軍約6個營的兵力攻佔了志願軍防守的597.9和537.7高地。我軍第135團第7連排長孫占元帶領全排大反攻,一舉攻佔了敵人的2個據點。敵人以優勢兵力大舉反攻,孫占元的雙腿被炮彈炸斷受了重傷。在敵人的數次衝擊且戰友傷亡殆盡的情況下,他用手中的50式衝鋒槍前後擊斃了16個敵人,最終拉響手雷和蜂擁而至敵人同歸於盡。孫占元烈士手中的殺敵利器50式衝鋒槍,就是二戰中讓德寇聞風喪膽的波波沙PPSh41式衝鋒槍。
背景
一戰中,缺乏近戰速射武器的俄軍遭受了極大的傷亡。戰爭結束以後,俄國陷入內戰(1918年到1922年),紅軍和白軍在地跨歐亞的蘇聯廣闊的土地上拚死廝殺。紅軍一度幾乎崩潰,沒有什麼精力從事新式武器的研究。內戰結束4年內後的1926年,蘇聯紅軍裝備委員會才把衝鋒槍的研究計劃初步制定下來。
----------二位蘇聯輕武器大師,左邊為托卡列夫,右邊的是捷格加廖夫,只是他們都失敗了。老式的PDD衝鋒槍,製造工藝複雜,直到二戰開始也只是少量裝備蘇軍
輕武器大師托卡列夫(著名的托卡列夫手槍和半自動步槍的設計者),首先開始這方面的設計。很快,他遇到很多無法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關。20年代的衝鋒槍,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研發工作是非常困難的。托卡列夫的方案很快失敗了。
1930年,蘇聯另一個輕武器大師瓦西里.捷格加廖夫,也開始了衝鋒槍的設計(捷格加廖夫輕機槍的設計者)。捷格加廖夫吸取了托卡列夫的教訓,聰明的以精良的德國MP18的改進型MP28衝鋒槍為模板!在MP28衝鋒槍基礎上,又進行了若干的改進,於1934年正式研製出PPD1934衝鋒槍(П ПД1934)。該槍的性能很不錯,配有一個71發大彈鼓,該彈鼓裝滿彈藥時重達1.8公斤。該槍的可靠性較差,容易吃土和卡殼。該槍有效射程200米,實際射程150米左右。該槍有旺盛的火力和不錯的射擊精度,各方面性能和MP28基本旗鼓相當。
除了有MP28的優點以外,該槍也有MP28的弱點。它對製造工藝要求較高,生產線需要一些精加工的機器,對於加工人員也有一定的技術要求。總之,該槍不適合大量生產。在1936年開始正式開始生產,一年時間只生產了約100支。之後雖擴大生產規模,實際生產數量仍非常有限,直到二戰開始也只是少量裝備蘇軍。
----------- 喬治·謝苗諾維奇·斯帕金。由於他的卓越貢獻,曾獲得列寧勳章,享受相當優秀的軍事專家待遇。
需求和研究
蘇聯方面忽視衝鋒槍的惡果,很快顯現出來。1939年蘇聯外交部向芬蘭提出割讓領土,以保證蘇聯列寧格勒地區安全的要求被芬蘭政府拒絕(列寧格勒距離芬蘭邊境只有40公里)。談判破裂後,蘇聯入侵芬蘭,蘇芬戰爭爆發。蘇聯人為了對付這個小鄰居,前後使用了軍隊154萬人,5000架飛機,5350門火炮,2000輛坦克。而小國芬蘭只有人口300多萬,常駐軍3萬人,飛機72架,火炮162門,坦克60輛。怎麼樣來看,這兩個國家也不是一個水平線的對手,類似於一隻老虎和一支狸貓的對抗。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100天的蘇芬戰爭中,芬蘭正規軍基本被摧毀,蘇聯損失竟然高達50多萬人(一說是近百萬),蘇軍成建制被殲滅或者基本被殲滅的就有7個師又2個旅。
相當一部分戰鬥,是在森林地帶或者森林邊緣進行的。森林地區樹木眾多,雙方多是突然遭遇的近戰,急需要衝鋒槍。芬蘭人小分隊形式作戰,他們使用精良的蘇米衝鋒槍,連續重創了使用人海戰術的蘇聯部隊。根據蘇聯軍官的回憶,蘇軍整排整連部隊發動衝鋒,往往被二三個芬蘭衝鋒槍手打的精光。實戰中,蘇米衝鋒槍甚至有 一次射擊3000發的記錄。戰鬥的結果是,這些森林地帶到處都是蘇聯新兵的屍體,還有無數屍體被埋在厚厚的雪層之下永遠的失蹤了。
戰後一個蘇聯將軍說:我們佔領的芬蘭土地,剛剛夠掩埋我們戰士的屍體。
蘇芬戰爭中蘇聯軍隊的拙劣表現,也讓希特勒下定進攻蘇聯的決心。
--------------------波波沙是經典中的經典,它有著很多優秀的設計(比如槍管),堪稱實用之王。
戰後,蘇聯高層面深感軍隊近戰能力之衰弱。對付小國,蘇軍都有如此重大的傷亡,對付英法德美這些大國又會怎麼樣?除了戰術和戰略上的反思,斯大林特別命令檢討衝鋒槍的研發工作。相關人員在分析蘇米衝鋒槍的威力後,痛定思痛,作出了一定要大量裝備衝鋒槍的結論。
現實的困難,也是很明顯的。PPD衝鋒槍的造價和造時,實在是太高!蘇聯軍工方面就算全部開足馬力,也無法大量裝備部隊。於是,容易生產、價格低廉、又要和PDD差不多的性能的目標,就提出來了。這種類似於中國大躍進的目標,讓蘇聯輕武器設計大師們不寒而慄。
1939年,著名的喬治.斯帕金,開始了新式衝鋒槍的研究。
斯帕金針對PPD衝鋒槍的弱點和優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參考蘇蘇米衝鋒槍的特點,還考慮目前蘇聯工業的特點。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的艱苦研究,斯帕金終於在1940年9月完成新式衝鋒槍的定型,將樣槍和設計方案交給了蘇聯國防委員會。
1940年12月,經過三個月的嚴格測試,蘇聯國防委員會認為結構非常簡單的衝鋒槍,完全符合需要。於是,他們正式決定採用它作為蘇聯軍隊的制式裝備,命名為波波沙41 衝鋒槍(PPSh41)。
PPSh 41是斯帕金衝鋒手槍(Pistolet Pulyement Shpagin41)的縮寫,俄語為ППШ41。
出乎斯帕金和蘇聯高層預料的是,現實的變化更快!斯帕金衝鋒槍研究成功僅僅六個月後,蘇德戰爭突然爆發。準備不足的蘇軍一潰千里!短短几周內,蘇聯損失了損失火炮2.2萬門,坦克1.8萬輛,飛機1.4萬架,一個方面軍,十九個集團軍,250個師被全殲。除了損失幾百萬的人員以外,蘇聯更丟失了多年儲備的數量驚人的武器裝備和其他物資。
德軍已經裝備了一部分MP38/40衝鋒槍!大量的衝鋒槍,使得德軍在近戰中無往不勝!手持老式步槍的蘇軍幾乎無法招架,損失非常慘重。
急需補充新裝備和部隊嚴重缺乏衝鋒槍這兩個因素,都迫切要求波波沙的迅速投入現役。
1941年末,波波沙開始大量生產並且準備蘇聯軍隊。波波沙特別容易生產,到了1942年7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聯士兵已經有相當數量波波沙。這種近戰威力無窮的武器,讓德國衝鋒槍設計師們大大開了眼界。
-------------------波波沙結構,簡單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易於大量生產。
優點
1.製造的簡單和造價的低廉
可以說,蘇聯人是二戰中最為精明的武器製造家。老薩常說,一把精良的武器可以贏得一場決定紳士榮譽的決鬥,而一把粗糙但實用的武器可以贏得決定民族存亡的戰爭。
波波沙就是這樣的武器,它和早期造價高、製作技術複雜的PPD完全不同。
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大部分零件如機匣,槍管護管 都是用鋼板經過簡單的衝壓後完成。衝壓使得這些主要部件的製造速度,非常的快。之後工人們只需要把這些衝壓好的部件,做一些很簡要的粗糙加工,比如焊接,鉚接,穿銷連接和進行組裝,最後安裝在一個木槍托上就完成了。
整個製造工藝非常簡單,沒有什麼難以掌握的技術。衝壓技術的採用――對於材料的使用也非常節省,造價低廉,製造速度也很快,一般的學徒工稍加培訓就可以輕鬆操作。
這一切都使得波波沙的生產速度飛快!到了1945年,波波沙已經生產了驚人550萬支,居二戰衝鋒槍生產的榜首。英國人粗製濫造的司登衝鋒槍,也只生產了400萬支 ,而美國人造價高昂的湯普森衝鋒槍只生產了200萬支,德國的MP38/40生產了約120萬支。
二戰後期,由於前線巨大的傷亡,蘇聯成年男人幾乎全部上了前線。兵工廠車間裡面都是體力衰弱的老人、婦女和孩子,就是這樣的一批人仍然能夠保持高速度的生產,足可以見到波波沙的易於生產的出色特性。
另外,朝鮮戰爭期間的新中國在仿造波波沙時,最初一年也達到了4萬支的產量。這對於百廢待興的中國軍工企業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配有35發彈夾的波波沙,它的優點在於重量較輕且供彈故障較少,適合亞洲軍人和女軍人使用。他們臂力較小。
2.旺盛的火力和可怕的高射速
老薩使用波波沙最大的感覺,就是旺盛的火力!波波沙的理論射速,高達900發/分,遠遠高於它的對手MP40的500發/分。
實戰中,波波沙的射速可以高出將MP40近一倍。波波沙配有一個71發容量的大彈鼓,裝備量是MP40的32彈 夾的一倍以上。
大家都知道,敵我雙方一發子彈的相差,往往就能決定誰死誰活。而一倍的裝彈量說明了什麼?說明波波沙火力的持續時間要長好多,說明因為更換彈夾造成的火力中斷要少很多,更說明了二種武器設計思路上的重大差距:德軍士兵要以血的代價為他們的設計師買單。
對於衝鋒槍來說,使用距離一般不超過200米, 大部分在25米內。士兵一般很少進行精確瞄準射擊,而是概略瞄準的掃射。在斯大林格勒和攻佔柏林等戰役,表現的最為明顯。實戰中,雙方的士兵只是朝著敵人的大概方向掃射,誰先能以火力壓制住對方,誰就能夠比較從容的精確瞄準射擊,誰就是獲勝的那一方。
這種作戰中,波波沙可以在5秒內,把大彈鼓中的71發彈全部發射出去。也就是說在短短5秒鐘內,彈雨會覆蓋幾平方米內的區域。在這些區域裡面 的任何敵人,不太可能存活。這種高射速,簡直是無法形容的可怕!如果德國士兵遭遇蘇軍衝鋒槍手的突襲,往往幾秒鐘內就死傷一大片,絲毫沒有還手的餘地。
很多德國士兵很快意識到這點!他們只要有機會,就會想法設法的搞到一支波波沙,為自己的生命多買一份保險。德軍中自己裝備波波沙的士兵數量很多,德軍還曾經特地針對波波沙設計了一個型號MP41(r),讓槍能夠發射德國的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使用波波沙的德國士兵。戰爭是武器的高考,士兵就是閱卷老師。波波沙在這次考試中,輕鬆勝過了德國MP38/40。
3.可靠的持續射擊精度
對於衝鋒槍這類武器來說,需要殺傷集團出現的敵人,持續射擊精度是非常重要的。
波波沙為了提高射擊精度,採用了以下幾個手段:
使用木製槍托,不使用鐵制槍托。木製槍托是整槍製造中最為費時的工藝。它的優點是,使得整槍射擊時重心在槍的後部,防止射擊中的槍身不平衡,增加了射擊穩定。
波波沙槍管外面有一個散熱筒。它的前端比後端長處一些,這使得槍管的上跳情況大為好轉。一個很簡單的設計,極為有效的提高了射擊精度。同時,它還可以減少槍口的火焰,並防止槍管過熱。
除此以外,波波沙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它的槍機後面貼了一小塊皮革,作為墊子以增強射擊時候的緩衝,這個設計在後期的改進型號上廢除了。
波波沙的持續射擊能力很不錯,不會像AK47這樣連續射擊幾槍,子彈很快就會飛到天上。
PPSh41使用托卡列夫7.62毫米手槍彈,持續射擊的精度還是不錯。
蘇聯士兵一般使用波波沙做10發到15發的掃射,一次掃射可以對付三到四個集團目標。一個彈鼓可以持續這樣射擊5到7次,一個熟練的老兵一個彈鼓就可以殺死十多個敵人。
---------年輕的蘇聯水兵,他們手中也是波波沙。
4.容易訓練和容易保養
波波沙很容易訓練,即使新兵也很容易就能學會。
最近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向媒體公布,蘇聯二戰中人員有866.84萬名蘇聯官兵為國捐軀,參加幾次戰役後的普通一線士兵的生存率是很低。比如央視的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准尉的一個原先的一個部下,在幾個月後來看望他的時候已經是上尉了。有些網友很不服氣!其實經歷了幾個月殘酷戰爭,還能夠活下來的蘇軍軍官很少。作為倖存的軍官當一個上尉,也是沒有什麼稀奇。
老兵傷亡很大,就需要大量的新兵補充到前線。新兵們需要的是可以快速上手的武器,波波沙恰好符合這點。
波波沙還有一個蘇聯衝鋒槍特徵,就是它的槍管和槍膛內側都進行了鍍鉻處理。這種處理使得槍管的耐磨性增加,同時可以有效的防鏽,它很好的提高了波波沙的使用 壽命和射擊精度,也降低了保養的難度。
這種設計在別國的來看,是非常奢侈的。蘇聯的哈薩克的鉻礦儲備是世界第一,老毛子不在乎。
---------手持波波沙的蘇聯老兵,他的歲數應該超過四十歲了。這樣的非適齡預備役人員,也能迅速的掌握波波沙的使用。
缺點
1.整槍較重
波波沙是二戰衝鋒槍中重量最重的!它的空槍質量3.64千克,裝備彈鼓後全槍質量5.4千克。
這個重量高出德國MP40和美國M3約1千克,高出英國司登2千克。不要小瞧這2斤的重量,對於一支衝鋒槍來說就已經很多了。畢竟衝鋒槍的空槍,不過3到4千克,這已經多出他們的三四分之一了。
較重的重量。也讓持續射擊的士兵較為勞累和射擊動作變形。尤其在行動間射擊和蹲態射擊,會比較影響射擊。畢竟長期手持一支重10斤的衝鋒槍,是很累的。
----------71發大彈鼓,這是裝彈時的樣子。彈鼓保證了火力持續性的優勢,也額外加重了作戰時的負擔和彈藥的消耗量。該槍使用的托卡列夫7.62X25毫米手槍彈!
2.彈藥消耗量大
射速過快和採用71發彈鼓等原因,波波沙彈藥消耗是很驚人的。
蘇聯在二戰四年中消耗子彈高達170億發,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波波沙耗費的。這個數字,是中國八年抗戰耗費子彈數量的十倍左右(17.09億發)。這樣大的彈 葯消耗量,是一般中小國家所不敢想像的。二戰後期,蘇聯後勤系統承受的壓力已經很大。他們使用自身的運輸車輛已經無法滿足前線的需要,只得在佔領區徵用了大量的繳獲德軍車輛和民間車輛。
波波沙彈藥供應,是後勤部門沉重的包袱,大大加重了軍工系統的負擔。
中國的波波沙
50年代的朝鮮戰爭期間,志願軍除了接受蘇聯援助的60個師的裝備以外,自己也仿造蘇聯裝備自產了一批。比較著名的就是波波沙衝鋒槍,中國方面的名字是50式衝鋒。
中國的50式衝鋒槍和蘇聯的波波沙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別。在於適應中國工業技術比較落後,取消部分鉚接工藝,而採取了焊接。
由於彈藥供應和中國士兵負重能力的問題,中國的50式衝鋒槍沒有採用過71發彈鼓(北朝鮮軍隊使用過),而是使用彈夾。
在朝鮮戰爭中,中國普通士兵的法寶就是50式衝鋒槍和大量的手榴彈。
--------志願軍戰士,它手持的就是仿波波沙的50式衝鋒槍。
整個二戰期間及戰後,一共生產了1000萬支波波沙。直到今天,該槍也是俄羅斯人心目中的經典。老薩在俄羅斯的槍店,就曾經看到過用於收藏的波波沙衝鋒槍(不能夠發射的)。
誰是二戰中最精良的衝鋒槍?毫無疑問是芬蘭的蘇米,不過該槍一共只生產了8萬支,根本無法和各國主力衝鋒槍相比。
----------------這是最經典的一張照片。手持波波沙的蘇軍在幾乎0距離,遭遇手持MP40的德軍。無數人猜想結局會是什麼?正常來說,因為波波沙的性能較好,蘇軍是會略勝一籌的。
真正二戰衝鋒槍中的霸主,毫無疑問是蘇聯的波波沙。該槍是整個二戰期間 最經濟,最實用,最有效的武器,也是蘇聯衛國戰爭和朝鮮戰爭的重大功臣。
赤色利劍,當之無愧!
堅持有深度原創,爭做中國頂尖的軍事歷史公眾號,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薩沙1912
TAG: |
※二戰蘇軍最強衝鋒槍:PPSh-41 波波莎衝鋒槍
※PPS-43式衝鋒槍二戰期間最出色的衝鋒槍
※二戰德軍經典衝鋒槍:MP40衝鋒槍
※二戰里的最佳衝鋒槍,再戰蘇軍波波沙PK德軍MP40
※二戰名槍:MP40衝鋒槍
※SAF衝鋒槍
※SP5K 小型衝鋒槍
※HK MP5衝鋒槍
※一代槍王,MP5衝鋒槍
※二戰期間最好的衝鋒槍:堅固耐用的蘇聯波波莎41衝鋒槍
※波波沙PK德軍MP40,兩款最頂尖的衝鋒槍,誰才是王者?
※世界上第一支使用摺疊式槍托的衝鋒槍:德國MP40衝鋒槍
※俄羅斯超大裝彈量的衝鋒槍 PP19野牛衝鋒槍
※為啥我愛「波波莎」:PPSh-41「人民衝鋒槍」
※MSMC衝鋒槍,印度在衝鋒槍上掛上了刺刀
※一款緊湊小型衝鋒槍:英格拉姆M11衝鋒槍
※PPSh-41衝鋒槍
※必看,衝鋒槍中的一代王者,M12S衝鋒槍
※國產衝鋒槍衝到歐美市場,誓死要與MP5衝鋒槍分一羹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