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楠白樺文學館序
陳佐華、陳佑華,孿生兄弟,即後來的葉楠、白樺,雙雙誕生於河南信陽,在國難當頭的一九三零年,在災禍頻仍的中州大地。
他們屬於家鄉故土,在他們的散文回憶里,記錄了桑梓之情,鄉風民俗,更記錄下日本的入侵,父親的被害,一筆筆國恨家仇。
他們不僅屬於家鄉。青春做伴,走出里門,少年許國,他們立志要解救多災多難的億萬同胞出水火,登衽席,從弱勢的無權者成為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共和國的公民。
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始終是他們置生死榮辱於度外的精神支柱。
同樣是理想主義的情懷讓他們拿起筆來,一生一世沒有放下。
他們回首歷史的悲劇,觸動民族的隱痛:《甲午風雲》,啟人憂患之思,《曙光》一劇,令人頓足長嘆。
他們逼視現實,拷問人禍的源頭:《苦戀》情深,發出愛國的天問,《巴山夜雨》,於亂世呼喚人性與人情。
他們都曾深入邊疆,叩訪兄弟民族的居處:從橫斷山脈到黑龍江邊,留下過他們的足跡;從《山間鈴響馬幫來》《孔雀》,到《傲蕾·一蘭》,傳達著從不為人道及的今與昔,悲與歡。
葉楠,白樺,來自河南信陽陳氏家門的這兩枝健筆,與他們全部的生活實踐藝術實踐一起,屬於中國各民族的大家庭。
他們的作品,為梳理和釐清歷史本真的求實努力,追溯各樣歷史因果的反思自省,體現了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白樺近年關於秋瑾和林昭的新作,更賦有了史詩的器質。
兄弟二人都是多面手,不僅蜚聲於影壇劇壇,而且小說散文諸體皆備,各具藝術特色。
中國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葉楠、白樺作品的精神價值,不僅屬於中國,也將屬於整個地球村的讀者。
願葉楠先生安息。
祝白樺先生健康長壽。
邵燕祥敬撰
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三日
燕祥附白:葉楠、白樺故鄉所建「葉楠白樺文學館」,位於河南信陽平橋區,風景清嘉,文物薈萃,可惜像處在深閨,少為人知。那對葉楠、白樺都是不公平的。把這個序文發表出來,一是向各界讀者特別是各個年齡段的文學愛好者通報,二也略表對病中白樺一點慰問之忱。2016年6月30日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