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廣欽老和尚100條行持語錄

廣欽老和尚100條行持語錄

廣欽老和尚100行持語錄


1, 我們修行主要是專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萊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掛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2,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法。

3,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4, 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寺里為佛做事,或為師父做,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裡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但是掃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會掃,要能高高興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5,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是我們的故鄉。


6,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裝飾我相。

7, 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8, 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掛礙心,是心參。


9, 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那點不好,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祟,沒有智慧,不能越過。


10, 別人沒有行的,做不到的,我們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則,批判別人,自己豈不也與他人同一類?


11, 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審察自己的過失,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別人的是非善惡是別人的事,與你又何干?只要審察自己有無過失,不要去看別人的過失。

12,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13, 只有那些不開化、不明理的人,才會把不實在、沒有的事情拿來起妄想煩惱,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痴


14, 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也不起憎噁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別人不好,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 惱,那就是自己的愚痴。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便是忍辱。能夠衝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 煉,如此業障自然消除,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15,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16, 你看看過去祖師們的書,那些祖師並沒有走,他們還在對我們說法。

17, 在俗家,我們是享受慣了,受驕縱慣了,什麼事情都受不得委屈,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剛愎自用,受不住約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 這種習氣種子換成佛種子。而培養種子並不是簡單的事,要用我們的信、願、行的力量慢慢改過,拔除習氣種子,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茁壯。


18, 我們不論到什麼地方,只要抱著願意吃苦的心態,願意忍一切辱,吃一切虧,不畏艱苦,則照樣會進步


19, 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鍊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20,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念頭有個寄託,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靜靜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

21, 寺廟是個十方道場,十方人聚集一處,一個人一個樣子,我們要自己去應付這個環境,不可能環境來適合我們的意思,在家裡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順己意,何況十方人?處處要能忍,能順承,心才會安。


22,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23,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


24,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沉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種來世人 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布施,腦中才會清爽 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25, 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26, 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


27, 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否則,自己跟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28, 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痴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 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頭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畜生道中,牛、馬、豬、狗等是我們人去做的,餓鬼道也是我們去投 的,乃至地獄道、化生類、濕生類,一切都是我們這個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們這人身所造的各種業去形成的。所以說,我們是在過人身劫,由這人 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業墮四生輪迴。我們現在出家了,就該依著佛法,找到一條修行的途徑,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輪迴,脫離娑婆苦。


29, 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 的,但是我們要知所節度,食但飽腹,衣足禦寒,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余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30, 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舍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迴中,這是很危險的。


31, 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32, 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沉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33, 學佛要有像觀音、普賢、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34, 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35, 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36, 萬法歸一宗,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37, 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無名,越是少攀緣,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緣,則意根散亂,心多驕滿則易失敗。道業若不成就,也枉費我們來出家。


38, 如果我們真為修行,龍天護法自然擁護,自然身心無所畏懼,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有修行的人,心無種種心,眾生皆樂見,人人皆有緣。


39, 心若至誠,則念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也會發出香味來,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不只在寺內,心至誠,就與佛相應。


40, 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41, 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當多念佛、拜佛、布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迴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42, 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宿世來的業報,所 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方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43, 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


44, 離俗出家,若不能舍掉俗緣,仍掛礙家裡的人與事,則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離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門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捨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一切言語事務中怕吃虧,怕被人佔便宜,起人我爭執,仍是俗氣未脫。


45, 在大叢林,當家、知客、庫頭有權統領,他們說的話,不論對或錯、是或非,只有聽從,沒有第二句話。


46, 既已出家,當思解脫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種西方蓮池的種子,切不可隨他人的業障煩惱而轉,否則,業障越絞越深,將來墮落得也越深。


47, 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萊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里,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


48, 如果我們自心安定,則自然沒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但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裡自然快樂、歡喜,這個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處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內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則常常會有事情發生,到哪裡都不會安定。


49, 在胎、卵、濕、化四生中,我們每個都曾去做過,在別道中受完業報,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所以,今天我們所得的這人身是從哪一道來的,我們不知道,每個人 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若不知歸命佛、法、僧,持齋、戒殺,勤心念佛,此身受報盡,將轉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帶著新的罪業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難保 了。


50, 不要說這色身是我,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而這個心,卻是要拿佛心出來應對一切。


51, 煩惱時,要一句佛號提起不斷,這樣念頭才有個歸處,煩惱才能對治,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則煩惱自然漸息,智慧清明,便能走出一條解脫路,免再墮入生死輪迴,而我們這趟人生走一遭,才有個目的。


52, 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念佛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


53, 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但事境已過,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就是我們的過失。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54,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無惱,這樣才行,若還執著我在進步,或做了多少功德,會起我慢貢高,還是很危險。


55, 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語、結黨、背後論人是非等,否則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56, 西方在哪裡?西方就在心頭。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發願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


57, 念佛定來即是禪,故說要有禪有凈土。念佛隨緣,什麼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麼……,心心不離佛,行住坐卧,一舉一 動,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三昧,念佛三昧不簡單。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不要再帶新業而去。


58, 每個人都是帶因果而來,帶因果而去,我們的父母眷屬都在四生中輪迴,故我們要趕快修行,去度脫他們。


59, 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60,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了。


61, 師父修到現在,一直有一種感覺,即修行萬一走錯路,很危險,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錯路,人身難得,有很多人錯誤了。


62, 看你行持到哪種程度,跟你說一些話:臨終時要無所掛礙才能去(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著、一個掛礙。


63, 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64, 我們這裡(指著心)沒有東西,他們(指在家居士)這裡有東西,現在大家是晚上作夢,白天也夢,像在演電影一樣,跟晚上的夢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


65, 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後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我們人要學壞很容易,學好的很難。一個人如果吃太飽,頭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後變蛇。


66, 有時間就看點經書,看經是要了解,知道要怎麼修,不是看了以後去講說。有些人看經如社會人一樣,心沒有寄託,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時間不空過,可看經書、念佛、拜佛、靜坐、誦經等。


67, 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錯了要趕快懺悔,戒持清凈就沒有男女相。


68, 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來解。不是師父說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夠靈活應用拿來轉。


69, 煩惱、生氣時,不要執著追究煩惱是哪裡來,若執著則心不開,不能安心辦道。往前進,什麼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才是最要緊的。


70, 如遇高興歡喜,則問是什麼人在歡喜?如遇煩惱,則問是什麼人在煩惱?


71,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


72, 佛教中最怕是非,說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業,所以不要說是非,修行就是這樣修出來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後即像自己的父母,帶著煩惱入輪迴中。


73,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彌陀佛,這樣慢慢修,心無煩惱,到後來也和阿彌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74, 同修師兄弟間吩咐他人做事時,要依佛法,互相客氣,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75, 出家要時時刻刻做事念佛,調這個心


76, 處事要謹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絲毫不爽,誰也替不了誰。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77, 這些業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擠在臨終時出現。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三餐,做些事,其實出家就是要除這些貪、嗔、痴,及消我們的業障。例如:在擦椅子時,師父 說再擦乾淨點,你們會想:已經擦得很好了,怎麼還這樣說?這種想法是俗人的見識,修行要直心,要說:『好!好!我再擦好。』這也是在考驗你們的心,所以, 修行貴在直心。


78, 不要太愛惜這個假體,它終有一天會爛掉的,不要太縱容它。愈惜它,它愈壞,有了這個東西就會壞,不要被它利用了,我們要的是那個靈靈覺知,不生不滅的東西。


79, 比較率直,智慧易開。


80, 修到要去的時候,不掛礙任何一樣,每一樣都無掛礙,只靈靈覺覺的去


81, 每一法師都有其度眾生的法門,不可隨便毀謗批評,因而影響別人對佛法的信心。


82, 別人好的要贊成他,如不好的也贊成他,則自己的罪會加倍。


83, 天人看我們像黑毒蟲,我們像廁所里的蟲一樣,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要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我們卻貪戀這娑婆世界,認苦為樂,就如同廁所的蟲,我們認為臭穢不堪,但蟲卻貪戀臭穢的地方,若把蟲放在清水裡,蟲會死亡。


84, 不用多看書,只要多念佛,智慧一開,經藏自然在你心中。


85,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即對任何事無掛礙,免得臨命終時念頭一起,就要繼續輪迴了。


86, 男女眾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歲亦如此,除非已開悟證果有定力,否則容易出毛病。


87, 人命無常,一口氣不來,人生就完了,趕快勇猛精進,莫放逸,多念佛是當務之急。


88, 虛雲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補,補了穿,鬍子留了那麼長,有一餐沒一餐的,只為了了生脫死,勇猛精進,把身體都舍了。


89, 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90, 這個臭皮囊是借給我們住的,但我們卻往往為了它,造無量無邊的惡業。


91, 若你將地掃乾淨,師長硬說你沒掃乾淨,這時你若和他辯,這就是在家性情。若你能接受,說:『好!好!我把它掃乾淨。』這就是修行。


92, 做什麼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不起分別,就是修苦行。


93, 行住坐卧皆在念佛,定下心來念,便可覺悟到:我們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頭,沒有觀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彌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94, 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母,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瘋和尚亂講話。他叫一隻豬過去世的名字,那隻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迴。


95, 學佛是師父開示一句,自己有所覺悟、體會,不是說得多,說多了那還在轉。


96, 念佛有很多障礙、妄想,念一句都不簡單。


97, 身為徒弟的人,若師父有再大的過失,我們也不能說,若我們聽人家說他們師父怎麼樣……,其實真把這些話說出去,則他們的罪都歸於我們,說四眾過罪。


98,修行要修無礙的,像鳥在做巢,『籠雞有食鍋湯近,野鶴無糧天地寬。』他飛到哪裡即到哪裡,隨處也就飛走,是最自在的一種鳥。修行要處處不掛礙,心才靜,才會念佛,如如不動。


99, 聽開示不是聽得多不多,而是聽得進,聽不進,聽得進也要會應用


100,如果有一個人修得好,則其他人也會沾福(一人有福帶滿屋),則人人也會起勇猛心,向他學習,每個人都想修行,一起共修,大家互相勉勵,否則起是非、嫉妒、愚痴,大家都不安定。

廣欽老和尚100條行持語錄



法師簡介:


廣欽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行時山中猛虎皈依調伏而被稱為「伏虎和尚」。7歲時,隨養母素食終身,11歲養父母去世後長期在寺院生活。1927年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專志苦修,常坐不卧,一心念佛,夜不倒單。老和尚受比丘戒後入山修行13年,禪定功夫極深,曾入定數月不食不動,甚至鼻息全無,被樵夫誤認圓寂,後經弘一大師來尋乃出定,震動一方。後至台灣弘法,創建承天寺等多個道場,95歲於念佛時安詳圓寂。

廣欽老和尚100條行持語錄



楞嚴咒專弘平台


公眾號:lengyanzhou918

廣欽老和尚100條行持語錄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公眾號:dulun1918


專弘平台 | 以戒為師| 紹隆佛種|正法久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廣欽老和尚:修要修到自己沒有做什麼
廣欽老和尚:修行道場哪家強?極樂也未必能幫你忙
談修「忍辱波羅蜜」的秘密
廣欽老和尚: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2013經典語錄
2015經典語錄
2017經典語錄
2015經典勵志語錄
2018生活勵志語錄
170403 鹿晗的奮鬥經典語錄8p
2010年經典語錄
2017最新幽默語錄!
經典語錄|2017.4.10
2014網路經典語錄
渣男語錄(2017最新版)
2012年經典語錄
2017情感語錄
經典語錄|2017.4.11
2017網路經典語錄
2017最新版渣男語錄排行榜
2018經典傷感語錄
孔子經典語錄100句
經典語錄2011_經典語錄